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乡村旅游业发展初探

2018-08-07 10:14曾剖媛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优势问题

摘 要:瑞昌市位于赣北偏西,长江中游南岸,是长江入赣第一市,自然气候优越,交通便捷,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乡村旅游资源。为将瑞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竞争优势,本文总结了瑞昌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了其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瑞昌市 乡村旅游 优势 问题 对策

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对外形象。然与周边邻县武宁县、永修县、星子县等县相比,瑞昌市以低山丘陵为主,旅游资源优势并不明显。我国已经进入消费升级阶段,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人们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富于鲜活业态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一种时尚,同时也给瑞昌市发展乡村旅游业带来了契机。

一、瑞昌市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

瑞昌,“祥瑞昌盛”之意,位于赣北偏西,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黄金水道,是长江入赣第一市,为九江市的第一个县级市,位居九江市城区西部,距九江市城区经20km,又处在武汉和南昌两大都市的中心位置。瑞昌市有着广阔的待开发腹地,地处“一横、两纵、三经济圈、四省会城市”的黄金交汇点,区位独特,港口优越。作为“大九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九江”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港口分流基地,为“大九江”区域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卫星城市。

(二)气候优越

瑞昌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低山丘陵区,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中部之青山主峰海拔921.6米,平均海拔540米,素有小庐山之称。瑞昌市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度,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上下,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三)交通便捷

瑞昌市交通便捷,水路皆通汉渝、宁沪,北靠长江,武九复线穿境而过连接京广、京九两大铁路;九武、九界与316、105国道交织贯通,瑞九、双瑞与昌九、九景、湖北黄黄高速互联;杭瑞高速、九码快速通道现已通车,已动工的武穴长江大桥以及2017年9月21日武九客专全线通车,在我国新一轮铁轮、公路大提速中瑞昌占據了优势先机,其交通优势更加突出。

(四)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瑞昌市凭借自身山形地貌、河流水库等自然风光,因地制宜挖掘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发展了一批休闲旅游、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的乡村旅游。如:青山省级森林公园、武蛟观光油菜、桂林隐心谷、范镇浪翠谷南阳风景如画的江家岭及连片的映日荷花、渔歌晚照的赤湖、夏畈铜岭遗址、洪一苏维埃革命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等乡村旅游景点。又如:赤湖畔的小月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房屋胜似别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翠色欲流的园林间。流连忘返的游客和欢歌笑语的村民相谈甚欢,翩翩起舞的剪纸和山水图飞上农家院墙。

(五)文化底蕴深厚

瑞昌是我国青铜冶炼文化的发祥地,现目前发现距今约3300年的铜岭遗志是世界上最早的采铜冶铜遗址;瑞昌剪纸、竹编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瑞昌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更是丰富多彩,交相辉映;瑞昌曾是我国重要的军工基地之一,工业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培育和壮大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政府大力支持与引导

2017年来,瑞昌市以坚持党建引领、丰富群众生活、发展特色产业、留住乡味乡愁、关注青少年成长、守住碧海蓝天和培育文明新风为内容创建“七彩乡村”、打造“幸福联盟”,推进“秀美乡村”升级,“物的七彩新村”与“人的幸福新村”协调发展,改革成果惠及群众,百姓的幸福感显著提升。为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壮大,瑞昌市加大财力投入,在财政预算内安排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信贷资本向乡村旅游产业聚集,有效地保障了资金需求。同时,出台奖励政策,对AAA(含AAA)乡村游点及三星(含特色)农家旅馆予以奖励,引导乡村旅游创品牌。

二、瑞昌市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特色不突出

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瑞昌现有的生态农庄、休闲农庄及农家乐,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上全是依靠经营者自行发展起来的,缺乏来源于乡镇政府、旅游职能部门的指导,致使自身特色、乡土性被忽略了,一味映入都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纷纷建设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从而导致以农家乐、休闲农庄为主的乡村旅游愈渐模式化、趋同化,无法给游客带来独一份的视觉、感官体验,缺乏特色、魅力。

(二)基础设施不到位,规划不足

旅游交通状况不好,道路指示牌不明显,网络覆盖不足,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不足,乡镇结合、山区等地更甚。旅游基础设施落后、餐馆、旅店、公共卫生间不足,设备不先进、服务配套设施不足,从而导致旅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尤其是无法满足游客对卫生、安全、舒适等旅游的基本消费需求,接待能力差,更别说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的需求了。现阶段,瑞昌的乡村旅游尚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各种乡村旅游的谋划、设计、建设均由经营者自行负责,比较散乱。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乡村旅店尚未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外界知晓率不高。此外由于乡村旅游规划缺乏科学性、整体性,从而导致了个别乡村出现了重复建设、无序开发、恶性竞争等情况,旅游市场不稳定、有悖经济发展规律而对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当前瑞昌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性不足,缺乏长远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少从业人员仍然存在小农意识。瑞昌市乡村旅游发展在规划、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以及管理的专业人才和服务性的综合性人才十分匮乏。此外,加上旅游主管部门对于旅游专业技术干部存在严重不足,指导能力不强。

