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结止痒方治疗结节性痒疹62例临床观察

2018-08-29 01:37孙洪波张虹亚刘涛峰何素敏王建锋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结节性角化体征

孙洪波,张虹亚,刘涛峰,何素敏,吴 敏,姜 辉,王建锋,曹 宇,章 纬

(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 合肥 230031; 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1)

结节性痒疹是皮肤科难治性疾病,多表现为黄豆至蚕豆大小的半球状结节,外观成疣状,顶端角化明显,并伴有剧烈瘙痒。属于中医“马疥”“顽湿聚结”范畴,其发病与热毒、湿热、瘀血相关。本研究所用的化结止痒方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盛仲灵主任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经验方,长期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笔者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采用化结止痒方治疗结节性痒疹患者6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中的诊断标准。①初起为淡红色丘疹,后可快速形成黄豆或蚕豆大小的结节,结节表面常呈疣状角化,触之坚硬且多孤立,结节可呈淡褐色或棕褐色;②瘙痒明显,伴有抓痕、出血及血痂等;③皮损周围皮肤可出现增厚或色素沉着,并呈苔藓样变。

1.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标准》[2]中相关证候诊断标准。湿热蕴结:皮疹呈半球形隆起,色红或灰褐,散在孤立,触之坚实,剧痒时作;舌质红,苔薄白脉滑。血瘀风燥:皮疹呈结节,色紫红或紫褐,皮肤肥厚,干燥,瘙痒阵作;舌紫暗,苔薄,脉涩。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为16~70岁;②临床表现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③符合上述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④所有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有药物过敏或自身免疫疾病者;④有认知障碍,不能很好理解医嘱,或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1.4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结节性痒疹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6.10±14.01)岁;平均病程(9.90±5.78)个月。治疗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6.38±13.86)岁;平均病程(9.06±5.2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χ2=0.000,P=0.987;年龄:t=-0.078,P=0.938;病程:Z=-0.292,P=0.770),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南京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04)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地奈德乳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725)外搽患处,采用间歇冲击疗法[3],即每日2次,共2~3周,直到皮损消退85%以上,然后每周周末连续外用3次,每次间隔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结止痒方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皂角刺、豨莶草、威灵仙、刺蒺藜、徐长卿、半枝莲各15 g,当归12 g,苦参、川芎、郁金、赤芍、三棱各10 g。临床随证加减:瘙痒难忍者加全蝎、乌梢蛇;皮损顽固坚硬者加生牡蛎、夏枯草;皮损暗紫色、舌紫暗色者加丹参、桃仁;皮损有渗出、舌苔厚腻者加薏苡仁、藿香;老年人、儿童需加茯苓、炒白术等,顾护胃气;便秘患者加柏子仁、决明子,润肠通便。每日1剂,加水煎煮至200 mL,早、晚饭后服用,每次100 mL。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观察瘙痒程度、皮损数目、皮损大小、角化程度等[4]。见表1。

表1 症状、体征评分表

2.3 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皮损消退80%以上,症状消失。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轻痒者。无效:皮损如故,或消退不足30%,瘙痒剧烈者。

2.4 安全性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如外用药所致皮肤疼痛、破溃、色素沉着等;口服中药所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肾功能异常等。

3 结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平均秩次可以认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口服中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继续治疗后未出现不适。对照组与治疗组各有1例色素沉着明显,外用药停用后逐渐好转。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检查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4 讨论

结节性痒疹是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学“马疥”“顽湿聚结”范畴,病因复杂,可能与神经、免疫、精神心理、感染、肿瘤等因素有关[5]。西医临床治疗以口服抗组胺药、外搽糖皮质激素软膏以及液氮冷冻、激光等物理疗法为主,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很难根除,且使用疗程较长又会有一些其他风险。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痒疹有较好的疗效。叶建州从湿瘀论治结节性痒疹,认为因湿致瘀、湿瘀同病是导致结节性痒疹的重要病因,也是治疗的辨证要点,认为理湿祛瘀法应贯穿于结节性痒疹治疗的始终[6]。丁素先认为结节性痒疹主要以血瘀证为主[7]。张帅等[8]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平肝散结为原则采用自拟方治疗结节性痒疹34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7.06%。

盛仲灵认为该病之根本在于气血瘀滞、毒邪内蕴,其发病主要由于机体湿、热、瘀、毒所致。故治则应以祛湿、清热、化瘀、解毒为主。化结止痒方是盛仲灵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经验方。方中苦参为君药,清热燥湿止痒;徐长卿、半枝莲为臣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川芎、当归、郁金、赤芍、三棱、皂角刺、威灵仙、豨莶草共为佐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刺蒺藜为使药,平肝熄风。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

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地奈德乳膏是治疗结节性痒疹常用的药物,联合使用能较快缓解患者瘙痒症状,从而避免过度搔抓引起的皮损面积扩大、粗糙肥厚角化明显,减少出血感染、睡眠欠佳等。枸地氯雷他定为新型抗组胺药,具有更强的外周H1受体拮抗作用和抗炎作用,起效更快,生物利用度更高[9]。地奈德乳膏为非卤化弱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收缩血管和抗瘙痒作用。同时还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初次免疫应答,从而抑制免疫性炎症的进程[10-11]。抗组胺药与中药合用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田优德[12]采用自拟化湿散结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毒瘀型结节性痒疹40例,对照组予西替利嗪及多虑平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化湿散结汤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王俊志等[13]用加味温胆汤配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取得满意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结止痒方能明显地降低患者结节性痒疹的各种症状、体征评分,降低患者瘙痒程度、皮损数目、皮损大小、角化程度,且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西药的对照组,无明显毒性及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结节性角化体征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肿瘤临床分析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多层螺旋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