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论大势(下)

2018-08-21 07:11本刊编辑部
中国公路 2018年14期
关键词:路网高速公路公路

文/本刊编辑部

2018WTC公路管理者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十三个省份的公路局局长共话去行政化改革和路网管理等方面的焦点问题。

路网管理是服务交通出行、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近几年,路网管理的理念和技术突飞猛进,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企业机构都在寻求提升路网管理效率的新技术、新路径,保障路网运行高效平稳,促进路网管理和服务提档升级。

路网运行管理的思考

文/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路网运行处处长 蔚晓丹

如今,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公路网基本形成。公路发展的主要矛盾由基础设施不足的供需矛盾,转向了公共服务能力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新矛盾。路网管理成为公路管理的新内容之一。如何实现出行者对美好交通的向往?如何实现提升治理能力及治理现代化的总体发展目标?如何提升路网的运行能力及效率?都需要思考。

公路网运行管理的概念和工作,从2009年第一次改革开始,国家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及协调首次被写入交通运输部的职责。在此背景下,2012年7月,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成立,交通运输行业有了全国性的公路检测管理机构,负责国家公路网和应急处置协调工作。各省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一些省份采取了增设机构、整合职能、扩充编制等方式,纷纷组建路网中心。当前路网运行管理已经成为公路管理重要的独立的组成部分,被纳入中央及地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在综合交通管理大环境下,更要探寻如何做到纵向贯通,横向衔接,责权清晰,高效协作。

今年6月,部路网中心联合五省一市,完成了上合峰会路网运行服务保障工作。在此过程中,山东青岛尝试了模式创新,青岛建成的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承担全市的公路、铁路、航空、城市客运,以及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运输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服务,同时把公路运行管理的全部职能整合到公路局,承担从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到县乡道各层级的路网管理。3月,济南正式把交通运输委下属的高速公路管理处调整到公路局。“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路网运行管理也应该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完善底层架构,建立定位清晰,权责匹配,便捷高效的路网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制度

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法律规范的保障,政策性文件的支撑和技术体系的完善,将法制管理渗透到路网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建章立制,实现自我的更新和自我的超越。现行的行政法律已经纳入到公路网运行管理和运营服务中,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未来,在法律修订过程中,要针对运营服务等方面作出一些修订和完善,对公路网监测管理的业务内涵及管理要素提出针对性、系统化的管理要求,形成路网管理根本性的制度基础。2017年,部路网中心修订了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告制度和公路交通突发应急预案,研究了路网检测制度体系,对路网运行管理做了立法研究,力争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和技术的标准规范。

技术互联互通

目前,高速公路上平均每4公里到5公里有一套监测系统,普通干线公路平均两百公里有一套监测系统。路网监测体系的可视化、自动化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有两万套交通流监测设施,三千套气象监测设施,实现了路网的可测、可控、可服务,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这些设施、设备,获取的信息资源和感知结果,是否能够全面支撑全网、全时、全要素、全天候路网运行状态检测和分析?事实上,大量的公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源、通讯网络平台及业务应用的系统,长期以来处于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状态,网络化、在线化应用严重不足,导致数据资源从源头与用户的服务脱节。

蔚晓丹:事实上,大量的公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源、通讯网络平台及业务应用的系统,长期以来处于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状态,网络化、在线化应用严重不足,导致数据资源从源头与用户的服务脱节。

同时,“互联网+”倒逼行业治理创新,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资源出现,“互联网+”感知技术开始数据共享,交互补充。近年来部路网中心加大了与高德地图、千方科技及中科院各方的合作,推动“互联网+”路网管理,共同研制国高网路况监测系统,这是重要区域路网检测的保障系统,实现了G2全线、全时段、全路段、全要素的数据可视化系统。四川九寨沟地震时,部路网中心也通过高分卫星获取遥感影像,对周边道路及灾害地区提取分析。

部路网中心即将开展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的试点,将利用北斗的高精度定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车路协同的信息,加强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及共建共享。交通运输行业处于全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重新建立一套能够支撑“互联网+”路网技术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新架构、新体系,实现互联网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有效提升路网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平台互联互通

2016年交通运输部门开始启动行业路网视频监控,目前,已开始从国家层面破除信息孤岛,强调互联互通和定位互补的战略部署。在全国公共安全视频联网的同时,共享是否全面、是否便捷、是否能够对相关行业及交通提供支撑和服务,也是一大重点。在行业层面,“十二五”期间23个省份实现了共建水路安全及应急处置项目,目前全国各省的路网运行管理系统平台已基本建成,下一步的重点是系统平台互联互通,多级联动与共享服务,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交换的职责。

