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炼新闻中的深度报道思想

2018-08-21 20:45郑妍楠来敬尧
科技传播 2018年15期
关键词:报道观念物质

郑妍楠 来敬尧

摘 要 文章从深度报道思想深浅的3个层面入手,分析了由分析事物的矛盾入手,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立足于时代精神的高度来提炼、选取深度报道思想,增强深度报道的理性精神,人性之处见深度。

关键词 报道;物质;观念;制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6-0021-0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并行的时期,其中充满了各种矛盾。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成为社会问题的普遍性热点与舆论源;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以观念冲撞形态出现的利益矛盾层出不穷。在这样一种社会条件下,新闻编辑就更需要通过配发评论来正确引导舆论。这既是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也是媒体完整性的一种表现。

1 新闻事件的三个层面意义

1.1 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

面对变化的世界,人的认识是有层次之分的。在文化史学者看来,世上的一切均可分为自然的与文化的两个方面。而所谓的文化,指的则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作用、利用与创造,文化史学者因而将文化三分如下:一是物质的变迁;二是制度的变化;三是观念的更迭。从文化变动看,最容易变化的是物质层面。相形之下,制度的变迁、观念的更迭则要难多了,所谓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所谓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1.2 深度报道思想深浅的三个层面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表现,深度报道在主题的开掘上存在着由浅而深的3个层面:一是写物质变迁;二是写制度变迁;三是写观念上的变迁。

1)报道物质变迁。如报道长江上又建了几座桥,西部又修了几条铁路。对于深度报道而言,这种报道成分一般只能作为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2)报道制度变迁。这样的报道有《关广梅现象》《鲁布革冲击》《140万双袜子的命运》等。关广梅的成功在于商业企业实行个人承包制。鲁布革水电站不同于以往的是因为引进了竞标与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武汉袜厂所反映的袜子问题,主要不是个人素质问题,而是现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导致140万双袜子长期被积压库房。

3)报道观念变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深度报道必须重视报道社会精神的变迁。也就是说,报道者要认真分析新闻事实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发掘并肯定进步的新时代精神,批评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错误的旧观念。夏欣的《归来吧!妈妈》,报道的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一名叫田伟的学生,放学后在全市四处寻找自己疯母的故事。这篇报道是针对中学生有感而发的。作为独生子女的新一代,这些中學生普遍存在一心只想着自己而不懂得关心、考虑他人的精神状态与心理弱点。这样一来,报道就提出了关于新一代中学生精神健康的大问题,社会意义十分重大。该文刊发后社会反响很大,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还根据《光明日报》的独家新闻进行了后来的二度三度报道。当然,深度报道如果能从制度、观念两个层面同时提炼报道主题,那么,就会表现出更为强大的思想威力。比如,《金牌不是名牌》报道的内容是:辽宁省虽然是国家质量评奖金牌的大户,但该省的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却很低。究其原因,有机制上的,更有观念上的,即“经济机制和思想观念”两点。这就既从观念层也从制度层人手分析了症结,提出了有名的“东北现象”,发人深思。因此,《金牌不是名牌》的深度报道思想就格外有力量,使该文跻身于中国新闻史的名篇之列。

2 由分析事物的矛盾入手,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2.1 熟悉事实,熟悉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索

思想不能凭空产生,报道者要熟悉事实,熟悉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索,“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要艰苦的思考”。马役军为了写好辛福强,与辛福强交朋友,长期了解达四年之久。罗盘为了报道武汉市汉正街第一批富翁的命运,对他们进行了长达18年的跟踪了解,先后发表了多篇相关报道。写作者要边采访,边思考,通过采访进行思考,通过思考进行采访。

2.2 紧紧抓住事物的矛盾这个“牛鼻子”

产生报道思想的过程,就是我们了解、分析、熟悉事物从而解决事物矛盾的过程。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报道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因而唯有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才有可能抓住。

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记者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要害,提炼出正确而较深刻的报道思想。

