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增达:预防性养护的生力军

2018-08-02 06:23
中国公路 2018年13期
关键词:微表封层预防性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77.35万公里,其中公路养护里程467.4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7.9%,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在养护市场化的大潮中,河南省增达公路养护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增达公司”)在众多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市场情况,在明确发展目标和经营宗旨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战略——以预防性养护为目标,打造专业化薄层施工队伍,稳扎稳打稳前行,在市场中赢得口碑,开辟了立身立足之地,为我国中小公路养护企业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样本。

“工匠精神”成为企业追求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参与的项目完全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增达公司总经理乔朝增告诉记者,公司的项目遍布全国30个省份,他们把这些项目当成公司一张张成色十足的名片,为公司叩开市场大门做了最充分、最真实的宣传。“我们为业主负责,更为自己的口碑负责。”本着对项目全流程负责的态度,增达公司以严谨甚至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这种态度贯穿在每道工艺流程里,渗透到每一个方案细节里,其背后折射的是对“工匠精神”的执著追求。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要做到极致。”乔朝增认为,比起同类型养护企业,增达公司专注的领域更为纯粹,成立十多年来,他们围绕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不断创新,不断精耕细作,用实力赢得了行业口碑。目前,增达公司已全面掌握了极薄罩面、微表处、同步碎石封层、稀浆封层、雾封层等成套养护新技术,自主加工生产的SBS橡胶沥青、SBR改性乳化沥青等多种沥青产品,在北京、上海、广西、黑龙江、新疆等地的项目上使用效果显著。

组图:增达公司成立的“新乡市道路微表处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入合作,保证了公路养护关键技术的持续领先性。

北京旱河路位于京郊西北方向,早在2014年,日平均交通量已达2.4万辆,当时路面已出现了裂缝等不同程度的病害。增达公司接手该项目后,展开了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筛选了国内外各型乳化剂,考察筛选了施工周边多个料场的石料。历时两个多月,研究稀浆混合料配合比,最终确定了一套适合该项目的夜间施工快速、开放交通的最佳方案。他们以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出发,在旱河公路上采用了新型开普封层新工艺——SBS橡胶沥青(双改性)碎石封层为下承层,低噪音微表处作为面层的施工工艺。针对原路面存在纵横裂缝和网裂等病害的实际情况,底层利用双改性沥青优越的抗裂性能,有效地阻止了裂缝的再次出现,面层利用微表处工艺,为路面提供了良好的防水抗滑性能。通车距今已4年多的时间,旱河公路表面密实、均匀、一致,路面总体状况良好,表观和使用上达到了设计要求,并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哈(尔滨)同(江)高速公路(编号G1011)全长575公里,共有11个收费站。其中,哈尔滨收费站作为哈尔滨的城市东出口,进出车流量大且水泥路面长期受雨雪侵蚀,大部分路面表面出现了露骨掉料,甚至坑洞、断板等病害,晴天时收费站尘土飞扬,严重影响收费环境。2016年,增达公司接到该项目后,针对项目实际成立了专业技术小组,调查现场路况,详细检查在建工地安全、现场保护、施工品质等各个方面,为工程质量严格把关。结合该地气候环境、交通量等因素,增达公司综合提出该工程的系统修复方案。施工过程中,使用了高、低温稳定性好的SBR改性乳化沥青;“两层微表处罩面施工+雾封层施工”,两层微表处施工时间间隔为24小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路面的水破坏,加大了与原路面的黏结力,由此延长其使用寿命。经施工改建后,路面使用至今良好。

建科研中心 推持续创新

在无数项目实践中,增达公司在公路预防性养护领域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但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认为,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只有不断前行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2012年,增达公司进入河南省新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区内科技孵化企业,并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公司顺势而为,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同年,新乡市科技局批准增达公司成立“新乡市道路微表处技术研究中心”,以研究中心为平台,公司不断跟踪新技术,积极与国内外数所著名院校、科研机构深入合作和联合攻关,保证了关键技术的持续领先性。多年来,增达公司参编了《橡胶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指南》,还参编了橡胶沥青材料相关标准、橡胶沥青生产设备的标准制定,参与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维修关键技术研究、高寒地区微表处修复车辙技术研究等课题,荣获新乡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颁发的“文明单位奖”,中国乳化沥青协会颁发的“企业突出贡献奖”。

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增达公司成立至今,针对预防性养护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着力预防性养护成套技术研究。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已制订了稀浆封层、微表处、雾封层、碎石封层、开普封层及橡胶沥青生产等技术的使用指南和工艺手册。自主研发了热沥青极薄耐耗层、融雪微表处、超厚微表处成套技术,这些技术较之原来更为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极薄罩面技术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沥青路面修补技术,极薄罩面可以改善路面平整度,使路面更耐磨、防滑、防水,使用寿命长,相对于薄层罩面更经济实用;融雪抗凝冰微表处技术是在微表处混合料中添加一种特殊的融雪抗凝冰材料,以达到防止路面结冰的效果,该技术对环境无污染,不破坏原有微表处的性能,能有效抑制路面结冰,减少交通事故。

组图:增达公司完成的北京旱河路项目路面表面密实,总体状况良好,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重视制度建设和自我管理

增达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公路预防性养护新技术的创新研发,更得益于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乔朝增介绍,公司成立初期,引进了一批有技术、懂管理、重实践的青年人才。经过十多年的培育、磨合,这批青年人才已成为优势互补、团结稳定的骨干队伍。他们潜心于公路养护技术研究转换、课题攻关、功能性养护材料研发等,以技术拓展市场,以标准化支撑施工,以效益谋求发展,不断提高养护施工技术水平。

标准化管理是增达公司最大的特点之一,全体员工是公司制度的制定者,所有的制度会议实行全员参与、全员讨论制,然后汇集成建议和对策。“我们公司人员并不多,但却有系统的规章。”乔朝增告诉记者,他并没有参照其他公司的章程范本,也没有重新制定制度,而是下沉管理力量,把公司规章制度建立的决定权交给全体员工,让员工充分讨论,集体参与制定。乔朝增认为这样的方法更科学、人性化,同时还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公平感。

“制度是员工们参与制定的,执行时会更加自觉,达到员工自我管理。”乔朝增介绍,这样做不仅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成本,还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能。除了管理章程,乔朝增还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制定工艺手册,完善工艺流程。“在制定工艺手册时,也实行全员参与制度,员工凭借实践经验给出合理建议,这样制定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更有操作性和指导性,同时,员工执行起来也更有主动性。”乔朝增告诉记者,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程序简化了,效率提高了:他们把养护施工工艺和流程进行拆解,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员工定岗定编,各司其责,便于员工尽快掌握自己所负责的技术,这种工作模式还有很强的复制性、推广性。

随着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逐层推进,“管养分离”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实行过程逐渐形成了公路养护逐步向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进程。就养护模式而言,已从分散式小修保养模式向集约化的总承包模式转变,目前,已发展出多层级养护总承包模式。如何发挥市场在养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处理好养护公益性服务与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关系,无疑为增达公司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今,增达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经验,除了预防性养护方案的制定、施工方案的设计、技术咨询服务等,还致力于打造智能化养护和管理网络数据平台,使公路科学养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养护技术体系。增达公司在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支持、养护新材料研发、生产、加工和养护施工专业化队伍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成为我国公路养护市场中的一支生力军。

猜你喜欢
微表封层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微表处技术在高速养护工程的实际运用探究
环氧乳化沥青在微表处中的应用与研究
抗凝冰微表处配伍性研究
含砂雾封层设备关键技术优化应用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含砂雾封层路用性能研究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