运行互联互通

公路交通已从过去的单一路段跨区通道,发展到今天的网络化运行的新时代,但是公路行业长期形成以资产划定管理体制,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相对独立的二元架构,建管养运的分级管理体制,使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开展与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合作受到制约,高速公路的运营企业与公安、气象、国土、地震等相关单位的协调联动依然很乏力。

部路网中心与相关部门联手,共同探讨实现多省联动,区域协同和联网联动,实现不同领域协调共进,形成内外开放,交互联动的全国路网一张图、一张网。与传统的公路建设、公路养护管理相比,路网运行真正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业务领域,守护着目前最大的国有资产,没有成规可以默守。路网管理需要一个职责清晰,体制顺畅,机制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体系,提高公路交通运行的效率和服务的水平,人畅其行,物畅其乐,让出行的速度越来越快,出行的体验越来越好。

新技术改变管理理念——以浙江省高速公路路网智能系统为例

文/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副局长 楼晓寅

在我国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的时候,发达国家早已建成了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那么30多年他们在交通方面做了些什么?

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

美国加州有PeMS系统,是加州交通厅高速公路管理的重要工具。1999年,该系统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科研项目,逐步发展为覆盖整个加州高速公路管理系统。PeMS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多种交通信息,为管理人员及公众出行提供决策,以及信息查询功能,并且为工程师、规划师及研究学者提供各类的数据端口。而浙江省公路局的大量数据都在“睡大觉”。

通过PeMS可以获得多种形式的实时和历史数据,实现高速公路交通性能的评估,这套系统功能非常强大。PeMS有地图系统,这一地图类似于高德、百度的手机App,事实上背后的功能更为强大。另外,加州交通厅有审核州内任何一个城市规划调整的职责,城市规划调整必须要经过交通厅审核批准。使用PeMS对城市规划进行量化分析,带来交通变化分析,进而调整城市规划。

楼晓寅: “路网大脑”有一个可预期的功能,即路网管理智能化。实时、精准判断各路段拥堵程度,制定调整方案。

日本的车辆信息与通讯系统VICS中心,有一套非常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日本的信息发布系统将信息传达给道路使用者,其中广播系统有强插功能,到达一定区域的车辆只要打开收音机,无论在哪个频道上广播系统都可以强制插入交通信息。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保障出行者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并且提供广泛的贴心服务。其次,交通部门主导,长期探索研究各类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并组织实施构建起强大而有效的高速公路路网智能管理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由此可见,我国跟发达国家在交通管理水平的差距很大。我国用20多年的时间,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建成了高速公路的网络体系,但是建设时间越短,出现的问题越集中。

建立“路网的大脑”

以浙江为例,不断变化的交通需求分布与高速公路路网的容量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路网的里程不断增加,但是局部还是经常发生拥堵,必须改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方式。同时,三大系统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导致很多设备闲置,路上的监控系统大部分是为公安交警使用的。此外,现在的管理通常还依赖于经验,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使用非常有限,服务系统并不完善。

2017年下半年开始,浙江梳理了高速公路发展的短板之后,浙江省公路局整合了全省高速公路的信息,实现了管理部门与业主公司的整合。但是,简单结合并不等于智能化,目前缺乏对于整个路网信息的处理、反馈、输出的总输系统,还缺乏一个“大脑”。路网的“大脑”,需要新技术和物联网等提供各种赶超的技术手段,并将数据获取多元化、云计算及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应用在多样化的数字运营中。

2017年年底,浙江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082公里,累计车流量5.88亿车次、日均161万辆次。近5年全省高速公路交通量平均增长率达12.6%,2017年国庆节长假期间平均日交通量比当年日平均交通量高60%。这两年一遇到长假,尤其是免费通行的长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能不出去,尽量不出去”,不仅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也拥堵不堪。浙江公路局负责全省路网的运行监控管理和通行费拆分与分账工作,所有高速公路路段实行“一路一公司”管理模式,路网配套设有联网收费、通讯和监控三大系统,三大系统管理中心设在省公路局,各路段高速管理公司均设有分中心。全省的高速公路全部是实现精确路径识别法,按照实际的行驶里程收费。

