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红”的词义转化

2018-08-28 09:44王丽娟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赤色词义日语

王丽娟

摘要:色彩词是各民族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语言意义,同时又反映了各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特色。本文通过比较中文的“红”和日语的“赤”词义,来认识中日两国对色彩的认知和词义转化的不同。

关键词:中文;“红”;对比

一、中文“红”的语义分析

颜色词“红”是周代晚期在“江陵楚简”里才出现的字。上古表示红色系列按照颜色深浅分别为“绛、朱、赤、丹、红”。“朱”即大红色。比绛色(深红色)浅,比赤色深。古代视为五色中红的正色。《诗·豳风·七月》:“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在古汉语中“赤”字最先应用在五行上,分别用青、赤、黄、白、黑,对应木、火、土、金、水。“赤”,本为大火之色,俗谓今之红色。《说文解字》:“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段玉裁注:“火者南方之行,故赤为南方之色。从大者,言大明也。”孔颖达疏:“色浅曰赤,色深曰朱。”现代汉语中多用“红”字。《说文解字》:“红,帛赤白色也”。可见,“红”最开始并不等同于“赤”。只是一种浅红色的帛,一种丝织品。《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王会琴(2013):“以《史记》为例。据统计《史记》中“红”出现了36次,但用于颜色的仅有12次。”《三国志魏书东夷传附倭传》:“山出九色次玉石,一曰青,二曰赤,三曰黄,四曰白,五曰黑,六曰绿,七曰紫,八曰红,九曰绪。”因此,我们推论此时“红”和“赤”之间还存在距离。据王分析,在隋唐时期“红”逐渐取代“赤”使用。如唐卢照邻《有所思》中“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旧枝”。隋唐时期含有“赤”的词语,大多沿承先秦典籍,如“赤帝”、“赤日”等。此时,“赤”已不在普遍使用,“红”逐渐取代了“赤”而作为基本的颜色词被频繁使用。

《汉语大词典》中关于“红”意义记载如下:

1.颜色的名称。古代指浅红色。

2.多指赤色。

3.泛指各种红色。

4.呈现红色;变红。

5.借指红色的花。

6.借指红色的布帛之类。

7.指用红色布帛或红纸包着的礼物。

8.血的婉辞。

9.喜庆的事。参见“紅白”。

10.象征革命、进步。

11.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12.红利的省称。

13.草名。参见“紅草”。

14.姓。

“红”一词多义,有本义和基本义。“赤色”和“泛指各种红色”应属于“红”的基本义。其他词义是在本义和基本义基础上引申而来的。各个词义之间有语义特征的联系。分析入下:

从上述释义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红”的词义是多线索辐射式的引申。根据《说文解字》“红”最初指称为具体的事物“浅红色的布帛”属于物理方面的范畴,“红”的原型义属于视觉域。中间经过隐喻和转喻实现了词义的扩展。

(一)本义引申的认知语义分析

“红”由本义“浅色的布帛”转喻为与之相关联的具体事物“红菱等织物”。因红菱等在古代经常用来包裹礼物,又借指用红菱等包裹着的礼物了。后来红泛指各种红色,有大红、枣红、粉红、紫红、胭脂红、玫瑰红等。“红”的表意范围扩大了,在诸多红色中,“大红”成为了“红”的基本义。

(二)由基本义引申的认知语义分析

(1)谁知服药调养,直到三月间,才渐渐的起复过来,下红也渐渐止了。《红楼梦》

例句中的“红”之鲜血。此时,“红”的基本义凸显为“大红色”。因为鲜血是红色的,很容易让人联想二者之间的关系。此时“红”由表示颜色域到具体事物,完成了由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相近或相关的认知域的转变引起了词义的变化,这是转喻的结果。

