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戏曲人才,传承传统文化

2018-08-02 03:15刘颖
北京纪事 2018年8期
关键词:院团化妆培训班

2018年5月31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戏曲传统化妆、服装技术培训”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举行了结业展示活动。北戏院长刘侗、副院长黄珊珊、国家一级造型师艾淑芸、《中国京剧》编辑部主任封杰出席了结业展示汇报。

在结业展示活动上,学员们通过化妆及服装扮戏塑造了戏曲中不同行当生动形象的人物角色,并对塑造的人物进行了简要说明。北戏京剧系和地方系的几十名学生也为展示活动助力,不仅为学员们塑造角色担任演员,还将所扮角色结合剧情进行诠释和表现,上演了精彩的折子戏选段,更加生动地体现戏曲人物扮戏技法对传统戏曲表演的重要性,整个展示活动充分展现了学员们的学习成果。

北戏院长刘侗:培养戏曲人才是大势所趋

北戏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加强戏曲人才培养和传承的要求,特别开办了传统戏曲舞台服装、化妆技师培训班。利用北戏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充分为全国的戏曲院团和学校的专业教学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能够使中国戏曲艺术在当下,以及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据刘侗院长介绍,传统戏曲化妆、服装技术培训是北戏在2016年向国家艺术基金申办第一届并于2017年完成培训之后,根据社会的急切需要,又在2017年申报了第二届,并于2018年执行。全国各个省份的剧院团以及教学单位有一大批从事此专业的工作人员和教师踊跃报名,表明了戏曲行业对技术培训和技术人才急需的态势。北戏开办的两届培训班总共有54名学员参加,来自全国的各个剧种,包括京剧、昆剧及众多地方剧种,其中也包括戏曲发展比较好的省份以及偏远省份,比如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甚至还有香港和台湾的学员来报名参加学习。这次的培训充分利用了北戏雄厚的师资资源、完善的教学条件、舒适的教学环境等有利条件。开办培训班是戏曲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更是北戏的一种使命和责任,特别是在戏曲传承发展方面,加强戏曲人才培养,正是北戏响应国家号召的重要举措。

从开班到结业,北戏作出了很多努力,同时也克服了很多困难,并得到了业内专家对这项工作的大力支持。比如国家京剧院一级造型师艾淑云老师,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服装设计师彭丁煌老師,中国戏曲协会负责人龚和德老师,都曾莅临课堂对学员进行授课,将更多的知识带给学员们。除此以外,各个院团的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学员的学习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刘侗院长对教学活动和学员的学习情况提出了赞扬:“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全面、深入,把课堂的学习和学员的实践活动做了紧密的结合。学员们在学习期间表现了极大的职业热情,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汇报展示时,全部表现出了很高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来自台湾的两位学员,对这次培训给予了热烈的赞扬,表示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台湾的戏曲发展中去。”

国家艺术基金对北戏开办的培训班给予了极大的关照,连续两年批复同一个项目,这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里并不多见,这也正体现了国家艺术基金会对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视。

最后,刘侗院长表示:“根据目前戏曲发展的工作要求,我们还会继续申报此项目并且继续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为中国戏曲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舞美系原主任黄元培:戏曲文化应在继承中发展

黄云培老师曾担任北戏舞美系主任,现已退休,由于第一届培训班是由黄老师全权负责的,所以这次北戏专门返聘他作为教学督导参加此项活动。黄老师对此次开办培训班感慨万千:“我主要负责抓教学,比如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内容,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戏曲行业对服装、化妆专业的学生需求量非常大,第一届招生时,京津沪地区的学生都不收,考虑毕竟都属于大城市,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把招生重点集中在偏远地区,让他们拥有一个受到专业培训的机会,从而带动当地戏曲行业的发展。但在第二届,基于社会的需要,在人员扩大后,也招收了一些北京戏曲院团的学员,让更多的人受到专业指导。”

