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进区为代表的“新苏南模式”人力资本发展分析

2018-08-11 10:34田帆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武进区人才职业

田帆

作为我国的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常州市武进区近年来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发展问题,不仅通过自身教育及培训为当地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力资本,还积极吸纳了许多外来人力资本,形成了人力资本支撑产业发展的格局。未来的5—10年,是武进区实现产业结构步入中高端的关键时期,应以此为目标,克服目前人力资本发展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培养高端人力资源,提升人才吸纳能力。

一、武进人力资本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现代职教体系为产业发展输送人才

职教布局同产业发展合理衔接。武进区把职业教育摆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基本形成职业教育与城市建设、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呼应衔接的规划布局。科教城中的院校普遍采取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传授、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双肩挑等方法,建立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新模式。科教城园区中的5所高职院校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智能制造、现代模具技术等10个项目得到批准。

职业技能培训稳步展开。近年来武进区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安类、建筑类、特种作业类、园林绿化类、家政服务类、酒店餐饮类以及财会类、企业HR经理等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严格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管理和监督,坚持“培训前审批、培训中巡查、培训后考核”,确保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武进区人社局每年还对社会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及时通过互联网调整公布紧缺职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基本满足了企业和职工的培训需求。

(二)吸纳多样化外来人力资本助推产业发展

外来劳动力不斷流入。外来人口一直是武进区人口及劳动力增长的重要动力,外来劳动力为武进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2016年间,武进区户籍人口下降而常住人口上升,主要就是由外来人口不断流入造成的,武进区2005年非户籍常住人口为30.91万人,2016年为49.68万人,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但总体大幅增长。2016年武进非户籍常住人口占比达到34.5%,不仅高于常州(20.37%),而且还高于南京(24.8%)及无锡(25.53%)。可以看出,尽管在忽略外来半年以下人口的情况下,武进区依然是人口净流入地区。

多元化手段吸纳各地人才。近年来,武进区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引才政策。其中包括精英人才“引领工程”、产业人才“集聚工程”、外国智力“引进工程”、杰出人才“荣誉工程”等。此外,武进区还积极举办了各类人才招聘活动,2016年组织举办各类招聘会250余场,组织370余家企业赴上海、南京、山东、武汉、东北等地区招聘高层次人才58场,引进大专以上各类高校毕业生1.1万名。

(三)人力资本格局支撑产业升级

人力资本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相适应。自2002—2016年,武进区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变动,劳动力在各产业间分布也不断调整。2002年,武进区第一、二及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12.76万人、22.99万人及15.04万人,到了2016年,第一产业下降为6.73万人,二、三产业就业人数高速增长,分别上升为52.2万人及28.77万人。产值方面,二、三产业的增速明显快于第一产业,其中2016年武进第一产业产值比2002年增长了173.07%,第二、三产业分别增长了557.5%及881.8%(表1)。从生产效率情况看,武进第一、二、三产业均显著增长,其中第一产业从11540.2元/人增长至59747.4元/人,第二产业从71263.68元/人增长至205791.2元,第三产业从57870.81元/人增长至297024.7元/人。

人力资本有效支撑产业发展。我们用人均受教育年限做为衡量人力资本变量H,二、三产业产值作为产业变量S2、S3,为保障数据处理顺利,所有变量均采用增长率代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变量H、S2、S3同阶并通过了协整检验,这表明武进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之间已经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人力资本长期以来有效支撑了产业发展。从武进区人力资本和二、三产业发展之间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当给H一个冲击后,S2、S3短期之内均会受到正向冲击,之后逐步趋于平稳,反之,当给S2和S3一个冲击之后,H虽会有所波动,但仍是以正向响应为主,并随时间推移趋向平稳。总体看来,武进区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人力资本不断创造经济价值,有效支撑产业发展,同时产业发展优化人力资本集聚环境,促进人力资本发展。

二、武进人力资本支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机制障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必须要落实企业、学校“双主体”的地位,然而现有制度框架下,企业的主体地位还没得到确立,缺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法律与政策方面的约束。特别是当前正在全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主体责任不明,面临具体职责无法落实的困境。同时,我国还缺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资质标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带有盲目性,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

