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战略的积极探路者

2018-08-11 10:34沈国芳秦威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吴江智造工业

沈国芳 秦威

从“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到智能制造的先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在新常态下积极贯彻发展新理念,把发展智能工业作为推进“先进制造业立区”和“现代服务业兴区”的重要纽带、关键抓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口和发力点,努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形成了独特的“吴江智造”模式。

一、“吴江智造”产生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双轮驱动”,吴江形成了丝绸纺织、电子信息、光电缆和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食品四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4+4+1”产业体系。“十二五”时期吴江产业规模保持稳定,主导产业特色鲜明,新兴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产业布局也更加合理,创新实力得到显著提升,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从 “十二五”的经济发展情况看来,吴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吴江产业发展将逐步转向以知识和技术为驱动力的高精尖方向,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形势进入新常态,吴江产业要实现这一转型面临着一些深层次问题。

吴江工业基础扎实,总产值较高,但主导产业集中在传统领域,转型压力大。工业企业也存在大而不强、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例如,在丝绸纺织业中,除恒力、盛虹等少数地标型企业外,总体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作为装备制造业代表的电梯产业,核心设备和关键技术掌握不够,高端产品依然被国外品牌垄断。新兴产业尚未做强。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总量偏小,尚未形成一定的企业梯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够,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不足。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引进、培育速度不快,对全区经济带动能力有限。与此同时,发展的制约瓶颈日益凸显。吴江土地开发强度已逼近30%警戒线,土地资源供给不足。企业质量效益指标偏低,生态环境容量有限,产业发展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人口红利优势消失和高层次人才匮乏成为吴江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瓶颈制约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随着制造业再次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驱动力,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加快了工业发展的步伐:从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到德国的“工业4.0”战略,再到“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主要目的都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工业产业的融合,重塑或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伴随着新常态下的下行压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要求愈加迫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中,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

在国内外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的形势下,对于经济基础主要是传统产业的吴江来说,如何注入新动力,实现提质增效?答案就是发展智能工业,推行智能制造,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工业体系进行更新与重构。首先,传统产业并不等于夕阳产业,发展智能工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可以助推企业向互联网创新思维转变,改进工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升效率。其次,推行智能制造有助于培育和发展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装备制造、工业软件、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成为区域发展新动力。第三,发展智能工业,推进全产业链信息化、智能化,能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比,实现用地、用工、用能等资源要素零增长,贯通一条可持续增长的发展轨道。

二、“吴江智造”模式相关政策及规划

在“中国制造2025”方针的指引下,吴江结合自身实际,从2013年开始,走上了智能工业升级转型之路。

2013年,吴江针对产业转型的实际需求,把智能工业作为全区转型升级的切入口和重要抓手予以实施,提出以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性电商六大关键环节为抓手的“智能工业”体系概念。

2014年,吴江区经信委组织调研了吴江区工业机器人应用现状和前景、机器人产业研发和发展情况,提出了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建议。

2015年,吴江提出“智能工业是吴江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未来”并启动实施了智能工业“155计划”,即力争3年内培育100家示范企业、500家试点企业,带动5000家行动企业,构成智能工业推进的企业梯队。此外,吴江区总结了30家企业的经验做法,组织编印了《吴江智能工业在行动》一书,向全区企业宣传推广先行企业的成果。

2016年,吴江编印了《智能工业在行动专刊》,宣传国家地方政策,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总结智能工业工作进展,统计企业智能工业项目投资进度。为了解决企业智能化改造过程中人才、技术、资金的问题,区政府与国家“千人智库”紧密合作,并召开了首届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大会。

2017年,吴江全面完成智能工业“155计划”,开始启动实施 “555计划”,即建设5大平台、实施5项工程、打造5大高地,全面推进“强富美高”新吴江建设。修订完善了“1+5”产业扶持政策,在省内率先制定出台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实施意见,以差别化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低效企业转型。

三、“吴江智造”实践经验及做法

实践出真知。在5年多的孜孜探索中,吴江充分依托区位优势、机制优势和理念创新,坚持民资、外资双轮驱动,在新时期下基于自身实际,结合“中国制造2025”,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江智造”模式。“吴江智造”紧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主线,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稳步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性电商六大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工业智能化,旨在实现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从简单快速增长向全面质效提升转变、从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五大转变。全面落实工业智能化,人才是关键,载体是基础,平台是保障,技术是核心,資金是支撑。这五大要素是“吴江智造”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的源泉。