国家一直提倡发展戏曲文化,刘侗院长也在不断地强调北戏的使命就是传承中国戏曲文化,他的理念也一直影响着北戏所有的授课老师。连续两届开办培训班,对北戏而言,是抱着一份对戏曲传承的使命感去做这件事。第一届培训班结束后,相继受到了各界的高度赞扬,学员们学以致用,能够把学到的东西在各自的岗位发挥出来,并带动戏曲行业发展,这样的成果带给北戏很大的自信。

谈到继承戏曲文化,黄老师表示:“举办这一培训项目,首先我们要继承,其次要有所创新。第一届培训班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下,在北戏领导的关心下和所有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并得到了全国院团的赞扬。根据全国戏曲人才培养的趋势,国家艺术基金会领导又特批我们举办了第二届培训班。我们仍然保持着第一届的优良作风,为人才的培养开设了若干门课程,主要以传统戏曲的服装、化妆技术为主。为了将来让学员在各自领域中全面发展,我们也开设了一些相关的创作课程和拓展课程,比如服装专业开设了服装设计课程,化妆方面开设了改良妆、越扮妆,并且要求全班学员学习电脑制图,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所有课程的组合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授课优势,学员们通过此次学习受益匪浅。作为教学督导的老师们一直强调,开设培训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继承传统戏曲,有继承才有发展,若没有继承,只是浅薄地谈创作,那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国家一级造型师艾淑云:培训极大提升了戏曲人员的专业素养

长期工作于戏曲化妆领域的艾淑云老师表示:“这次被北戏聘请为客座老师感到非常荣幸,我在培训中主管化妆方面。此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服装、化妆培训项目,我认为非常有意义,给予了戏曲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很大的财力支持。同时也是对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视,培养了很多学员在工作中的职业素养。目前,全国各地戏曲团体中化妆领域人才缺乏。从传统戏上来讲,化妆技术在戏曲中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很多戏曲院团的老一辈艺术家退休后,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才越来越少,虽然原来有过一些,但是技能掌握得很片面。我认为这次培训极大提升了专业人员的素养,为戏曲团体增加了新鲜血液,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戏曲行业作出贡献。”

在多样化趋势下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对于戏曲演员化妆的要求应该更高一层。据艾淑云老师介绍,戏曲传统化妆的技巧,演员基本都能掌握,但是作为专业化妆师来讲,还是应该有所突破,要做到在继承中谋发展。现在我们面对的观众大部分比较年轻,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大的观众逐渐减少,面对年轻的观众时,戏曲演员在造型方面应该与时俱进,不能抱着过去的东西不放。要根据年轻人的审美在传统的戏曲化妆中加以创新,当演员的造型达到了观众的审美标准时,看戏曲的人自然而然就增加了。

对于在教学中的情况,艾淑云老师表示:“学员刚开始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基础,能够在40天的时间内达到现在的成绩已经非常棒了。因为他们要学习很多东西,有一部分比如电脑制作在化妆方面基本是接触不到的。所以我觉得在以后的课程中,这方面的教学可以相应地减少一些,将着重点落在造型和化妆上。”

国家艺术基金会为非专业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员们有机会在规范的教学环境下学习。40天的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的变化都很大。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能,回去后可以更好地为戏曲工作服务,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完全可以带动当地院团的发展。

最后,艾淑云老师强调:“项目的开展使全国戏曲团体服装、化妆领域更加规范化。希望艺术基金会以及政府可以继续给予戏曲行业更多的资助,毕竟能够参加学习的学员人数有限,还有很多地方的院团没有经过专业指导,长此以往一定会让戏曲文化中的元素不断流失。”

