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康复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情绪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2018-08-27 11:05鲁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精神科情绪护理人员

鲁娜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山东临沂 276005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因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精神科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者中的特殊群体,精神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同时大脑功能失调,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甚至部分患者十分抗拒治疗,护理人员在与精神科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而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该被关注[1]。该文通过对12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旨在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工作压力之间的关联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120名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6名,女性84名;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8.67±5.32)岁;护理工龄 1~26 年,平均工龄(18.31±3.47)年。其中中专学历的有42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78名。

1.2 研究方法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状态进行评价,最终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越严重。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护理人员的抑郁情绪状态进行评价,最终评估指数越高,说明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越严重。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主要包括阿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护理专业以及工作内容、时间安排以及工作情况、工作环境以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人际关系管理[2]。

1.3 观察指标

焦虑自评量表得分<50分为无焦虑情绪,得分在50~59分之间为轻度焦虑,得分超过6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指数<0.05为无抑郁情绪,指数在0.50~0.59之间为轻度抑郁,指数超过0.6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分别用 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120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的结果显示,有62名护理人员存在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出现率为51.67%;有54名护理人员存在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出现率为45.00%。此外,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明显高于未出现不良情绪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见下表 1。

3 讨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工作压力是指和工作相关的不良刺激对工作个体所产生的负面心理体验和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而对于精神科康复护理而言,他们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不良体验,是导致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护理人员带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身边的患者,影响到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所以,找出护理人员出现工作压力和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有效的疏解和规避,是十分重要的[3]。

表1 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人员与正常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比[(±s),分]

表1 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人员与正常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比[(±s),分]

项目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安排及工作情况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人际关系管理焦虑情绪存在(n=62)3.10±0.35 3.13±0.35 3.24±0.39 3.11±0.48 3.11±0.38不存在(n=58)2.28±0.29 2.28±0.29 0.36±0.37 2.42±0.42 2.48±0.58抑郁情绪存在(n=54)3.18±0.27 3.21±0.28 0.36±0.37 2.42±0.41 2.48±0.59不存在(n=66)2.31±0.28 2.32±0.28 2.39±0.35 2.38±0.41 2.49±0.55

造成精神科护理人员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因素较多,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其所护理的患者,精神科患者自制力较差,随时都可以出现自我伤害、自杀、伤人、出走等不良行为,给护理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神经科的工作环境较为封闭,使得护理人员极易出现压抑、紧张等情绪。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疗管理条例的日益完善,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也有所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护理人员心理负担的增加。现阶段,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护理人员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更新知识储备,并磨炼自身的操作以及急救技能,尤其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在面对这些事件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通过相关报道可以得知,长期的护理工作给护理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感觉工作十分紧张。

该次研究对120名护理人进行测评的结果显示,有62名护理人员存在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出现率为51.67%;有54名护理人员存在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出现率为45.00%。此外,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明显高于未出现不良情绪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和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人员相比,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更大,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直接关系着其焦虑抑郁情绪,工作压力越大,护理人员越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其心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医院中,护理人员的地位较低,受重视程度低,收入也相对较少,且工作繁忙,造成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同时由于护理人员需要值夜班,导致生活不规律。另一方面,现阶段媒体缺乏对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且护理人员可以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在忙于工作的同时,还需抽出时间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②时间安排和工作情况方面:与其他科室和综合医院相比,精神科康复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可能相对较少,但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精神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且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变化,再加上患者行为逻辑的失控,使护理工作变得异常复杂繁重,而且往往不能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这就导致护理人员在不知不觉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工作的过程中,神经会长时间处于紧绷的状态[4]。而且该院精神科室的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同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由于交接班和患者治疗的需要,护理人员需要完成大量的文字记录工作,同时还要定时对患者和病房进行巡视,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工作总量非常大。③工作环境方面:和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相比较,精神科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由于精神科的患者较为特殊,所以精神科的环境通常较为嘈杂,常常会有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对正常的护理工作造成干扰,甚至会对护理人员的安全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理解程度不一,对部分护理管理制度不认可,同时和综合医院有所不同,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所应用到的设备、药品种类等均较少。④患者护理方面:精神科患者大多都不能够正确表达自身的感受,不配合护理和治疗,对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敌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却需要随时对患者进行监控,避免患者自伤、自杀、伤人、走失。此外,护理人员要频繁和患者家属进行接触,而家属对于一些治疗环节和护理措施并不理解,很容易由此产生医患纠纷,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面对来自患者和家属的双重压力。⑤人际关系管理方面:在精神科从事护理工作,除了要面对患者和家属之外,还要做好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工作,承受繁重的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很多护理人员因为工作繁重,占据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精神科康复护理人员的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比例较高,且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直接的关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猜你喜欢
精神科情绪护理人员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情绪认同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