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听“风 ”

2018-08-17 06:27向紫雍,彭琼
初中生 2018年19期
关键词:黑粉流浪故乡

音乐使人类的感情更加丰富而敏感。生活中,一点一滴无不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人们需要音乐展现更丰富的情感,需要音乐承载更复杂的情感。好的音乐,是人类的财富。然而,现在的网络音乐,今天是榜上第一,受万人追捧,明天就可能跌落榜底,无人问津。

比如,前段时间爆火的网络歌曲《9420》,“整个世界弥漫/薄荷般的气味/耳边/你的呢喃不停吹”,从一开始的榜首,逐渐落榜而下。再如,校长(原名张驰)唱的《带你去旅行》,有一阵子也是火遍全网,现在消失在了网络歌曲前100名之外。我还记得那熟悉的旋律: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同样,贺敬轩的《罗曼蒂克的爱情》:我最亲爱的你听耳边旋律响起/我要指挥这段罗曼蒂克的爱情……在榜首没坐几天,就被广东雨神唱的粤语歌《广东爱情故事》——“人在广东已经漂泊十年/有时也怀念当初一起/经已改变”……挤了下去。

一些喜爱音乐的人成了音乐的“看风”者,热捧爆火的音乐,听腻歪了又将其抛弃,“看风”者,真的能领略到音乐之“风”吗?

“风向”代替审美

我们总认为网络歌曲经不住听。听久了,会觉得厌倦,失去新奇感。其实,专业歌手唱的流行歌曲也有排名的变化,只是变化的时间比网络歌曲慢。主要是因为专业歌手的“忠粉”多,愿意陪伴到底。网络歌手则不同,他们很少有这类“忠粉”。纵使一些人遇到喜爱的网络歌曲,也会自嘲说:“专业的就是专业的。不专业的就是不专业的。”因而,总有“黑粉”在抨击那些声音好听的网络歌手,觉得他们不够专业,没资格唱歌给众人听。

“我怎么感觉有点烦/看着房间有点凌乱”,麦小兜冷不丁出现在了我们的视线里,她的网络歌曲一首比一首火。她的声音很甜。然而,在一片大多是赞美的评论中,也夹杂着一些声音:“是本兮吗?她好像本兮!”另一些人则趁热打铁地在网络评论区发帖说:“你干吗模仿本兮的声音?”“你做不了本兮,你只能一辈子做本兮的替代品。”本兮的声音确实与麦小兜的很像。本兮在2016年12月24日离世。有人说本兮没有死,麦小兜就是本兮。可她俩根本就不是一个人。“黑粉”不断聚集,导致麦小兜网络歌曲的热度渐渐被拉了下去。

音乐的“风向”似乎代表了喜爱音乐的人的审美,也影响着很多人的音乐观,甚至世界观。

曾经的乐“风”

以前的音乐的确很美。齐秦的歌曲中那匹“北方的狼”,在凄厉的北风中,紧咬冰冷的牙齿,表现出对残酷无情的现实的无言抗争。齐豫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流浪……正好与海德格尔“人生就是漂泊的”命题相切合,形象地揭示出人无“家”可归的生存状态。费翔在《故乡的云》中唱到:“我已厌倦漂泊/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请为我抚去创痕/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那故乡的云/请为我抚平创伤。”这首歌以一个身心疲惫的游子形象,揭示出精神世界一片荒芜的现代人对“家园”的强烈渴望。

的确,以前的乐“风”感动了无数人。现在,这样的歌曲越来越少。我们怀念曾经的音乐,当那些恍若隔世的歌曲击中我们坚强外壳下脆弱的灵魂时,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诗意和忧伤。

听“风”

“说起从前你有太多故事想要讲给我听/说起从前你掉下眼泪”(秦洋《再见》)。音乐是要用心去感受和体会的。音乐是我们最好的宣泄方式。音乐里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把我们的内心世界张扬得淋漓尽致。在那些浸透着酸甜苦辣的日子里,我们猝不及防,被音乐的魔力轻易俘获,灵魂瞬间震颤。

一首好听的歌,不仅仅只有歌手的唱功,还有写词的文笔和编曲的乐感。所以,请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音乐。

现在的网络音乐,靠的是听者的心情。听者的心情好,打赏多。当然,如果我们感受到了一首歌的好,会发自内心愿意为此打赏,算是为一首歌给自己的心声带来的美好的感谢。若听到不喜欢的歌,别嘲讽,保持沉默就好。

我们可以不用管音乐之“风向”,只听“风”就够了。

猜你喜欢
黑粉流浪故乡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流浪的歌
流浪猫鲍勃
来呀,互相伤害呀!
袁姗姗:我想跟“黑粉”谈谈
给远方
流浪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