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记者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2018-08-21 20:45曾鹏
科技传播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电视记者新闻采访新媒体

曾鹏

摘 要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在新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手机短信、网络、QQ、WEIBO、论坛、微信等媒体形态,称之为新媒体。新媒体又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时代要求传统电视新闻记者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提高职业素质,提高职业技能,提高新闻采访工作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新媒体;电视记者;新闻采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6-0023-02

多年以来,我国传统电视媒体存在着主体单一、传播途径数量少、传播内容单调匮乏、傳播时间、空间有限等问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在全民中的普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获取新闻、信息越来越方便、快捷,获取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看新闻只依赖《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的时代已经变成过去式。这就要求传统电视记者必须转型,适应6.5亿人人手一部4G手机的新时代。

1 新媒体新闻的特征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休闲、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数字化技术则全面渗入人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应运而生。它可以让人们实时互动、交流、娱乐、获取信息。而人们在媒体的使用和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有更大的主动性,体现更多的个人色彩。有人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它具有低成本、超文本、高互动,高速度的优点,彻底颠覆了人们获取平面媒体信息的传统单向被动方式,克服了看报纸新闻、看电视新闻的枯燥、延迟、单向被动等不足。这就大量分流了传统电视观众,促迫传统电视新闻必须转型。2012年,新浪用户每分钟发布94 907条微博;2013年,每分钟有12 500人在线观看搜狐新闻客户端[1]。由于新媒体新闻发布不存在冗长的环节,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使得电视新闻发布顿显信息滞后的尴尬;网络新闻发布的即时高效,又使电视新闻往往变成了旧闻回放;我国电视新闻长期以来单一化、模式化,更不能适应“万物皆媒体”时代多元化的要求。

同传统的电视新闻相比,新媒体新闻具有信息大爆炸,内容大发展;传播高速度,覆盖范围广;新闻开放互动等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开放互动:新媒体可以让每一个人随时发布新闻,让每一个人随时对新闻表达意见、发表讨论,形成针对新闻的全面互动、交流、反馈、再发生,其公众参与度是传统电视新闻所望尘莫及的。

2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特点与困境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了获取新闻,对采访对象进行观察、询问、交流、记录、倾听、拍摄、整理、分析、总结,最终形成为文字、画面、报道的综合活动。新闻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基础,直接影响电视新闻的质量。新闻记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电视新闻的生存发展。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有高度灵活的沟通交流能力、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心理学、文学、写作、交谈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全面熟悉采访工作的整个流程和每个环节的要求;准确、客观、大量、持续地搜集信息,与采访对象充分交流,发掘新闻背后的价值和信息,于细微处见精神[2]。

传统的电视新闻工作,要求记者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善于发现大众最关心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语言艺术,掌握采访的主导权,保持节奏,随机应变,引导被采访对象,观察对方情绪变化,让对方倾诉信息,流露真情实感,来吸引观众,来打动人;还要求记者在保证时效性的前提下,严谨认真地审查每一篇新闻材料,反复核实、验证,保证真实性和客观性;要求记者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以人民为本,以人为本,为大众生活提供人性化服务。

但在实际新闻采访中,整个流程往往变成了简单的:提问—回答—后期总结—剪辑制作—播放新闻,不要求新闻记者拥有较高的综合职业技能[3]。新闻记者更无法及时、实时发布信息,难以体现自己的个性,更无法与观众实时互动交流。而观众也只是单向被动的被灌输信息,很难与电视新闻产生共鸣,更谈不上提高收视率。

3 电视记者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对策

在新媒体时代,每一分钟产生的信息,以海量计,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信息轰炸[4]。而电视记者必须坚守辨别新闻的真伪的原则,必须辨识、检验、核实海量的新媒体新闻,这就给新闻记者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难度;新媒体新闻不同于长篇、完整、连续的传统媒体新闻,越来越短、越来越碎片化,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新闻快餐,新闻汉堡,而电视记者必须坚守新闻的“5W”(WHEN,WHERE,WHY,WHAT,HOW),这就大大增加了采访工作的工作量;现在许多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实时发布新闻,即时传播,根本不给电视记者前期准备、安排摄影、联络采访的时间;激烈的新媒体竞争,又使新媒体新闻中频频出现“标题党”“擦边球”“毁三观”等怪现象,互相抄袭,点击为王,严重降低了新闻质量,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电视记者往往跟风,甘心沦为八卦记者。

