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量递增肾上腺素加多巴胺抢救患者心脏骤停的抢救效果分析

2018-08-25 08:27张广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1期
关键词:跳动心肺多巴胺

张广熙

(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三明365001)

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指的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发生严重的缺血和缺氧情况,造成机体损伤坏死,进而导致人的死亡。肾上腺素是治疗抢救心脏骤停过程中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当前临床心肺复苏中最常用的一种药物[1]。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关于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问题,先后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于最佳剂量目前仍未达成统一。对此,本文选择2012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124例,研究了剂量递增肾上腺素加多巴胺抢救患者心脏骤停的抢救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124例,按照医院接收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2例。对照组6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61-72岁,平均年龄为(65.1±3.9)岁;观察组 6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60-70岁,平均年龄为(64.2±3.5)岁。纳入标准:均符合心脏骤停的判定标准,符合心肺复苏指征,常规心肺复苏无效。排除标准:到院前未坚持常规心肺复苏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所选患者中,心脏骤停原因主要包括了冠心病及药物反应,在心脏骤停抢救时间上,院内骤停立即抢救的患者25例,院外骤停且5分钟内到院抢救的患者45例,院外骤停且5-10分钟到院抢救的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肺复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立即执行心肺复苏,采取正确方法按压心脏,建立人工循环,确保呼吸畅通,有条件可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使用肾上腺素1毫克静脉推注,3分钟后如果心脏未恢复跳动,则再次使用肾上腺素1毫克静脉推注,3分钟后如果心脏仍未恢复跳动,则再次使用肾上腺素1毫克静脉推注,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患者心脏恢复跳动或判定死亡[2]。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立即执行心肺复苏,采取正确方法按压心脏,建立人工循环,确保呼吸畅通,有条件可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使用肾上腺素1毫克静脉推注,3分钟后如果心脏未恢复跳动,则静脉推注肾上腺素2毫克,3分钟后如果心脏仍未恢复跳动,则静脉推注肾上腺素3毫克,重复以上过程,并采用剂量递增,直至患者心脏恢复跳动或判定死亡。如果患者入院前已使用肾上腺素,则继续剂量递增,并间隔3分钟用药,最大剂量为每次16毫克。患者心脏恢复跳动之后,取多巴胺10支加入500毫升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根据正常血流动力学效果调整滴速。如果患者出现室颤,可以采取电除颤的方法,如果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推注。如果患者心动过缓,可使用阿托品0.5毫克注射。此外,适当脱水和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避免发生脑水肿[3]。

1.3 观察指标

患者脑功能恢复良好、神智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可闻及心音、颈动脉明确搏动,瞳孔由大变小,则为抢救成功。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 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30.6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1.29%,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n(%)]

3 讨论

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患者心脏搏动突然停止,循环骤停,呼吸也随之停止,身体各个组织器官逐渐失去血氧供应,进而发生病理性变化。大脑细胞对于缺氧和缺血十分敏感,通常在4分钟左右,就会发生不可逆的伤害,10分钟左右就会发生脑死亡[4]。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是紧急应对心脏骤停的首选方法,与高级生命支持方法相配合,能够有效的挽救患者生命。但是,常规心肺复苏的总体预后情况并不理想,即使是院内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率也比较低,院外患者则更不理想。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而重点就在于尽早有效的实现心肺复苏。

在临床上,肾上腺素是用于心肺复苏最主要的药物之一,该药物同时具有α、β受体双重兴奋作用,属于内源性儿茶酚胺。其中α受体的作用,是能够促使外周动脉血管收缩,使动脉血管容量降低,进而提升主动脉舒张压,使脑血流供应、心肌血液供应等得到改善。肾上腺素小剂量用药后,能够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是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进而使心脏工作效率提高。使用中等剂量的肾上腺素,可扩张阻力血管,收缩容量血管,增加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进而提升心输出量[5]。在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素后,α受体兴奋大于β受体兴奋,舒张压和收缩压会吸纳主提升,冠脉血流得到改善。以往用药中,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总量超过8毫克,但患者心脏仍未恢复跳动,即宣布患者死亡,同时放弃治疗,因而抢救成功率很低。而本文研究表明,采用剂量递增肾上腺素加多巴胺的方法抢救,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30.6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1.29%,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他人研究当中,同样采用剂量递增肾上腺素加多巴胺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结果显示抢救成功率为40.05%,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

剂量递增使用肾上腺素,方法是每次用药1毫克、2毫克、3毫克如此递增,给药时间为间隔3分钟,最大给药量达到16毫克。肾上腺素一般具有2分钟的半衰期,但不同个体在清除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危急重症的情况下,差异更为显著。从药代动力学方面分析,心脏骤停尚无明确的解释。在使用肾上腺素行心肺复苏时,大剂量用药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在患者心脏恢复跳动之后,应当立即停药,并静脉滴注多巴胺维持血压水平稳定正常。适量使用多巴胺能够收缩外周血管,避免肾脏或其它脏器发生功能损害或功能衰竭。另外,在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素的过程中,对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等相关指标,应当严密监测。

综上所述,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使用剂量递增肾上腺素加多巴胺的方法抢救,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肾上腺素,能够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

猜你喜欢
跳动心肺多巴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贪婪的多巴胺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跳动的音符
跳动的声音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咚,咚,咚,心脏在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