浙江公路局收集大量的收费数据,主要用于通行费拆分和路网交通量的统计,应该进一步利用收费数据。当前既面临困难,又是一次发展机遇。全省交通公路网封闭运行的边界非常清晰,同时拥有三大系统,共享是建立高速公路路网智能管理系统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延伸到全省的国省干线,形成浙江省特有的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统。

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手段,提供精确的通行管理依据。另一方面,从交通需求角度提供精确出行,引导有效出行。分析路网智能管理系统的时候,管理者往往对路网的感知系统和路网的应用系统更感兴趣,但恰恰缺少了路网的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路网大脑”正是路网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通过自动处理路网系统,完成信息自动汇总,完善和提升分析与判断能力。自动处理路网感知信息,对大量历史数据分析和汇总,自动完善和提升分析与判断功能(能力)。

路网的感知系统,分为内部感知和外部感知。内部感知是道路养护系统,外部感知是基于收费信息等对路上车辆及路域环境信息的监测,以及上路行驶车辆对路网运行状况的信息交互。

路网应用系统是一个保障系统,这个保障系统通过算法及软件开发,实现日常事件的自动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的自动响应,以及提供出行服务。

“路网大脑”的核心技术,是把全路网的所有路段分成两个相邻的枢纽或者互通的路段作为基本单元,将一些路况基础参数输进去,通过根据收费信息得出每一个单元主线上推算出来的交通流量,单元与单元之间通过算法和软件连起来,目的是获取所有基于单元路段的实时交通流量及速度。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大量应用。

“路网大脑”有一个可预期的功能,即路网管理智能化。实时、精准判断各路段拥堵程度,制定调整方案;一旦有了量化的数据之后便可以完成量化分析,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各路段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精准预报,避免拥堵发生;面对突发事件,自动启动应急预案。

路网的规划精准化。用数据验证路网交通容量的匹配性,实现主动精准规划;甄别交通供需不匹配的路段、节点,精准制定改造方案;拓展高速公路动态交通模型,提升区域高速公路网运行效能;完成城市出入口技术指标计算,服务城市规划。

路网研究的精细化。既然有了量化的数据,研究工作将更加精准、更加精细。“路网大脑”可以精准地获取每一个路段的运行数据、相关的质量指标,为路网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科学依据。

管理理念的转变

现在,应该由建设模式转向服务模式。多年来公路管理者已经非常适应建设和养护作为公路行业发展主旋律,今后,服务将成为交通工作的重点。向交通强国迈进,要求管理者从原来的追赶型(追赶发达国家),向领先型转变。观念要率先转变,原来是实用的“拿来主义”,现在要进入自主研发阶段,因为没人会把先进技术送上门,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作为。同时,实现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由传统的行业体内供给模式,向外跨界合作的供给模式转变,一方面实现传统交通技术与新技术的融合,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趋势,实现优质公路交通的目标。

路网服务基本模式

路网管理基本原理

江西省普通公路路网运行监测管理创新与实践

文/江西省公路管理局信息数据中心 龙华春

“十二五”以来,围绕着江西省普通干线路网运行监测应急管理及信息服务等综合管理的需求,根据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发展纲要及《全国公路网管理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通过“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开展全省普通干线路网监测及应急处置平台项目建设,项目共投入1.4亿元。省公路交通部门投入1亿元,11个市共投入4千万元左右,初步建立了省市普通公众路网检测和应急管理的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建设和应用成果。

建设情况

建设成果主要是,建立起了组织管理体系和软硬件设施,重点建设了1个省级路网管理中心,11个市级路网管理分中心,形成了省市统一、上下联动的两级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同时,在11个地市的40个县区组建县级路网监测中心。

省级路网中心配备智慧大厅、UPS设备间、机房、会商室等,市级分中心各具特色。外场监测终端主要是自动观测站、视频监测点,同时将路政移动车改成移动视频车,并配备可变的情报板,11个车辆轴载监测点,6个不停车预检点,31台无人机。软件方面主要分为1个业务管理平台和5套软件系统。5套软件系统主要是指: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管理系统、交调业务管理系统、视频管理系统、信息安全运营管理系统,以及公路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同时,江西省计划将养护、建设整合到一个平台,建立一个统一服务平台。目前,PC端已可以登陆,未来将把业务系统整合至手机App。

建立起了应急处置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包含了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移动巡查车指挥调度系统、IP电话应急通讯系统,以及一些应急管理系统软件(应急资源管理、预案管理、预警管理、应急处置、评估管理等)。

