精准扶贫开启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2018-07-26 09:38焦瑞莲
科学种养 2018年6期
关键词:昔阳县示范村特色产业

焦瑞莲

昔阳县位于山西省东境中部,辖12个乡镇、33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6.33万亩,总人口23.8萬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实地调研,建档立卡,精准扶持,迅速脱贫

截至2013年底,全县精准扶贫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涉及12个乡镇151个村18 769户,有39 988人被列为精准扶持对象,贫困发生率为20%。经过 2014-2016年三年的努力,全县共有26 138人口实现了脱贫目标,55个村退出贫困村之列。通过动态调整,2016底全县的贫困村为96个,贫困人口为13 748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0%降至6.8%。2017年精准扶贫目标任务是减少贫困人口10 000人以上,81个以上村退出贫困村之列,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

树立标杆,百村示范,样板带动,典型引领

昔阳县大寨镇的肉鸡养殖产业项目主要采用“集团承包+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入驻+贫困户分红”的经营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化经营与脱贫致富双盈的成功之路,每年从中分红的贫困户多达2 000户。昔阳县云创空间是具有创业力的创业孵化空间,为该县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家庄双孢菇种植示范园,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120余人就业,实现年产香菇100万千克,年纯收入580万元,为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模式。北界都村光伏扶贫项目辐射带动20个村,390户贫困户。仿真花制品加工项目带动90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人均增收300余元。与此同时,县委还要求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打造四个示范村,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打造一个示范村,每个市直帮扶单位至少打造一个示范村,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创特点,最终确保全县2/3以上的村达到示范样板。

分类扶贫,途径多样,精准出招,稳定脱贫

昔阳县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找准致贫因素后,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探索出了扶贫新途径。

特色产业家庭经营创收型。该县紧紧围绕各村的特色产业总体布局,寓各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总体规划之中,持续推动“菜、果、猪、菇、药”五大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有效带动全县12 900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特色产业入股受益型。该县将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村、贫困户的入股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建成投产后,入股贫困村、贫困户从中受益。近年来,全县建成的35个村级光伏电站,就有2 297户贫困户从中受益,每年每户获利3 000元。

劳动就业创收型。该县广开就业渠道,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增加贫困人口的劳动收入。从天津引进仿真花和从山东引进服装制衣等“短平快”项目,优先从贫困户中招收员工,帮助4 600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移民扶贫、易地脱贫型。该县将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交通十分不便、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偏僻小村、穷村,整体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通过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途径,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计划对756户2 145人进行移民扶贫。目前,扶贫安置楼主体工程即将竣工,2018年部分贫困户可入住。

林业生态扶贫。该县通过退耕还林、生态造林和生态管护,使7 200多名贫困人员受益。

电商、物流增收型。该县抓农村电商扶贫,通过强化电商服务体系和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带动840余贫困户就业增收。

特困人口兜底养老型。该县坚持“特困人口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的原则,降标扩面,确保了全县五保户、低保高龄老人兜底养老全覆盖。

抓机遇,定措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政策保障措施。昔阳县制定出台了《昔阳县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奖励实施细则》《昔阳县畜牧产业扶贫项目补充说明》等措施。从县政府到乡政府,层层落实责任制,着力打造示范村、带动潜力村、提升薄弱村,形成了村村搞创建、户户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资金保障措施。昔阳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了扶贫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2017年县财政拿出1 631.75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带资入股办理贷款贫困户达1 425户。明确细化了诸如种植业、养殖业、光伏业、旅游业等奖励措施和补助标准。

技术保障措施。昔阳县积极开展人才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就地培训、技术合作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户有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明白人”。

用地保障措施。昔阳县在农田建设上,出台了新造耕地补贴政策。2016年以来,全县新造耕地1.2万亩,涉及21个贫困村,仅此一项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余元。在用地调控上,该县坚持向脱贫产业、脱贫项目倾斜,对232个脱贫产业优先供给了所需土地;在有林地、宜林地的利用和管护上最大限度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使他们从中受益。

社会公益性保障措施。昔阳县全力推进社会公益事业,成效十分明显。全面进行了危房排查,清除了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隐患;投资2 440万元为58个贫困村新建安全饮水工程60处、集中供水点35处;15个贫困村的卫生诊室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县财政每年出资2万元,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率先实行了普通高中生学费全免,补贴寄宿初中生乘车费、生活费等,受益贫困生多达3万人次。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锦纶北路1号 晋中市政务大厅 邮编:030600)

猜你喜欢
昔阳县示范村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昔阳县赵壁乡东平原村抓实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昔阳县:积极防治二代粘虫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昔阳县:公车带“身份证”上路
薄山村:“问题村”蜕变为“示范村”
示范村热心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