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临床观察

2018-08-25 08:27郑金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低血压血液有效率

郑金朋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福建福州350007)

临床中终末期肾脏病在治疗上需要以代替肾脏功能的手段进行生命的维持,现阶段最常用的方式则是肾脏代替疗法[1],即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病情控制和改善。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血压状况,继而导致治疗受阻。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实施血液透析且容易出现低血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证,通过对比不同的治疗方式,进一步探究中药汤剂治疗的有效性,为改善病情提供更佳的方案,提高治疗有效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实施血液透析且容易出现低血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在35-70 岁之间,对照组中:平均年龄为(50.53±6.29),男女比例为 25∶15,实验组中:平均年龄为(49.75±6.34)男女比例为 23∶17。从原发病上看,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4例,高血压肾病患者15例,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2例。从纳入标准上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超过半年,且三个月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次数超过5次,在治疗上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与此同时,排除了患有严重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出血等严重疾病的情况。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气阴两虚证辨证要点为:气短乏力,汗多,口干喜饮,烦躁,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在治疗前8周超90%透析中出现低血压,且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低于90mmHg,或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或在基础血压上下降30%,同时符合中医学气阴两虚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出血等严重疾病。

1.3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每次透析时间为4小时。与此同时,将根据患者凝血情况的进行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的辅助治疗,且每次透析超滤应当低于4.5kg。在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透析中禁食。且透析当天不得使用其他的降压药物、血管扩张类药物、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2]。

对照组:采用一般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即停止超滤、回输150-300ml生理盐水以及50%葡萄糖(糖尿病除外)等措施。

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生脉散加减协助治疗,每天一剂,以15天为一个疗程。其主要中药成分和用量情况如下:党参20g、五味子9g、麦门冬15g、制附子6g,当归12g,随后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

1.4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将对患者的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在评价上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方面。其中,显效指患者低血压状况消失,且透析能够继续进行,收缩压>90mmHg;有效指低血压状况明显好转,但是在透析中仍有发生,且需要通过盐水、高渗葡萄糖进行缓解;无效指低血压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收缩压<90mmHg,在治疗中需要补充大量的盐水、高渗葡萄糖进行缓解,严重时则会停止透析治疗[3]。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除此之外,我们将对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进行调查问卷的分析,包括治疗效果、护理感受等多个方面。具体可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总人数×100%。

1.5 统计方法

随机序列的产生与对象的分组由福州市第二医院医院指定医师负责,随机序列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 程序产生,80 名合格的参与者以 1∶1 的比例被随机分在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人。参与以上过程的统计人员不参与本研究的其他任何一部分,并且随机序列由项目管理者保存。由项目管理者负责告知治疗的医师分配结果。对招募人员、结局评价人员和统计分析人员进行设盲,从而提高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观测指标的准确性、以及评价的客观与可靠性。

在本研究中对数据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并采用专业软件SPSS16.0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选择以(±s)以及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内容包括:①基线均衡性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人口学资料和基线指标,以衡量两组是否均衡可比;②有效性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疗效的差异以确定干预措施是否有效。③满意度分析:对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进行调查问卷的分析,并且以列表的形式来描述。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的数据中来看,对照组40例中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7.5%,治疗组40例中,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 82.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在治疗满意度的对比上,对照组满意18例,比较满意7例,不满意15例,总满意度为62.5%,治疗组满意22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率为 8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因此,我们认为治疗组的整体效果更优。

表1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情况的对比分析[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分析[n(%)]

3 讨论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0%-40%之间,因此,得到了患者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老年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更多,且情况更为严峻,在临床上多表现出恶心、出汗、呕吐等,严重的患者则会表现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脉搏减弱。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属祖国医学“厥脱”、“厥证”、“脱证”范畴,临证有虚实之分,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有其自身特点,多偏虚证一端,虚则不外气血阴阳之不足。因此在常规的中医治疗上采用益气温阳、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案[4],加强固元之法的应用具有现实效果。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生脉散加减,中药成分中涉及到五味子、党参、麦门冬、当归、附子等药物,具有益气温阳、养阴生津的功效。因此,联用中药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心气不足、气阴两虚的症状,从而有利于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反之,在对照组中治疗的效果差强人意,而中医在疗效以及治疗费用上均具有较好的患者接纳度和满意度,为该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

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治疗组在对低血压情况的控制、改善上效果更佳,其中治疗组的显效人数为20人,高于对照组的15人,其总有效率也有明显的差别,进一步证明了中医治疗的有效性,在使用生脉散的治疗方案下能够降低低血压发生的频率。从患者治疗满意度上也有一定差别,导致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还是病情控制问题。当患者病情长期得不到改善时,其治疗信心减弱,治疗依从性降低,并且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而家属也会对医院的治疗感到失望,从而影响到医院整体形象的建立。与此同时,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十分不利。

综上所述,采用生脉散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情况具有显著成效,能够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低血压血液有效率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多彩血液大揭秘
很有效率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