建立了出行服务体系。该体系可通过微博、微信订阅号、可变情报板、移动App和12328提供全省公路出行信息服务。此外,6个不停车超限检测站,通过采集的各类数据,辅助了治超工作,对科技治超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龙华春:在当前省、市两级组织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推动县级路网管理分中心建设,明确工作职责,下沉工作业务,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体系。

江西省试点建设了“智慧旅游公路”,在南昌湾里、上饶婺源旅游公路上做了积极探索。南昌湾里除进一步增加视频监测点外,还安装超声波交通量监测、道路环境监测、融冰除雪剂自动喷洒、弯道车辆监测及预警发布等系统,具备自动融冰除雪、弯道来车预警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上饶婺源进一步加密了外场监测点,做到全线路全覆盖,同时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化设备,全面、及时掌握动态数据,有效为养护、路政、服务等各项日常工作提供现代科技管理。

江西普通干线路网监测及应急处置平台的建设经验很鲜明,统筹规划、统一设计是前提;职责明晰、上下联动是基础;立足应用、提升服务是核心;加强管理、强化考核是关键;技术培训、资金投入是保障。

运用实践

江西省积极利用移动监测车车载视频监控、车载情报板信息发布、车辆调度管理等功能,开展日常路政巡查、实时路况信息采集、道路养护信息采集、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提高公路综合管理水平。

路政人员日常巡查过程中,通过移动巡查车,将公路拥堵状态信息实时反馈至路网管理中心,补充了固定点监测的局限性,并且可以在地图上实时地看到车辆运动的轨迹及位置,以及实时传回的视频。利用路政巡查车还可对道路的大中修及改建工程进行核查,对汛期道路情况进行实时巡查。

无人机可在空中实现全方位立体监控功能,开展公路路况巡查、道路勘察、外场应急巡查、公路养护、桥梁健康监测、抢险救灾等方面工作,为公路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管理提供保障。

普通干线路网监测及应急处置平台还可辅助行业管理,在公路规划(计划)中,各类监测数据为项目前期路网规划(计划)、改扩建提供依据;利用移动车、无人机核实项目计划可行性。在公路建养中,利用移动车、无人车开展路况巡查,利用无人机完成桥梁巡检。在路政管理过程中,利用无人机看点、看面、看线,区域环境、路上路况都可一网打尽。在紧急情况下,无人机还能配合应急现场指挥。

综合性数据分析也是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省、市两级路网管理中心定期出台江西省普通公路路网运行监测周报、月报及各类专题分析报告,分析公路网基础设施状况、公路路网监测设施运行状况、公路路网交通运行状况、公路治理超限超载情况、全省公路交通出行情况5个方面内容,为行业管理、计划、治超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2017年,江西公路部门联合高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恒达时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图盟科技有限公司3家IT企业、互联网公司共同签订四方战略合作协议,有效依托公路路网建设数据成果,利用GIS数据、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AI等先进技术,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江西省普通公路多数据融合及路网综合管理系统。当前,已初步实现“互联网+”多数据融合:建立互联网阻断事件、拥堵信息与电子地图匹配机制,融合了外场监测设备和智能终端实时监测数据,充分利用“互联网+基础数据+交通”、气象、电子地图等行业数据,实现综合运行管理,提升江西省普通公路路网运行监测、事件处理、综合管理和应用等能力。

提升应急服务能力,体现在开展省市两级应急值班值守上。江西省通过数据管理平台,省市两级路网中心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确保省市两级准确掌握和处理突发事件。现在,省市节假日值班是可视化的,可实现实时画面监管。同时,省、市两级值班值守人员及时收集整理时序报告和每日报告,掌握全省公路路网运行情况,确保在重要节假日和发生重大公路突发事件时,及时为上级部门提供准确数据。通过路网平台软件,及时收集整理全省公路应急物资、抢险队伍、站点、设备、人员储备等信息,为全省路网应急协调调度提供保障,确保对突发事件可及时作出响应,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此外,微信订阅号、微博、公众出行服务网、情报板等方式,可将实时路况、公路建设养护、交通实时政策等相关信息进行推送,为公众出行提供及时、便捷的公路服务信息。同时,与高德地图对接了气象、实时路况等信息,可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工作展望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在当前省、市两级组织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推动县级路网管理分中心建设,明确工作职责,下沉工作业务,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体系。未来,将重点建设完成全省83个县级路网监测分中心,实现全省94个县级分中心全覆盖,形成省、市、县三级普通公路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体系。

