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 向整本书阅读更深处漫溯

2018-07-30 02:19丁玲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阅读氛围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丁玲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马拉松比赛中坚持到底,收获阅读的快乐。整本书的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是习作的基础。

【关键词】整本书 阅读兴趣 阅读氛围 阅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的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学习丰富的知识,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是习作的基础。读整本书犹如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兴趣、耐力和持久性。反之,则会半途而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马拉松比赛中坚持到底,收获阅读的快乐。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读完整本书的助推器。叶圣陶先生曾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中指出:“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宜为儿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语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中来。

1.聚焦人物激发兴趣

以书中的人物为突破口,介绍人物突出的特点,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三毛流浪记》,在读之前,笔者说:“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齐声说:“不知道。”

笔者问道:“想知道吗?”

生异口同声回答“想知道。”

笔者故作神秘地说:“瞧,他来了。”(笔者相机出示三毛的图片)由于有的学生在电视中看过三毛的动画片,或者阅读过《三毛流浪记》,所以,有少数学生叫出了三毛的名字。

笔者顺势引导:“看来,同学们对这位朋友并不陌生。三毛也像大家一样,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是三毛却没有大家这么幸福,他生活在旧社会,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家,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这么可怜的孩子身上,却发生了很多值得大家佩服的事情。让我们赶紧走进《三毛流浪记》这本书,看看发生了哪些事情吧!”看着学生们急切的眼神,笔者知道,学生们的读书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2.开展竞赛乐在其中

学生们的好胜心强,只要比赛,他们既紧张又兴奋。在读书的过程中,笔者开展了读书竞赛活动,为学生的读书热情推波助澜。每周笔者会抽出时间和大家交流读书收获,“你读了哪些故事?故事中有谁?”大家在一起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共享所得的知识,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故事,问大家一个问题,由别的学生来回答。学生像老师一样提问,指名其他学生回答,成就感满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还可以进行男女生知识抢答,既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浓厚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能影响学生,让他们眼睛里能看到书,耳朵里能听到读书的声音,嘴里能发出读书的声音。而这需要教师和家长齐心协力,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1.保证充足的时间

只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才能为学生充分阅读做好保障。为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笔者把自习课都留给学生读书,给学生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静心读书。学生在读的时候,笔者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给学生起示范带头作用。

笔者也会给学生布置阅读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因为这不是书面作业,无法进行检查,有的学生不阅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让学生根据读的内容,提两个问题,并写出答案。

2.保证充足的书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书,学生如何阅读呢?有书才是学生阅读的保障。每学期开学,笔者会把本学期要阅读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通过校信通发给家长,让家长准备,要求必读书目人手一本,选读书目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准备两本,在学校里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阅读。这些书,可以自己买,也可以向高年级的同学借。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这学期我们区举行了课外阅读录像课的评比,在准备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很迷茫,我们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指导学生什么?后来,举行了区阅读指导课教学活动,听了几位教师的课,让笔者茅塞顿开,原来我们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注重学生语文技能的训练,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其实,课外阅读指导课,和教材上的阅读指导课是相通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借“文本之力”,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1.整体感知法

拿到一本书,学生们往往无从下手,有些学生直接进入书的内容,这样不利于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了解书的背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来指导。拿到一本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书的名字、作者,以及和书的内容相关的图片信息。在封面的内侧,有作者的介绍,告诉学生这些内容要仔细地看,接着是书的序言,可以快速浏览一下,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有了较全面地了解,最后,是书的目录,透过目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书的内容。

2.批注法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往往是走马观花,只看故事情节。有的学生也有读书感受,但往往是在脑中一掠而过。这时候,教师要教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做批注。指导的时候,笔者以学生喜欢的故事导入,给大家讲毛泽东读书做批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做批注的重要性。然后笔者指导学生如何做批注,笔者把自己做的批注给学生看。好词好句和写得精彩的地方可以圈画出来;有感受的地方,可以写在旁边;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然后查字典或者请教别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看边思,才能收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3.积累法

读书的过程也是积累语言文字、充实自我的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写读书笔记,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然后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支持,如做读书卡片。读书卡片的内容包括:故事名、人物、好词、好句、感受、摘录人。学生们可以装饰自己的卡片,使自己的读书卡片更漂亮。

一个故事一张读书卡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比一比,谁做的卡片更漂亮,学生的读书热情也被调动起来。早读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读读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并鼓励学生把这些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在习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表扬,这样做,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影响着其他的学生。

4.读写结合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文阅读的书籍中,很多习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很多读写结合的点值得我们去训练。依托文本,提炼写法,在文本的情境中进行写作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如二年级下册必读书目《蝴蝶豌豆花》中的《春雨》:“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滴答,滴答,下小雨啦!这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很适合学生们朗读。笔者指导朗读之后问学生:“还有哪些植物会说什么?”“同学们,下雨了,你想干什么呢?”学生们想象奇特,说出的答案异彩纷呈,连起来就是一首充满灵性的小诗。读着自己写的小诗,学生们可高兴了。

如《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通过酒、鼓声、喊声等侧面描写来表现关羽的英勇善战。習得方法之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草船借箭》,感受其中的侧面描写。

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浓厚阅读氛围的熏陶下,在阅读兴趣的推动下,在读书方法的引领下,一定会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一起捧起书,享受读书的快乐,让心灵,在书香中徐徐穿行。

猜你喜欢
阅读氛围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如何实现趣味教学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创造小学语文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方法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儿童适合什么样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