因此,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竞争,就必须扬长避短,加强时效性、权威性、真实性、互动性、深度性。具体落实到电视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上,主要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3.1 拼速度

新闻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任何人随时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发布新闻,这就要求现在的电视记者必须加快采访速度,随时奔赴新闻现场,抢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报导新闻;要善于融入新媒体,实现新媒体+电视,敢于打破过去雷打不动的播放规律,不让观众白等一分钟;路透社成功的秘诀就是在传统记者使用帆船传递信息的时代率先使用有线电报。

3.2 拼质量

今天观众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因此电视记者也应该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量最大、价值最高的新闻。新媒体新闻重在夺取点击量,常常只是简单的新闻报导,只有几句话,只报导一两个或几个人,对新闻信息挖掘不足,更来不及对新闻进行分析与处理。因此,电视记者完全有必要发挥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优势,在最短时间内挖掘新闻更多的内涵,采访更多的当事人,查清新闻的6个W,积极深入地思索,弄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制作、发布真正高质量的新闻。

3.3 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鲁宾逊在荒岛上产生不了任何新闻。新闻从来都是人与人互动的新闻,新闻也只有在记者与观众的互动中才能生存、传播。新媒体新闻最大的优势在于全民参与性、全民互动性,因此,电视记者应该也掌握新媒体技术,随时通过新媒体了解观众的反馈,与观众实时互动。不要局限于電视记者只能上电视,不要以为电视记者上手机没面子。

3.4 坚持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在这个短期行为盛行的浮躁的年代,新闻记者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身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要敢于正视现实生活中的尖锐矛盾,要有坚定的意志,要锻炼自己的情商,敢于随时遭受冷眼、嘲讽、闭门羹甚至人身威胁。要敢于克服采访路上的一切挑战。要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提高交流能力,应变能力;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积累丰富的知识、信息,掌握逻辑思想,锻炼智商;要熟悉电视新闻工作的整个流程,具有采、编、发多方面的能力。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摈弃八股文式的老腔调,学习、运用网络新语言,紧跟网民。

3.5 改革传统电视新闻采访模式

传统的电视新闻采访,原则性太强,活泼性不足,内容不丰富,“请谈谈您对这件事的看法”已经成为口头禅,很难吸引观众的兴趣。而且由于电视垄断了新闻发布权,记者在事实上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这就要求电视记者敢于改革传统采访模式,真正地尊重被采访者,要博得对方的好感,抓住问题的要害,挖掘未知的细节,并注意保持沉默,耐心倾听别人讲故事。据西方心理学研究,每个人都有讲故事的渴望[5]。在这方面,向CNN、BBC等外国同行学习采访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3.6 善于引导舆论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媒体时代,假新闻来得多,传播得快,消失得更多,死得更快。这就要求电视记者敢于担当,坚持真相,引导舆论。互联网时代胜利者不在于跑得快,在于跑得久。

4 结论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四大传统媒体节节败退,收音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全国报刊品种年年下降,户外媒体电子化,电视观众也在大量流失。但新媒体虽然优点多多,亦有其不足之处。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在新时代善于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加自己的技能,改进新闻采访,做好电视新闻人。

参考文献

[1]旺珍.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213.

[2]杨旭芳.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6(20):178-179.

[3]田东里.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6(16):187,189.

[4]崔峰,隋少平.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J].西部广播电视,2016(10):147,150.

[5]杨旭芳.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6(20):178-179.

猜你喜欢
电视记者新闻采访新媒体
电视记者编辑的职业素养
对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探析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电视记者采访中的点面结合策略探析
电视记者采访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