完善路网感知体系

在“十三五”期间,江西省将继续采取“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模式开展全省普通干线公路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二期)建设,重点在全省各区市建设外场感知系统,新建固定视频监控终端45套、移动视频监控终端4套、综合交通监测终端560套、可变情报板终端4套、桥梁健康检测终端20套,可实现普通国省道重要节点运行实时监测覆盖度达到75%,重要路段、特大桥梁、长隧道实时监测覆盖率达100%。

强化新型技术的应用

切实推动科技治超、智慧公路等工作的开展,积极发挥事件监测系统、桥梁健康检测监测系统等各类新技术在公路塌方、道路勘察、公路养护、公路治超、抢险救灾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实现路网管理日常业务与新技术设备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融合、协同化运行和高效化利用,有效提升公路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的能力,让管理更高效。

深化数据融合分析

依据“互联网+”多数据融合创新发展要求,继续加强与百度公司、高德地图等知名企业的合作,利用GIS数据、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AI等先进技术,充分融合各类路网运行数据资源,规范数据管理,提升数据质量。同时,加强各类数据的智能分析预测,编制分析报告,为普通公路运行综合管理提供智能化手段,让决策更科学。

论点

让数据真正服务于路网管理

贵州省公路局局长 张胤路网管理中有几个问题,大量的数据现在确实是“躺着睡觉”的状态。我需要某一路段的科学评价,公路局却提供不出来。贵州大数据应用正风生水起,其中有一朵云是“交通云”。“交通云”主要服务于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所有数据传输到“交通云”上,却无法支持决策。

此外,公路局各个处室都有各自的系统,建立了一些平台,使用了一些软件,基于此公路局计划建立桥梁管理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等,但遇到一个难题,即信息化建设的审批太过复杂,要经过发改委审批,发改委则要通过大数据管理局审批,纳入资金预算才能获准建立。从去年开始,贵州省公路局开始想办法。最终,决定不做信息化建设,而是建立养护智能化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平台及接口全部在公路开发公司做好、规划好。设计完善的蓝图,拟定设计费,统一招标,由省局统一牵头实施,资金全部由燃油费保障,不再用财政一般预算。省交通运输厅比较支持,设立了一个中心,批准了60个编制,中心为正处级的事业单位,将代替路网中心。其中,监控设备完全都是共通,只是参数不同。

现在以黔东南农村公路为试点,投入几百万元,市州投入一千万元,建立农村公路信息化系统,称作全路况监测,全桥梁和隧道的监测。黔东南所有通村公路均是科学监测而不是原来的人工巡查。国省干线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当然还需要有资金的保障。

智慧的公路营运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东平我国是世界上公路和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预计2020年整个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将来到拐点,增速会大大下降。这个拐点很有

可能提前到来,预示着原来以公路高速建设为主,将转变为以营运和服务为主的方式,这给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每一个城市都在发展交通,建设非常大的交通网络,既有高速公路也有铁路。如何管理好这样一张交通网,对城市和交通管理部门有很大的挑战。另外,现在的新技术发展对交通部门有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高速公路领域,物联网化、智能化和互联互通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当前,越来越多“智慧的车”“聪明的路”,如何协调人、车、路三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新技术催生新的交通工具,建设新的基础设施,新的交通出行需求,一切都在变化。同时,整个的交通管理模式和法律法规,也随之改变。

有几个重点场景需要管理者思考解决方案。路网基础设施建成后,如何实现全面地感知与互联。路网管理实现之后,如何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服务,为各个相关的部门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和应用。物联网可以应用在各个行业,高速公路也可以应用。物联网平台大概有五部分组成,出行的用户包括乘客、司机,从用户体验场景设计出发,与终端设备互通,互联互通的过程中需要获取数据,并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各种各样的开发。相对来说,技术支持部门对于以上的应用开发关注更多,对于底层架构,以及如何构建统一的架构,关注得比较少。公路行业如果可以获取数据,经过一定清洗,用大数据方式统计分析及模型处理,将形成非常有用的人机交互场景。

公路管理部门可以将路网与地图相结合,形成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路网管理展示平台,这样更便于管理和信息获取。每一段高速公路对整个的路网运营管理都关系重大,所以需要收集路网的健康状况、桥梁隧道及路面的信息,并提供比较好的养护方案,为整个路网的营运管理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桥梁是路网监控的重点,可以用同一种模型分析,准确地监测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桥隧情况。