舞美系系主任周亮:缓解了戏曲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对于此项目的负责人周亮老师来说,这项工作可谓重任在肩,他表示:“两届国家艺术基金会举办的项目都是由我们系部来承接,要想比上一届做得更好,就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并且,这一届的前期协调和准备工作时间比较紧,因为我们是在2018年2月16日得知此项目被国家艺术基金会评审下来的,在4月份就要开班,这对于舞美系来说压力非常大。在随后的工作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毫不懈怠,尽全力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宣传招生的时间只有半个月,要在140名报名学员中挑选出30名,工作量大且繁重,容不得一丝马虎。待学员们报到之后,周亮老师不仅要安排他们的衣食住行,还要担负带领学员参加观摩、实习实训的工作,相继去了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中国评剧院等进行参观。他说:“学员们是来自全国各地方院团的,相对来说,北京的演出资源、场地和其他的设施建设都非常完善,在参观过程中能够让学员们开拓眼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课程的安排上,周亮老师尽可能将课程安排丰富。与上一届相比,这一届学员增加了10名,但学习时间上却比第一届少了20天,所以,无论从协调教室还是课程安排上来讲,都非常紧张。此次培训班不仅要照顾第一届没有开设的专业剧种,还要让学员们多接触一些先进的理念。在课程的安排上老师们花了很多心思,由于学员来自不同的地区,专业水平也有所差别,所以在教学中要考虑到他们实际学习的接受情况。比如一门课程要在三天到五天的时间内教授完,老师们要考虑在这几天内他们可不可以把老师教的东西完全掌握。当然,在紧张的学习中,所有学员学习刻苦,白天上完课晚上还继续在教室做练习,非常珍惜这一次学习机会,这也体现了他们对戏曲行业的热爱。

北戏举办的此次培训项目缓解了一大部分专业院团和相关院校对戏曲服装化妆技术培训的需求。今年的30个学员,分别来自新疆、湖南、台湾等全国20多个省份,可见国家艺术基金举办的培训班,针对目前戏曲技术人才尤其是服装、化妆人才的紧缺性把握得很准。周亮老师表示:“我们学院有能力和实力办好服装、化妆技术培训。如果有机会希望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把培训班长期做下去,把戏曲文化传承下去。”

班主任瑞剑荣:遵循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有所创新

瑞剑荣老师担任此次培训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化妆班的授课教师。

提到这一届的培训,瑞老师颇有感触:“这期的学员在培训期间,团结友爱、互相关照,对所有任课老师都非常尊重,在学习上更是勤奋、努力、刻苦。他们在各自单位从事此专业都有一定经验了,缺乏的只是规范的扮戏能力。服装班来自成都京剧院的罗映和来自台湾凤明国剧院的王盈琪,特别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虚心向老师学习请教,还经常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的时间到课堂练习服装扮戏技法,认知了传统戏的服装名称,掌握了莽靠褶帔衣穿扮技法,收获特别大。”

由于授課时间比较紧张,教师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要做到全方面考虑,有的学生认为越扮戏造型比较难掌握,练习机会少,心里没底。看到这种情况瑞老师心里同样焦虑不安,于是,她选择放弃周末和休息时间,义务为学生补加课程。

此次培训班因为资费紧张,并未安排现代戏造型的课程,但有的学员在上一届的毕业展上看到了瑞老师演示的现代妆作品,他们迫切想要学习,来自台湾的学员钱宇珊说:“瑞老师请您为我们演示一下吧,京剧也有现代戏,我们都化不好。”并且自荐做模特。瑞老师说:“我在资费紧张的情况下同样满足了他们的心愿,为他们演示了现代戏的青年男女妆,虽然自己辛苦一些,但是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我也很感动,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就这样,学员们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利用40天的时间掌握了所有的技能,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

最后,瑞老师说:“我深知传统戏曲要发扬光大,要与时俱进,所以在授课的同时不忘引导学生在遵循传统艺术的前提下,要有创新意识。把当前戏曲化妆发展趋势和创新理念传授给学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戏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来自河南豫剧团的吴海燕、赵源华感触深刻,他们说,以前自己所在院团排演有越扮戏人物造型题材的剧目都是外请设计,这次培训结束后我们就能承担此项工作了,不但能为自己院团服务,也为弘扬戏曲文化作出贡献。

(编辑·刘颖)

猜你喜欢
院团化妆培训班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给语言“化妆”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化妆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