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直观教学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2018-08-24 10:50杨红花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聋校实物直观

杨红花

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听障学生虽有生理缺陷,语言能力差,思维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他们直观感受力强,善于记忆具体、形象的事物,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灵活运用直观教学法发展他们思维,助力他们学习语言。直观教学的种类繁多,笔者主要从实物直观教学、模像直观教学、言语直观教学这三类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进行阐述。

一、实物直观教学的运用

实物直观教学是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提供直观实物是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课堂中教师要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客观事物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供学生观察、触摸、听、闻、尝,得以对事物有充分的表象认识。低年级学生要正确认识并使用文字就必须要借助实物,否则难以达到文字和实物的统一,难以真正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一)多种教学用具的呈现。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多聋校都为听障学生购置了一些教学用具,这些教具是实物直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要适时地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聋校低年级的课本中经常出现一些表示事物的名词,如:牙膏、牙刷、被子、毛巾、香皂、勺子、碗筷等,学习这些名词时只要出示实物学生就能理解。聋校教师平时要注意多搜集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以备教学之用。

(二)对自然界实物的观察。大自然赋予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课堂,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去看看书本上写的蓝天、白云、花鸟、虫鱼、溪水、大山等,使文字和实物对应起来学习,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轻松学会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这样更好地调动听障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模像直观教学的运用

模像直观教学是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像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片、电影、录像、电视等,以形成感知表象的教学方法。通过模像可以有目的地提供大量实物所无法提供的典型感性材料,从而为理解创造有利条件。

(一)简明的画图。简明的画图能够简单、形象、直接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用手语又难以表达的文字,这时候教师简笔画的基本功就显得尤为重要。巧妙地运用简笔画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爬天都峰》《田忌赛马》这两篇课文时,仅凭课文的插图和生硬的内容,学生是很难理解天都峰的陡峭和田忌赛马的策略,教学时教师如果能用简明的画图(如下)将文本主要意思简明地表示出来,那文中的重难点就不攻自破了。

(二)图片的补充。听障学生视觉灵敏、观察力强,图片形象化、概括化、简明化的特点正好适用于他们。聋校语文每篇课文基本都有概括文意的彩图,这些图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但有时画面内容并不能完全直观地表现文本内容,所以教师要找到更多相关的表达文意的图片作为补充,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我也准备过冬了》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课上仅仅靠教师的讲述既抽象又空洞,学生的脑中难以形成具体的形象,甚至不知道文中的杜鹃和黄鹂是什么样子。如果课前在网上找一些关于喜鹊在树梢上搭窝,燕子、杜鹃、黄鹂飞到南方过冬以及更多小动物过冬的图片,课上将这些图片适时地补充呈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地就能理解课文内容。图片的恰当补充能将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课件的运用。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单纯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很难用手语表达清楚,学生更是难以理解。现在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与取材制作,将会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轻松理解文本内容,在解决学习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还能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态度,提高语文整体素养。例如:学习《大熊猫》《翠鸟》《小虾》《荷花》等课文,本人事先搜集资料、图片、课件,再根据教学设计重新制作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创设课文情境,把静态的语言文字,放入相应的图片和动画中,这样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材料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明,充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理解力的同时调动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四)视频的播放。很多写景文章必须经过录像的播放才能在听障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课文描写景物的词、句、段,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例如:《观潮》《桂林山水》《颐和园》《荷塘月色》《长城》等课文,在讲解《观潮》这篇场面壮观的文章时,如果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将非常难以理解大潮的汹涌澎湃、气势雄伟的壮观场面,对此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给学生观看,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体会:“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等描写大潮的语句,进而理解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言语直观教学的运用

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言语表达时口型要夸张清晰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听障学生视觉功能,通过形象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诠释要表达的内容。课上可以是教师示范,也可以是在感知并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个人表演、分角色表演等,使学生在表演中进入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肢体动作的演绎。聋校教师是用手势动作来演绎语言文字的,所以学生难以将词语的性质区分开来,课文中出现了大量动词,如果直接讲词的意思或者按照手语书的手势生搬硬套,学生经常会混淆不清。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并使用动词,最直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老师形象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例如:教学“牙刷”和“刷牙”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的手语表达是相同的,教学时仅仅用手语表达学生根本弄不清楚,如果教师在教学“牙刷”时直接出示实物,在教学“刷牙”时,直接拿起牙刷表演刷牙,学生就一目了然,立刻就明白这两个词語的不同。特别是遇到一连贯表示动作的词语时,教师的肢体动作表演就要更加形象生动。例如:《明明上学》一课中的动词“走、扒、捂、追、找、拍、跑、看、笑”,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扮演“明明”,边口述边通过肢体动作演示这一连串的动作:轻轻地“走过去”,“扒开”草,用手一“捂”,“追”上去,仔细“找”,“拍了拍”身上的土,往学校“跑”去,“看了看”小文,“笑”了,通过形象生动的动作演绎,学生很快就准确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和课文的内容。

(二)表情神态的模仿。聋校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表示情感和心理活动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很难用手语表达清楚的。而听障学生很早就学会了从人们的表情神态中获取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表情演绎和切合词义的神态模仿来引导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体会词语的含义。如:“激动、伤心、哀愁、喜悦、不安、害怕、高兴、依依不舍、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瞠目结舌、垂头丧气、心花怒放、忐忑不安、闷闷不乐、喜出望外……”表现人物表情和心理的词语,教师用丰富形象的表情神态进行模仿远胜于一次次空白的讲解。在聋校语文课堂上,一个优秀的教师如同一个出色的演员,需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字通过直观形象的动作、表情、神态演绎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对教师的模仿和演绎进行观察,进而来领悟文字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听障学生实际将各种直观教学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机制,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聋校实物直观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关于场与实物关系的一种探索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
论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