现在,节假日的时候,桥梁或者隧道易发生拥堵或潮汐现象,如果可以监测整个路网的流量,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分析,能使得整个路网以及相关的节点,有效控制整个流量,不至于发生严重的拥堵,路网流通情况将获得改善。

道路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作为重要的资产,很多时候使用检测车去检测,频率很低,人工检测频率很高,但是准确度很低。有没有比较高频、准确的检测手段,提高整个道路维护的水平,提升整个品质形象?遇到应急情况如何处置,或者形成主动预防或者发生事故以后最快捷有效的应急处置方式。

另外,高速公路改扩建也会对整个路网的营运造成较大影响,影响通行能力。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提高交通组织水平对提升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非常有帮助。

智慧管理运营高速公路

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骆鉴湖

按照“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要求,未来交通向技术创新、服务提升、绿色智慧、国际影响力将作为交通强国主要内涵,通过交通新技术、新模式,扩容、提质升级。作为业主,要通过实施运营高速公路的智慧管理升级,建设智能增效及绿色安全的智慧高速公路路网,满足人们美好出行的要求。

构建可视化、可测、可控、可预警的道路监测系统。主要依靠优化沿线各个感知设备,提升道路运行的感知能力,包括推进数据共享交通平台,促进互联网企业数据,运用手机数据等第三方的数据,与专用网络数据进行共享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关联、融合,实现公路交通运行状态的可视、可测、可控,以及可预警,为一路三方的协同联动提供数据支撑。

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收费服务系统。更多侧重于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收费智能化水平,推广无人收费系统建设,并深入开展货车E T C自由流收费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收费服务的无感化、自动化、快速化、便捷化。

搭建车辆动态实时智慧管控体系。更多与交警、路政部门做联动,建立高速公路车辆动态信息的感知体系,通过掌握车辆车程行驶距离,有效分割运行状态,分割到最小的切点上,实现真实的流量实时计算,车辆无死角轨迹的监控,以此提高车辆的实时管控效率。

探索基于高延时低频率的车路协同应用。主要是需要充分利用车辆联网平台第三方出行信息服务商等信息发布平台,实现部分重点营运车辆,导航车载斗量的行驶引导及安全气象等综合的信息推送服务,提升道路的安全性。

打造体验更优质,渠道更丰富的品质服务区。现在主要还是基于提供服务信息推送,商家预约增值服务及结合新能源汽车要求的一些充气充电设施设备的需要。

另外,推进高速公路的智慧管理升级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的困惑。营运大数据分析,只依靠营运企业手中的信息是不够的,需要将全省及区域化,以及部省联动的路网中心相关数据进行共享、开发,便于管理服务和效益。交通科技信息化发展势不可当,无法回避,现在正在加速更迭,原有的管理模式及收费模式有重大的变化和冲击,收费人员马上将面临转型、分流的压力。

养护好路网的“毛细血管”

陕西省公路局局长 万振江

现在,全国高速公路已经突破14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达到顶峰,建设速度不会再如此之快。农村公路的建设,集中在2020年以前,因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接下来的工作是什么?只有养护。

全国有400多万公里公路需要养护,陕西省的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7万公里。按照“十三五”的规划,要达到18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占了10万公里至11万公里,大量农村公路如何加强管理,这是摆在管理者面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加强养护管理非常重要,做好养护不是敲锣打鼓轰轰烈烈的事。首先,要有一个养护管理的体制机制,还要有好的制度体系,把养护管理持续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四好农村路”的要求,实际上对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同样具有指导性,不仅要建好,还要把它管好、顾好。

经过多年的实践,陕西省每年养护管理的投入,基本上有一个固定比例,普通干线公路每年投入十几亿元,可以保持路况处于全国中上水平。如果路况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则投入比较大。因为路况水平是随着运营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需要在养护管理中做出科学决策,节约资金。

国家有国检,各省对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比较重视,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则是一道难题。因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里程非常长,责任主体应该是市县政府,但是现在很多的市县财力是非常有限,投入很多、保持好的路况并不容易实现。

脱贫攻坚主要是以农村公路建设为主,但是建设之后,基本上养护没有投入。陕西省农村公路早期建设从2006年开始,有10%至20%的农村公路返砂,如何恢复是一道难题,需要投入很多资金。陕西省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的办法,要持续加大投入,需要从国家层面上支持农村公路的管理,并用一部分燃油税补助农村公路养护的费用。

猜你喜欢
路网高速公路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一辆开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车
公路断想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