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高中物理问题研究式教学的几点探索

2018-08-04 09:27苗立伟
魅力中国 2018年26期
关键词:物体高中物理物理

苗立伟

摘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指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探究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知识,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高中物理新课程十分重视对学生身边的物理问题的探究,鼓励学生在物理学习情境中经历、体验和感悟,从而使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和物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研究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提出并尝试以问题为出发点,用问题研究式教学促学,以高一物理《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两章为例,说明“问题”的课堂结构、分类与开发及“问题研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问题研究式教学的课堂结构

由问题情景(自然现象、实验现象──“问题源”)→提出有待探索的问题→实验研究、探讨问题→再研究和实验提出新的问题→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与规律→应用所得规律、知识与方法讨论新的问题(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规律、强化规律与方法的应用)。

如研究平抛运动,由于学生对平抛物体的运动现象是有认知基础的,故我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水平抛出的物体既能下落又能前行,为什么?如果分别缺少一个受力条件,物体又会怎样运动?老师不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结果,而是由老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如介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法、实验法、调查法等,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科书或其他资料,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发现新问题,学生在进行文字或语言的组织,并准确地提出质疑(新问题)。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又有新的问题,这又激励学生协作学习,开展讨论。在讨论中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和互动,不仅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还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二、问题研究式教学中“问题”的分类与开发

由于问题研究式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从中提出目标、任务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情景研究和现象解释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在揭示实验现象的本质的过程中掌握研究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获得知识和能力。根据物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对象有二: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故问题研究式教学中“问题”可分为:

(一)教师设置的教学问题

1.以悬而未决心理趋势的角度出发,从而达到引入课题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投入研究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出学生知道但又不是非常清楚的物理原理,引发悬念,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让“问题”呼唤出学生的疑问与好奇心,从而引起探究的欲望。

2.为了理解知识,从概念的提出、规律的探索及其文字含意、适用性、适应性(范围)提出问题。

3.围绕重点知识,由相关情景诱导学生质疑的中心问题。如过山车从斜轨部分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它一定能通过竖直圆轨道的最高点吗?它通过最高点时可能受哪些力的作用?

(二)学生在课堂及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

1.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又发现或提出的新问题和猜想,并设法去验证或论证。如学生在学习了关于平抛运动的问题后,学生可能会提出猜想:若无重力作用,物体会做什么运动?若无初速度,物体又会做什么运动?

2.对课文所述的现象的成因提出追问。例如,为什么水平抛出物体会做抛物线运动?卫星先靠火箭携带着发射,通常火箭是竖直向上发射的,为什么卫星会环绕地球运动?

3.在练习题中产生问题。如物体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物体到月球的距离为月地间距离的1/9时,所受引力的合力为零,若让物体偏离此位置,它会做什么运动?

三、实施问题研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研究式教学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而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每个知识点通常都是从教师展示相关物理情景与问题开始。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开展问题研究式教学,要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要求教师从课本的图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教师要示范性地提出问题。

其次,以教科书为蓝本,指导学生看书学习,重视构想书中所述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并鼓励大胆提出问题,激励“究根问底”,崇尚“标新立异”,要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由提出问题的氛围。

再次,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有的有研究和讨论的必要,有的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现有实验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有的可能是荒唐的甚至是“离谱”的,教师绝不能说:是公理、是实验定律,或者我们还没有水平研究这类问题等。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研究、讨论问题的条件,并积极评价他人提出的问题,让问题的提出、评价和解决成为教学活动的主流,不能对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给学生直接以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最后,问题探究式教学不仅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也改变了我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優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塑造了学生的创造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以上就是我对高中物理问题研究式教学的几点看法,还望各位同仁斧正。

猜你喜欢
物体高中物理物理
留言板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