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管理

2018-08-27 04:24张俊胜黄忠辉
南方企业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投资风险管理措施

张俊胜 黄忠辉

摘要:核能是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国家源安全的重要基础、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核能固有特性,以及福岛核电站事故等严重核事故的发生和新能源、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核电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使核电项目投资建设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为了尽可能的规避核电投资风险,助力核电事业发展,有必要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重点对核电项目投资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规避风险的意见。

关键词:核电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进一步加深,核能发电在能源供应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核电项目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建设施工周期长、投资巨大,从而所面临的风险环节多、复杂度高,有些风险甚至会导致项目投资的失败。

因此,为了促进核电项目发展,必须要对核电工程进行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识别可能存在的颠覆性风险,并积极采取措施规避这种致命风险,确保投资成功。

核能发电概述

众所周知,核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就是原子核的裂变,与核子武器原理相同,因此,这种能源利用方式具有先天的不足和风险。当然,核电站和核武器又具有本质的差异,前者是在可控状态下实现核能的有效利用,后者则是一次性爆炸释放尽可能多的能量。

因此,核能利用过程中,能否按投资者的愿望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电,避免投资成本的不可控增加或更为严重的失败,一直困扰着与核能利益相关的各方参与者。

核風险的特点

核风险是核电项目投资中面临的最大潜在危险,虽然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低,但因其特殊性而不能忽视,否则一旦发生事故将给人民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对核能事业的正常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具体来说,核风险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核风险造成的社会影响大

核风险具有影响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大量研究证明,核物质生物效应有时具有不确定性、偶发性和时延性,超过一定阈值的辐射剂量,对一些器官有确定的损伤,对另一些器官则会提高发生病变的可能性,同时,病变产生的时间也不确定,甚至有遗传性。这种效应特性致使人们产生对核的恐惧心理,对核能产生排斥。这种现象的大范围传播导致“谈核色变”,进而使公众对核电产生严重的“邻避效应”。这种社会现象使核电建设项目从选址、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面临公众反对的风险。

核风险造成的损失大且有隐蔽性

从已经一生的几起核电站事故看,不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而且其产生的人身伤害长期、隐蔽。尽管从核电建设运营过程中采取各种保险和再保险措施,收取了一定比例的后处理处置费用,但一些经济实力不足的国家甚至会无力承担由其造成的经济压力,这反过来又加大了核风险后果。

此外,由于核风险只能通过核物质的自身衰变消亡,衰减周期可能十分漫长,因此,风险的发生及期后果的产生也是漫长而时间上不确定的,所以,这些损害的处理过程缓慢,处理难度大。

核电项目投资风险的具体分析

上述核风险的特点,导致了核电投资风险的特殊性,会产生以下不可控甚至颠覆性的风险。

国家战略风险

核电的发展情况与国家的能源禀赋和战略选择政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国家的核能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甚至“弃核”的现象时有发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是发生严重的核事故,产生的结果是对所在国的核能及其上下游产业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在开展核能投资时,应要经过极为周密全面的研究,项目投资安排及进程与相关战略相契合,最大程度规避其造成的风险。

公众接受风险

由于核风险特点,加上现代自媒体的日益发展,公众对核能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产生了支持核能但反对选址影响自身利益的“邻避效应”。在我国,这种负面作用会对地方政府的决策产生较大障碍,并由于按行政区划供应能源的能源保障模式而进一步强化,也会因社会发展的“老龄化”导致相关决策的“保守化”得到加强。一些地方,产生了这种政府决策与公众意见的不一致,矛盾发生后如不能及时化解,对核能项目投资发展产生颠覆性风险。

需求风险

核电投资项目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风险来自于需求方面。需求是发展的基础和驱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发展的能耗在逐步降低,能源需求增量不断减少。同时,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高速发展,配套解决其潜在断板的储能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新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行,加上综合智慧调节能力的成熟,已能够满足部分电力增量需求。这种同质电力的可替代竞争,将随时间推进进一步挤压核能项目的发展空间,加大项目投资的风险。

核电项目投资风险的应对

积极跟踪国家战略,把握项目投资的时机和节奏

在国家政策环境良好,有利于核电产业发展的阶段,应充分发挥各方面有利条件,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快速推动项目决策进程,实现项目落地。同时,做好项目建设管控,按项目计划投产运营,主动全面控制项目投资风险。反之,在项目发展低潮时期,对一些处于前期决策时期的核电投资项目,应当机立断,坚决控制推进节奏,降低前期投入,进而为规避后期风险创造条件。

全面做好核能知识普及,争取公众的理解支持

公众支持是核能项目开展投资的前提。公众支持的基础是对核安全的信任,信任来自于对核能发电原理的全面了解,来自于对核电安全专门设施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有针对性的核相关知识的普及,让普通民众认识到核电站不同于原子弹,不会发生不可控的核裂变,对人员和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在标准限值以内。二是创新方法,充分利用微信等等不断出现的信息传播途径,提高科普宣传的效率和效力。三是对新社会环境情况下,信息受众的心理行为研究理论的应用和实践,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积极开展降本增效,提升核能投资的经济竞争力

核电项目的优势是能够提供大容量长期稳定的电力供应,与新能源发电的劣势是发电成本高,经济竞争力不足。因此,在缺少政府相关政策保护的情况下,应从核电项目投资的决策、建设和运营全过程降低项目发电成本,提升项目经济性,降低投资风险。另外,利用核能特殊性,创新创造核能应用新情境,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开辟新的优势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做贡献。如小堆供热、海水淡化、氢能供应等,这些新的核能应用将有效规避核能投资的风险。

建立良好安全文化,提升核安全水平

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建立对于核电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促使员工自觉地将核安全落实实际工作中。因此,核电企业管理者更应该重视核电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应的核电安全文化培训与实践,示范强调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筑牢核能发展的基石,建立公众对核能发电和核安全的信心,为核电风险管控创造环境条件。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核电项目投资风险的分析与管理对于提升工程经济价值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当前核能发展面临极其复杂的时代背景情况下,核电项目的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降低或控制投资风险。核电企业要把握全局,建立有效的核安全文化,创新核能利用方式,致力于提高公众支持度,有效控制核电项目投资风险,为核电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中电投广西核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金颂时.构建风险文化强化企业免疫力[J].中国核工业,2017,14(01).

[2]郭金君。核电建安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应用[J].江苏大学,2016,5(08).

[3]刘巍.核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6,01(12).

猜你喜欢
投资风险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对缅甸投资风险中的非政府组织(NGO)因素分析
浅谈选择投资基金的方法策略和途径
期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