3 立足于时代精神的高度来提炼、选取深度报道思想

3.1 与时俱进,提炼主题

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思想不一定都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未必都高。爱国主义要高扬,但爱国主义还要落在实处才行,因此,篇篇体育报道都张扬爱国主义,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新闻报道还必须立足于现实,根据具体的时代精神来提炼、选择新闻报道的思想。

所以,记者不能跟在时代潮流的屁股后面转,而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分析研究有关的社会形势。这样,记者才容易捕捉到新鲜的报道主题,使报道有较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战斗性。

3.2 学习、实践、体验,把握时代脉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记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反对权力崇拜、金钱崇拜。这是记者能够通过人生体验获取正确、积极而不是阴暗、消极结论的思想基础。

4 增强深度报道的理性精神

4.1 深度报道离不开理性精神

在提炼深度报道思想中,抓事物矛盾与立足于时代精神有用但也有限。抓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时会出现窘迫。

新闻事实的复杂、时代精神的新锐决定若深度报道需要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维护深度报道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保证。

4.2 理性精神何处来

1)争取一专。这就是说,报道者要系统地学习某一或某几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争取对该专业有一定的发言权,所谓理性,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的思维活动或是这种思维形式庙黑格尔认为理性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只有理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这说明,理性不可能是先天就有的,获取这种能力、精神,必须经过学习、锻炼。

新闻工作者需要理性。记者、编辑在长期的新闻生涯中,不仅广泛接触社会,而且长期跑某条线,对某一或某几个领域有较多的接触,而深度报道要求记者不仅多能,还须一专,要系统而扎实地学习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2)要善于运用专家的脑子。记者理论知识再多,也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实际是由记者的职业所决定的。记者什么都要报道,什么都要学,但一个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因此记者的“深”。不可能是全方位的,对记者的这个难解的矛盾。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新闻工作者的这一先天矛盾呢?解决的方法归纳起来只有一句话,即向专家求助,善于利用专家的智慧。具体来说,第一,找到合适的专家:有足够的学识,并乐于助人。第二,善于倾听专家的意见。第三,善于捕捉专家谈话中的要害。第四,注意报道相关专家的意见,避免喧宾夺主。第五,善于将专家的意见组织起来并传播出去,因此,惟有善于利用专家的智慧,才能解决新闻工作者自身所无法解决的矛盾。

5 留心媒体特点

5.1 不考慮媒体特点,使报道刊发困难

提炼、确立深度报道思想还必须考虑到媒体的特点,由于对媒体特点留心不足,致使有的深度报道刊发困难。

5.2 注意目标读者的个性

提炼、确立新闻报道的思想还必须考虑报刊所锁定的受众特点。比如,《中国青年报乡的读者以全国的青年为主,读者思想活跃;《人民日报》的目标读者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读者的政策、理论水平较高;《长江日报》的读者以武汉市的干部与市民为主。如果深度报道思想不考虑读者的个性与需要,报道的有效读者就会大大减少,忽视读者,深度报的道思想就难以被读者真正接受。

6 人性之处见深度

除了上述各个要点,提炼、选择深度报道思想还不妨从人性深处人手。人性是人们面对生活、困难、各种关系等折射出的共有的主体取向。但是,与追问客观世界不同的是,在人性的分与合中,记者所挖掘的是主体世界。主体世界同样是宽广、深邃的。挖掘主体世界可以体察善恶美丑,表现社会的进步与对真善美的坚守,思想情感的冲击力同样具备内容深度。

参考文献

[1]刘旸.跨屏大数据: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的入口[J].中国广播,2015(6):18-22.

[2]金昌庆.跨屏相生 融合相成——解析媒介融合语境中跨屏热播剧的文本特征[J].中国电视,2015(3):71-74.

[3]刘贵梅.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跨屏传播现象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5,29(2):124-126.

猜你喜欢
报道观念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维生素的新观念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