(一)“两化深度融合”紧扣主线

“吴江智造”始终紧扣“中国制造2025”里所提出的“一条主线”,即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早在2015年,吴江区政府明确提出:要通过典型企业示范推广,深化“两化融合”,实施技术创新和改造,强化装备引进和研发,加快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盛泽循环经济产业园、苏州湾软件园和各科创园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提升纺织化纤、电子信息、光电缆、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层次,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新型食品、生物医药和各类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吴江先进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带动引领全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三步走”稳步实施

“吴江智造”的三步走战略分为三个阶段。2015—2017年为1.0阶段,启动实施智能工业发展“155计划”,以示范带试点,以试点促行动,建设智能车间,确立先发优势;2018—2020年为2.0阶段,重点构建由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组成的三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推动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立足价值链全过程,发展智能工厂,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区;“十四五”期间为3.0阶段,通过新兴产业“213工程”,实施智能制造腾飞计划,让智能制造走出工厂围墙,实现与社会融合,发展智慧经济,建立智慧生态圈。

(三)“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吴江智造”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对此,吴江提出三个协同,大大加快了吴江制造业智能化的进程:一是倡导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同。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科学规划,外在引领,制定智能工业发展三年滚动计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市场导向,内在驱动。二是倡导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从供给侧出发,面对企业日益迫切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政府大力做好供给服务,引导企业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在每个重点行业打造示范性解决方案;从需求侧出发,有序引导企业对标,实施智能工业“155”计划,加快梯队发展。三是倡导政策扶持与机制倒逼协同。科学调整政策体系,实现对六大关键环节企业和项目的“精准滴灌”;推动工业大数据发展,依托数据分析结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加快企业倒逼转型。

(四)“六大环节”联合推进

“吴江智造”从工业制造全流程再造的角度将智能制造细分为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性电子商务等六大关键环节。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消除当前制造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产品向高端供给和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这个根本目标。

在智能设计环节,盛虹集团的设计团队借助计算机实现了花型的自主设计,现已取得一系列的科研及产业化成果,经济效益极高。

在智能生产环节,智能化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扮演着重要角色。瑞仪光电作为“机器换人”的先行者,通过提升自动化水平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在智能装备环节,吴江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先人一步投入智能化生产装备的研发和集成应用,现已成为可为不同客户定制自动化设备解决方案的专业厂商。

企业资源計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性电商可总括为智能管理。恒力集团基于自身特点自主研发了企业管理一体化平台,该平台可全面覆盖企业资源计划、制造流程、经营管理、质量监控等环节,提升了管理水平。吴江区万余家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涉及领域包含电子制造业、丝绸、服装等行业。太湖雪有限公司几年前就已进军电子商务领域,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实体店与网络店互动,形成传统、网上两个市场并驾齐驱的局面。

(五)“五项转变”目标引导

“吴江智造”的最终目标是要完成五项转变,即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从简单追求快速增长向追求质效提升转变、从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吴江每年排出一批重点项目作为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车间的重要抓手,同时,吴江智能装备产业园、苏州湾软件园等产业园区作为引进高端项目、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的建设,为吴江推进智能工业提供了后劲支撑,大大加快了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的转变。

吴江大力推行“破旧立新”,大力破除无效供给,进一步处理好“僵尸企业”和低端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推动吴江经济从简单追求快速增长向追求质效提升转变。

吴江区政府以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分类实施意见为基准,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化办法,落实差别化土地使用税、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并逐步扩大到差别化用电、用水、污水处理费等,以此倒逼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企业淘汰转移,促进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的转变。

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吴江区制造业骨干企业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目前,吴江区已累计拥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家(含示范培育两家)、市级12家,均居省市前列。

吴江部分企业在推动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型升级上已走在行业前列。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投入重资研发出适合本企业生产和管理的SAP系统,使企业能够在更短时间里推出更具竞争力和高质量的产品。

(六)“五大要素”全面支持

通过智能工业来全面撬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平台、载体、技术、资金五大关键要素。

推行智能制造,人才是关键。吴江突出智能制造工业人才引进项目,在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设立智能装备制造人才对接专场,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向智能工业的高级研发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等紧缺人才倾斜。

推行智能制造,载体是基础。“十三五”期间,吴江启动实施“555计划”,着手建设苏州湾科技城、新型半导体产业园、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物流科技园。这五大平台建成后,将成为吴江推进智能制造、引进优势项目、集聚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

推行智能制造,平台是保障。从2015年起举办的国际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大会成为本地企业引进专家、对接人才的重要平台。此外,桃源镇人民政府将与德国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IAIT)联手打造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未来吴江还将集中打造“智能装备”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布地、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聚集地、相关产业项目的孵化地与提供完善配套服务的亲商地。这些平台为吴江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推行智能制造,技术是核心。“吴江智造”的实现要依托于高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对制造行业而言,信息物理系统(CPS)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其中又包含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载体。目前,吴江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84家,技术中心数目位居苏州各区(市)首位。