(四)宣传不到位,客源流失

城市居民、临近省市县的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户来源,瑞昌位于赣北偏西,东邻九江,南接德安、武宁,西接湖北阳新,北与湖北武穴市隔江相望,更是四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的黄金交汇点,客源充足。当前,瑞昌市存在对乡村旅游宣传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宣传缺乏特色、系统的规划,宣传手段上过分依赖报纸、电视等,未能将“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与传统宣传手段良好结合起来,导致了宣传效果欠佳。有些乡镇乡村旅游项目甚至是在瑞昌市都未打响知名度。很多瑞昌城区居民都不知道瑞昌有什么乡村旅游项目,周末和节假日都去邻县度假,致使本地客源的流失,更不用说吸引外来客源。

三、瑞昌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改善基础设施,增加乡村旅游安全舒适性

将瑞昌乡村旅游纳入到瑞昌市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等的整体布局之后中,积极改善旅游景区的供电供水、医疗卫生、通信等条件;快速兴建特色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设置;合理布局停车场,逐步解决停车瓶颈问题;完善乡村旅游道路标识系统如旅游标识、交通指示、安全警示、路牌路标、夜间引导、安保工程系统等,努力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点)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

(二)深挖文化内涵,助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如果没有文化内涵,任何景点或景区,就会容易被复制。因而,乡村旅游业要把文化当作一种资源融入其中,结合丰富的地域文化,立足特色,突出内涵,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吸纳新文化创意思维,打造具有瑞昌文化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一是原味乡村发掘田园文化。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茶园、鱼池等,让游客在其中享受田园生活乐趣。它是休闲农业蕴含的最普遍的文化形式。在景区里摆放几乎绝迹的水车、水磨、织布机、风车、石碾、筒车等,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积极采用立体栽培、无土栽培、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等现代农业科技技术,让游客在休闲的同时加深对现代农业工艺、技术、设备的了解。二是相辅相成感悟建筑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外在特征直接从建筑物中表现出来,比如常见的天井、堂屋结构充分体现了家庭文化。瑞昌乡村旅游建筑应在现有传统风貌、行业特点的基础之上,充分恢复、修补遗留的古建筑,充分体现当地农村发展与不同行业的特点,组织开光、怀古、体验等休闲旅游活动。三是除杂留精浓缩民俗文化。乡村生活习惯、农作方式、乡村节庆等都是乡村历史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此在创新前提下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禮仪、竞技、游艺等服务内容,同时可以把瑞昌特有的采茶戏、民歌,剪纸、竹编等融入田园风情,注重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交流,重点有文化底蕴的体验互动,给游客展示清新自然的民俗风尚,让游客在活动过程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四是着力培育乡村美食生产品。重点打造特色果品、有机蔬菜、农家土菜系、土特产,以乡土原材料、土产品、土烹制、土吃法,培育具有特色的农家土菜类品牌系列,大力推出土特名产与农家美食品尝休闲游。

(三)规范管理,加强服务

优先安排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增加道路指示牌。规定乡村旅馆、旅游村评定标准,实行星级评定,处理乡村旅游的良性竞争,促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规范餐饮服务,逐步改善就餐环境,餐饮品种应该适应不同旅游者的口味,突出地方特色;搞好乡村旅馆标准配套设施,确保室内外环境整洁。成立乡镇、村管委会,治安、卫生等统一进行管理,保障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设立乡村卫生室,加强医务从业人员的培训,为游客和群众就医提供便利。规范相关收费标准,指导乡村旅馆制定和完善服务质量等级标准,定期开展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加大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设立“黑名单”,明确经营者、顾客的职责和义务,将重大突发性事件扼杀在摇篮。

(四)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旅游业是面对面地为游客提供直接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更新从业人员观念,促进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积极借助多种形式培养各种乡村旅游人才,以定向委培、引导培养等培养中、高级乡村旅游经纪人才。积极寻求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的协助,培养乡村旅游的民俗礼仪、导游、厨师等,打造一批实用型人才,壮大队伍,奠定人才保障。

(五)整合市场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依托瑞昌市周边大中城市(南昌、武汉、九江等)、著名景区(庐山)、过境高速公路、港口优势,不断构筑大旅游圈。就瑞昌市各乡镇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科学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统一进行管理、宣传。第一,有机结合传统、现代宣传手段,强化宣传效果,借助大型的节会宣传,在客源集中地设立广告等进行宣传。第二,借助名人效应提高瑞昌市乡村旅游知名度,比如邀请文化艺术名家,开展文学视觉作品、摄影比赛、编唱歌曲等。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将瑞昌市乡村旅游产品便捷地传递给市场、消费者。四是充分利用异地交流培训宣传瑞昌乡村旅游。临近省市县的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户群。如何吸引临近的省市县城市居民来瑞昌旅游?异地交流培训是一种方法。比如:可以整合本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向省委党校、市级党校申请作为培训基地,培训期间可以带学员到培训基地进行异地交流培训,同时也可以向其他县市党校作出邀请他们带干部来交流培训,如果能让来交流学习的干部身心舒畅,那么下次他就会带家人、朋友来游玩,一传十,十传百,以此来扩大瑞昌乡村旅游的知晓度,促使游客数量上升。

目前,瑞昌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处于模仿探索实践状态,对目标市场缺乏调研与规划,特色、创新不鲜明,未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针对这种情况,瑞昌市乡村旅游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现代服务理念打造瑞昌乡村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鲁云风,李雪辉,田龙等.南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

[2]靳吉新,郭辉丽.关于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6(10).

[3]周金.九江八里湖新区休闲旅游发展初探[J].今日财富,2016(22).

[4]张艳.江西省瑞昌市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曾剖媛 ,中共瑞昌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优势问题
画与话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