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治疗心肌桥患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8-08-25 08:27尹晓薇谭英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肌纤维冠脉心电图

张 娴 尹晓薇 谭英斌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32)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被覆盖的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心绞痛症状,西医药物治疗有时缓解亦不明显。本研究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心肌桥患者心绞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通过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共69例。排除标准:心动过缓或哮喘等不能耐受美托洛尔治疗的患者,有皮肤病不能耐受穴位敷贴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其中男性 19 例,女性 17 例,年龄(64±5.3)岁,对照组 33例,男性 18 例,女性 15 例,年龄(62±6.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 法

两组病人均给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口服,起始剂量为12.5mg/bid,根据患者心率调整剂量,使静息心率控制在60次/分左右,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人再给予对症治疗,两组降压、降糖、降脂等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再加用穴位敷贴治疗。具体如下:药物制备:炙黄芪、三七、檀香、瓜蒌皮、路路通、葛根、冰片取相应量,打粉过筛,加少量水调成稠膏状,每次取适量制成药饼填入空的穴位贴片中制成敷贴。取患者心俞、内关、至阳、膻中穴,乙醇消毒皮肤处理后贴上敷贴,维持10小时,每日更换,持续7天为1个疗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判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1.3.1 症状疗效标准 显效: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次数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下,或较前有所加重。

1.3.2 常规心电图疗效标准 显效:心电图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相关导联ST段回升0.05mV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倒置变浅达25%或由平坦变直立;无效: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心电图提示缺血加重(ST段较治疗前下降0.05mV,主要导联T波倒置加深25%或由直立变平坦、倒置)

1.3.3 动态心电图的疗效标准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缺血性ST段的分析更为客观。通过记录缺血性ST段改变(J点后80ms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时间≥1min,与上次缺血发作间隔至少1min)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来计算心肌缺血总负荷=ST段压低值(mm)×持续时间(min)的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样本率差别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治疗组患者中治疗前静息心率(78±22)次/分,对照组为(72±27)次/分,两组间五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治疗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高脂血症的患者比例在治疗组与对照组间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对比

心绞痛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详见表 1。

2.3 两组心电图疗效对比

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P<0.05)。详见表 2。

2.4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肌缺血总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缺血总负荷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详见表 3。

表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s)

表3 两组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治疗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例数(n)36对照组3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mm·min)150.4±30.7 60.9±24.3*#145.7±40.5 90.5±21.7*

3 讨论

冠状动脉肌桥是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覆盖的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被覆盖的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在冠脉造影约在 0.4%~15.8%,在冠脉 CTA 为 3.5%~58.0%[1]。目前西医上心肌桥患者心绞痛的治疗主要以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药为主,以延长舒张期,是壁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增加,缓解胸痛症状。心肌桥在中医学中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史海波等研究174例冠脉造影发现心肌桥的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气滞、血瘀为主,治法上宜采用益气活血为主[2]。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属于中药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认为中药一方面直接刺激穴位,同时被吸收进体液,经脉气输布于五脏六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其药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透皮吸收主要是通过角质层和活性表皮浸润真皮,经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3]。穴位皮肤的角质层显著薄于非穴位,通透性好,有利于药物经皮渗透吸收[4]。经络系统是低电阻运行通路,利于药物播散至全身发挥效果[5]。穴位敷贴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6-7]。

本次研究使用炙黄芪、三七、檀香、瓜蒌皮、路路通、葛根、冰片作为重要配方,主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檀香、冰片兼有促透皮吸收的作用,对心肌桥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明显的效果,优于单用倍他乐克,使用安全方便、副作用小,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肌纤维冠脉心电图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思考心电图之176》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思考心电图之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