推行智能制造,资金是支撑。吴江区政府为智能工业项目开通绿色报审通道,以加快项目审批进度,确保项目用地、用电、用能和相关生产配套资源供给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设立智能工业产业引导基金,完善和建立了以产业基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来源的智能工业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四、“吴江智造”的成果与展望

一是“智”造引领转型升级。吴江企业积极投身工业智能化进程,在智能设计、智能生产、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共立项571项,累计投入达298亿元,占工业技改比重50%,引进、培育规上智能装备企业共计90家,新增机器人数量共计2500台(套),全区工业机器人密度超过90台每万人,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吴江累计获评9个“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专项,建成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智能车间达到40家,数量在全省县市(区)名列前茅。招商引资引智不断拓展,成功引进京东方、国科控股等重量级项目,国测、亨通等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加快,智慧产业逐渐做大做强。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2017年吴江实现新兴产业产值1755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2.5%,软件产业销售收入(集成电路产值)达70.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5%。

三是创新浓度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84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累积35家,新增各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共9家,新增各级两化深度融合试点企业共67家,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创建省级以上示范试点企业21家,通鼎互联入选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21.92件提升到2017年的40.76件。

四是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不断涌现。目前,吴江区共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5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502家,40家企业拥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国望高科等2家企业上榜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此外,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密铸造机器人智能砂芯生产装备项目以及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汽车发动机缸体孔数控多轴复合珩磨机项目列入高端装备赶超工程项目名单。

五是倒逼转型效果明显。基于大数据技术搭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系统,实现企业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促使企业倒逼转型,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排出14个“两高一低”行业作为重点整治对象,3年累积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83家,集约利用土地,3年共计腾出土地24980.39亩。

六是交流合作不断加强。3年里,吴江每年召开一次智能工业推进大会和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大会,召开两次中德工业4.0交流和对接会,营造了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围。

新形势下,吴江除了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规划“吴江智造”的未来发展之路,还要加强与其他地区之间关于智能制造发展的经验和技术交流,更好地推广“吴江智造”模式。

首先,夯实自身,保持先发优势。“吴江智造”正处于“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阶段,如何夯实自身,保持先发优势,吳江提出“三个必须”。

一是必须激发“企业家精神”,打造智能工业发展标杆。发展智能工业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宣传典型企业的案例,动员全区企业积极参与智能工业行动,打造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标杆企业”集群。此外,应带头抓紧研究制定一批具有引领性的行业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抢抓行业“话语权”,并使典型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

二是必须提高“创新浓度”,优化智能工业生态环境。整合资源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平台。通过实施新一轮人才培育引进工程,推进五大平台建设,加快实现智能工业领域人才、项目、资金的无缝对接。推进模式创新,鼓励企业通过服务生态化、系统化和产品智能化,实现新的价值增值机会;加快管理模式创新,构建人财物、产供销协同联动管理体系,实现库存最小化生产模式;加快物流模式创新,形成集采购执行、仓储管理、物流金融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模式。

三是必须实现“落地生根”,推动智能工业深度本土化。加大对智能制造软、硬件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技术攻关,突破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工业智能化改造的自给率,构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体系。吴江计划用10年时间,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凸显工业机器人、高端精密机械、智能控制系统和汽车智能装备系统等四个特色功能,形成年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核心区。

其次,示范全国,形成标杆效应。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吴江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充分整合资源,按照既定“路线图”努力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先行区,另外还要积极推行“吴江智造”模式成果和经验。

推广“吴江智造”模式,一要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全国智能制造试点项目,主动吸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推进企业向智能化生产发展。二要努力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出台智能制造专项扶持政策,从六大环节出发,动员全区,为智能制造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企业氛围。三要积极参与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智能制造,标准引领”,积极投身智能制造标准制定,通过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使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得到迅速扩散,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四要加强区域间政府政策和企业经验交流,推行智能制造必须在自身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可通过开展智能制造高级研修班,面向全省53个地市,邀请政府、企业相关人员从政府、企业、专家等维度就智能制造的推广应用展开讨论,集思广益。

各地在对接国家《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时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吴江智造”的实践过程,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五大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四大原则。相信吴江的创新实践势必可以为全国提供一份凝聚智慧和汗水的参考“范本”,成为江苏乃至国家智能制造的标杆!

(沈国芳,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秦威,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课题由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专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包括何斌华、沈国强、戴效能、蔡金堂)

猜你喜欢
吴江智造工业
“青岛智造“未来已来
“智造”符号意识 智慧数学素养——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为例
赞家乡
中国智造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开始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