职业学校现有的人事制度仍沿用中小学人事编制制度,经费按照人员编制拨付,学校聘任兼职教师经费由学校自行承担,对公办职业学校造成很大负担。这一现象一方面导致职业学校教师缺编严重,另一方面又造成学校聘用企业兼职教师积极性不足。同时由于职业学校办学特点,招生会受到产业发展、升学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会随之变化,因此全额配编既不可能也不合理,应当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学校人事管理体制。

(二)高技术人才难以满足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要求

从2014—2016年情况看,武进区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资源总量占总人口比例约16%,占总人才资源比例约64%,这一数据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萧山、太仓和常熟等周边地区相比仍存有一定差距。这些县区的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资源总量占总人口比例约23%,占总人才资源的比例约为96%,人才发展潜力明显高于武进。

2002—2016年间,武进区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劳动力比重却呈现上升趋势,相对生产效率有所下降,第二产业生产效率上升速度落后于第一、三产业(表2)。第二产业一直是推动武进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其进一步发展亟需高技能人才有效支撑,目前高技能人才的缺乏限制了武进第二产业的增长潜力。武进区高技能人才队伍无论在总量、结构和素质要求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劳动者的等级结构与相应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不够合理。随着经济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企业用工需求结构明显发生变化,对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比重不斷加大,技能型专业型人才资源匮乏将日益凸显,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人才结构性矛盾也逐渐明显。

(三)高端人才极度匮乏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武进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孕育出了大批兼具政府及企业管理双重职务的乡镇企业家。经过多年发展,武进的多数乡镇企业依然由本地人管理,甚至当年的很多乡镇企业又逐步演化为了家族式企业。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端引领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具备广阔的全球视野、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并能敏锐察觉到市场上隐藏的商机和变化趋势。从目前武进的情况看来,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并不具备以上素质,而在武进本地也少有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管理人才。

人才引进方面,近年来武进区始终把提升高层次人才吸纳和承载能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吸纳了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政策过于聚焦于人才身份,而人才对武进区的价值有所忽视,例如在精英人才引领计划中,对象主要包括“两院院士”等杰出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龙城英才计划”的领军人才等“高大上”人才,并未对人才的能力特点进行合理界定。同时,对引进的界定方面,多以“落户”等条件为主,并未对实际贡献提出要求。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现代职教体系

优化职业教育管理方式。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改革职业学校人事编制制度,在保证基本编制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兼职教师的经费问题。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标准建设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的本科高校给予政策倾斜,推动试点高校真正办出高水平、有特色的中高职衔接应用型本科,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简政放权。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和职责,提升企业在整个职教环节中的合法权力,推动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动态的、立体化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

(二)培养高端人力资源

加大高技能产业人才培养力度。邀请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定期对武进区高技术企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企业人才需求。在调查基础之上,围绕武进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新材料、生物科技和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借助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契机,大力宣传并打造武进区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为武进区地方企业搭建与国内甚至国际高端企业合作交流平台。着眼于提高武进区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到2025年,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力争在武进本地进一步培养出一批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提升人才吸纳能力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未能在公办学校就学的外来人口子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外来人口子女在普惠性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外来人口及其随迁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将有一定居住年限的外来人口纳入当地医疗救助范围。采取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改善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居住条件。扩大户籍人口规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稳步降低入户门槛。

优化人才识别机制。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降低对“院士”“长江学者”等身份条件重视程度,评价标准更多考量人才可为武进提供何种技术支撑、创造何种经济价值。转变政府职能,在高层次人才评价中交由具备条件的行业组织进行认定,招聘过程中给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政府部门需广泛征求意见,与武进区行业组织共同确定亟需引进人才类型,制定详细引才方案。聘请第三方独立机构,定期评估引才成效,及时总结经验,优化引才过程。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猜你喜欢
武进区人才职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破解”方案设计类问题
夜空T台
The Mice Marry off Their Daughter老鼠嫁女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毛遂自荐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