(2)萧队长笑着点头。他知道中国农村的特点,一家出了一个革命的,那一家子,就多少染红,甚至于全家革命。《暴风骤雨》

例句(2)中“红”象征革命。要革命就免不了流血牺牲,有相似性的隐喻引申到革命,政治觉悟。因为完成了从视觉域到政治域的转变。类似有“红心”“红军”“红五月”等。

用红色表示喜庆、幸福、快乐,由具体事物到抽象事物的转变,“红”有由颜色域镜隐喻认知投射到了心理情感域,从而引起词义的转变。

(3)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红楼梦》

由“高兴、快乐”到“兴盛、成功”的转喻产生了“红利”一词。

(4)倾城倾国恨有余,几朵红泪泣姑苏。薛昭蕴《浣溪沙》

我们知道古达女子化妆多用胭脂红,所以用胭脂转喻来代替女子。“红”还可转喻为花的代称。美人和花,从视觉上具有相似性,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赏心悦目。因此由此隐喻认知后产生出“红”的比喻义“花”。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例句(5)中“红”是花,“绿”指“叶子”。由此可以看出,颜色词在词义引申方面具有相似性。

二、日语“赤”语义分析

日语的“赤”一词,《スーパー大辞林》记载如下:

①色の名。血のような色、赤系統の色の総称。

②赤色と関係の深い物

③共産主義·共産主義者の俗称

④停止や危険

⑤落第の意味

⑦俗悪、低級の意

⑤欠損の意味。例えば、「赤字」の略

⑥紅白に分けた組で、赤組の方

日语《語源辞典名詞篇》中记录到“夜があけて空がだんだん白んでくると、次第に赤味を帯びている。それがアカ(明)しで、アカシの語幹がアカで、朱、明るいと同語源である。”“赤”对于日本古代来说是一种神灵一样的存在。《日本書紀》中关于“朱雀”的记载,用于表示吉祥。随着时代的变迁,“赤”词义变得多样性。

(6)奥さん、妊娠ですね。まちがいありませんよ。四月目になっておいでです。立派立派な発育のええ赤ちゃんです。(水上勉《越前竹人形》)

刚出生的宝宝皮肤是红色的,由此衍生出“赤ちゃん”“赤児”的叫法。

(7)彼は赤だろう。

苏联共产主义旗子是红色的影响,由是革命的象征。由视觉域到政治域的转变。

(8)それに、今回は赤点じゃなかったんだよ。(乙武洋匡《五体不满足》)

用红色的笔来判卷或是订正作业,所以“赤”逐渐转为不及格的意思。

(9)赤信号。

因为颜色相同,红色被用于交通信号灯表示“危险,不可以前行”。由此,通过转喻由交通领域转到其他领域,同时因为具有相似性的隐喻表达出现危险的情况。如“食欲不振が赤信号だ”。

明治20年,曾经出现抨击社会现象的一种浅红色的报纸,因为所揭露之事涉及一些低俗事情,因此,“赤”轉义为低俗的义项。

另外“赤字”中“赤”表示“亏损”的意思,逐渐呈现贬义的趋势。

三、中文“红”和日语“赤”异同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中文的红和日语的赤的异同点清晰明了。

中文的“红”字和日语的“赤”字的相同点:

①二语的引申义都是在作为色彩词基础上引申而来的。

②词义的演变都和各自的文化有关。

“红”和“赤”的不同点:

①中文的“红”更偏向于积极方面的,如“红包”“红人”“又红又专”。日语的更偏向于消极的方面。如“赤字”。日本因为体制和苏联、中国的不同,因此“共产主义”具有贬义。

②日语“赤”使用范围没有中文“红”广。

③日语“赤”可以作为“赤信号”“赤味噌”的省略形式使用。而中文里面没有这种用法。

四、结尾

本文通过分析具体的颜色词“红”简单的探讨了词义演变的机制。使我们认识到隐喻和转喻使事物由具体到抽象,词义由单一到复杂。有时候我们不能简单的判定此句中运用了转喻或是隐喻,有可能是二者的交替出现。又有怎样的交叉方式,这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赤色词义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赤色龙州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赤色邮政戳记的发现与考证皖西烈士陵园管理处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字意与词义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赤色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