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设计中的生态手法应用

2018-08-07 08:01赵梦钰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手法生态

【摘要】:城市中的公共空间环境的主要形态之一的广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广场的城市功能和社会作用日益突出,它是国家、政府举行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人民群众陶冶情操、休闲娱乐、强体健身的场所,它也是旅游观光的休散中心,更是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寸金之地。在今天的现代化城市中,广场还帮助人们减轻在快速运转的城市中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给人们留出一块“喘息之地”。因此,我国将在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必然要加大广场生态设计力度,以适应国家越来越开放的发展目标,缓解当今日益严峻的城市生态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生态学原理在广场设计的合理应用及广场设计元素的生态性。

【关键词】:城市广场;生态;手法

1. 绪论

1.1背景

城市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使得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通过绿地建设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质朴型生活方式的提倡,技术美学的观念将会和自然美学更好的结合,技术美学标准中的简洁、明快,和自然美学中的不矫情、不伪饰、不雕琢将会更好的融合,在生态广场的尺度中,尊重自然和人的密切关系是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尺度,生态文化、生态人文、生态科学等这些生态理念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现在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使人们渴望有一个能放松身心的优美环境,可供人进行交往、娱乐、休憩、观赏等。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要求。因此,广场的生态设计也要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市民所需。从景观、人的行为、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来探讨和研究广场设计的合理性和生态性,从而创造出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城市广场。

1.3生态景观与广场

所谓生态景观,是指能够到达到能源系循环、能量流动平衡,不对环境过度消耗的景观。这就意味着设计师者应当考虑种物的多样性,减少对生态资源的剥夺,涵养水资源,土地营养保持,维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换句话说,生态景观设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进行的景观设计。生态广场设计,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生态环境,运用景观生态原理,合理安排并组织广场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广场和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1.4生态广场现状分析

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生态广场的发展,并且在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生态广场是地中海文化的产物,是欧洲城市起源和发展乃至整个欧洲城市文明的一个引人瞩目的特殊现象”;有人从空间形态上来研究生态广场的空间意义,广场是紧忙的城市空间中的二个缓冲点,一个生活节奏的调节器”;有人从系统化建设研究生态广场的内在机制。

2.生态广场的发展

广场的概念源自欧洲,中世纪的欧洲广场通常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它是城市的户外生活和聚会的场所;是集市、庆典及执行死刑的场地;还是市民了解新闻、购买食物、打水、谈论时政或观察世态万象的场所。封建社会的中国也常有“午门处斩”的说法,那午门外的场地发挥的功能和欧洲的广场是相同的,只是在说法上各异。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场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今天居民不用再去露天市场购买食物,不用再去公共水井打水,不用再去中心广场听别人发布消息,他们的社交活动都可在自己家里进行,一切东西一一水、电、新闻、邮件、购物,甚至基于电脑的一切工作都可以在家里进行。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过着孤独的、依赖于电脑、汽车的生活,所以我们才更渴望公共生活,渴望亲近自然,哪怕只是晚餐后和亲人朋友的短暂的散步。现代的广场恰好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休闲、聚会和交流的场所。在20世纪中叶后,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这个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大都市,绿化面积小,废气、废水的排放量高,水资源枯竭等等,这些都是城市居民所面对的巨大难题,所以广场的生态化设计就愈显重要。广场的生态化设计实际上就是将广场的各组成部分合理的纳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将这个人工的系统转化为一个自然的可循环发展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部分就是这个生物链的各环节,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功能,从而降低日常的维护费用,捷系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生态广场的设计手法

从宏观上讲,规划设计要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突出

特色,风格多样”。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最好是“就地取材”,进口的树木和草坪既成本高昂又不易成活,维护费用也高;各广场的设计也不能公式化,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要有不同的设计,硬质铺装要少而且要使地面水能充分渗透到地下,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力。

现在的广场大体上由植栽、铺装、水景、灯光音响、雕塑和各种娱乐设施及公共设施组成。要体现广场的生态性就要将这些元素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组合起来,使这些单独的个体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净化城市空气,改善水质,减少噪音,为鸟类和一些小动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植栽和铺装占据了广场的绝大部分面积。植物对空气有净化作用,这对于空气污染严重的大都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甚至将一个设计符合生态学原理、植栽面积较大的广场比喻为“城市的心脏”和“城市的绿洲”。这足以证明人们对绿色的渴望和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植物在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同时,通过吸收同化、吸附阻滞等形式消纳大量的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植物的这种净化功能主要表现为降尘、吸收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减弱噪声、减少细菌以及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现代的大都市空气污染严重,有来自建筑工地的灰尘和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要使广场真正发挥“城市心脏”的功能,就要科学的选择树种和树种间的合理搭配,根据地域的不同,广场所处环境的不同来设计植栽,使广场的小气候得以改善。对草坪的选择也以当地生命力顽强的品种为佳,这样设计不仅造价低,平时维护方便,最主要的是可供人們践踏,使草坪不再是只能观赏而不能使用的摆设。

铺装的方式与面积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城市的绿地面积比郊区小,街道、建筑、街道等大量使用砖石、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的反射率比植被低,因此会吸收更多的热量;同时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的森林、草地要大的多,吸收积聚大量的热辐射,使地面温度上升。为了缓解热岛效应,广场铺装就要尽量避免整块的水泥或花岗岩铺装,特别是停车场。减少铺装面积和使用植草砖不仅可以缓解热岛效应,还有利于水分的小循环,保持地下水位的高度,利于植物生长。大面积的硬质铺装阻止了降雨的渗透,使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植物的根系吸取不到水分而最终枯萎而死。同时,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也会导致土壤缺氧,使植物死亡。空气中的氧气足以满足植物的需求,但土壤中的氧气却常常不足。植物根系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积累二氧化碳,当土壤的通气性能较差时,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交换减弱,土壤中的氧气得不到补充,植物根系会发生无氧中毒,根系生长受阻;严重时根系腐烂,植物枯死。因此,在广场的设计中,硬质铺装要少用,停车场一类面积大而又游人少的地方要用植草砖,树井的面积也不能不能过小。

水是广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另外,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的生存与分布,同时,植物也对水环境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纵观当今许多广场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水景可分为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静态水景一般为人工湖、赏鱼池等;动态水景一般为喷泉、跌水池、落水墙和人工瀑布等。这些水景无一不存在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运行起来浪费严重和能耗大等问题。

在广场景观中的水体由于水体不经常流动及体量小等问题,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中的氮、磷,钾等植物营养质过多,导致水中的浮游植物过渡繁殖,使水体富营养化。对这种水体污染目前大多数管理人员是往水体中投放化学杀菌药剂,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过一段时间又会复发,并且会造成再次污染。若是用自来水补充水源,用下水道排水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随着全球空气污染,水质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已经开始致力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态性设计是广场设计的大势所趋,也是整个建筑界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克菜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1年10月

[2]冷平生.园林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2003年9月

[3]陈有民.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2003年3月

[4]郭学望、包满珠.园林树木栽植及养护学,中国林业出

版社,2003年7月

[5]唐学山等.园林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2月

作者简介:赵梦钰(1992年4月),女,河南郑州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觀生态规划设计 .

猜你喜欢
手法生态
拟人手法真多情
俄罗斯银器有多少种装饰手法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