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龙江好风光

2018-08-29 01:39文丨
遵义 2018年16期
关键词:杨健龙江全村

文丨 全媒体记者 陈 涛

修路

龙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却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

经过八年的时光,南部新区深溪镇龙江村迎来了另一番光景。和村民们走在龙江村的第一条路——龙江路时,他们都说:“从这条路开始,我们村就不断地变化着,终于有了今天的好生活。”

这条路,当年由龙江村党委书记、清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杨健带头所修,而这里的故事也要由他说起……

山村换新颜

村党员干部涣散,全村没有硬化公路,一半以上村民无饮用水,电线随便挂、垃圾到处扔、环境脏乱差,集体经济空白,村民怨气大……这就是2010年前龙江村的真实写照。

龙江村贫穷的现状触动了有着浓厚家乡情结的杨健,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带领乡亲们致富是我的义务。”作为一名从龙江村走出去的企业家,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在2010年4月,他毅然回到龙江村当起了“村官”。

杨健上任后,和班子成员一合计,觉得要从根本上改变村貌,唯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第一要务,就是凝聚人心。

于是,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打造一支干事创业的队伍,成了摆在杨健面前的大事。他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坚持“职务虽小,责任为大;村庄虽小,民生为大;能量虽小,奉献为大”的工作理念,实行“三支队伍、四级联动、责任到人、服务到户”的网格化服务模式。

2010年底,杨健对龙江村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实行“合组建支部”,将原22个村民组合并成为11个,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组建8个组级党支部和1个“蛋鸡养殖协会”党支部,统一新建办公阵地,把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下沉到村民组,村民反映的问题95%以上在组级支部直接解决,形成了具有农村特点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并全面实行“两级两委、交错互动”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

那时候,面对龙江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在上级投入资金不够的情况下,杨健带领全村自筹,并带着大家一起干。他不分昼夜,任劳任怨。晚上,怕新修的路被人开着摩托车碾坏,他就开着自己的车值守在旁边。

这些年,龙江村完成“户户通”公路硬化46公里,购置安装1221盏路灯,新建、维修提灌站21座,人饮水池5口,搭建人饮管网5.4万米,对119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对30多户村民住房实行黔北民居改造,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横贯东西,村民们的“小洋房”掩映其间,除了生活环境的变化,龙江村还注重村民精神生活的提升,新建文体广场和村级办公阵地,配备“一站式”党务村务服务大厅、农家书屋、爱心屋、健身场所和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13个便民服务点。

“杨书记回来这几年,我们生活越来越好了。让他回来当书记,是我们全村人的想法。”“杨总干过企业,做事雷厉风行,我们村的产业也推进得很顺利。”……听到老百姓们的心里话,杨健认为所有的努力都值了。

产业兴起来

过去的龙江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如何发掘集体经济“第一桶金”,是杨健必须思考的最大难题。

于是,杨健带领龙江村党员群众勇于开拓,实现了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他结合开发建设机遇,召集全村有技术的劳动力组建建筑施工队,2011年为村集体创收82万元。2012年,通过采取“支部+协会”模式发展壮大蛋鸡养殖业,培育蛋鸡养殖户58户,户均收入达30万元,解决就业200余人。

2013年,杨健与建安商砼合作成立了檬角山搅拌站。2014年,他组织村集体全额出资成立了遵义市龙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5年,他以村民入股、遵义物资集团参股、村委会控股模式成立了龙江酒店、龙江驾校。

在龙江酒店筹建中,一些村民疑虑会失败,怕入股后亏损。杨健便大胆承诺“亏了算我的”,并带头入股,以实际行动解决了村民的担忧。面对现在大好的发展前景,有村民高兴地说道:“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我们也成了股东,做梦都没想到啊!”

“我现在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还买了五险,生活还算不错。”龙江酒店办公室主任胡颖告诉记者,以前,总是想着要离开这里。现在,看到家乡发展起来了,也就自然而然的回来了,毕竟谁又愿意离乡背井呢!

“目前,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00万元,已解决就业542人,其中贫困户58人,既实现了长效的就业扶贫,也防止了失地农民因无法从事传统农业而返贫,形成了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的有效模式。”在商海中打拼多年,杨健的眼光看得很远,要做大村集体经济,就不能安于现状、零敲碎打,必须整合资源、多元发展。

截至目前,龙江村集体经济累计从2010年的20余万元增长到4389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从4000余元增长到18690元。

2013年,龙江村被评为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2014年,荣获贵州省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称号;2015年,龙江村被评为市级小康示范村;2016年,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3月,荣获国家级“创建无邪教示范村”称号;2018年2月,龙江村荣获遵义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同时,杨健也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获得了市“名称先锋•脱贫尖兵”、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龙江村也一天天变得美好。而当地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杨健能继续带领大家奔向更加幸福的生活。

脱贫有出路

发展成果村民共享,贫困群众特别帮扶,这是龙江村提升村民幸福感的措施。杨健说:“群众满不满意,就是要问群众觉得幸不幸福!”

龙江村每年投入20余万元开展精神文明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每年投入40万元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开展“春风行动”,投资约25万元用于龙江小学基础设施改善和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奖励,对考入二本以上的146名学生发放奖励29.6万元;为全村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合作医疗保险70余万元,为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发放养老补贴18.9万元……

为了准确把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和精准帮扶,杨健带领村“两委”成员每周六集中入户走访,结对帮扶全村89户贫困户,2017年累计走访3763人次,现场解决教育、住房困难31件。

根据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精准施策,采取“党建+精准扶贫”模式,由村集体出资对因学致贫的7户贫困户进行长期教育帮扶;为9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扶贫项目资金,村集体出资约30余万元对不足部分进行补助;出资约40余万元为45户贫困户实施“三改”项目;出资2.3万元为32户贫困户购买了大米、食用油、玉米、肥料等进行产业发展帮扶;组织党员代表集中捐款18770元对20户贫困户进行帮扶慰问等等。

在建立的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中,杨健积极开展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村民余勇是杨健帮扶的对象,他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无劳动力,生活情况很具体,“杨书记经常来我们家了解情况,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自掏腰包给我们装了热水器。”

与此同时,为了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龙江村通过动员发展种养殖业和就业帮扶等措施,先后已解决42名精准贫困户人员就近就业,从事种养殖的有12户。目前,龙江村贫困户实现了“一长两短”产业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89户253人减少为57户170人。

除了做好龙江村的发展工作,杨健还兼具“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的责任,他结对帮扶省级三类贫困村——清江村。现在,清江村集体经济已累计458万元,是2014年的9倍。

无论是在村企还是清江村兼职中,杨健都是“兼职不兼薪”,未领过任何工资或补贴。并且,他将上级奖励个人的5万元以及每年的省劳模慰问金全部捐出,“龙江村发展成绩不是我个人的,和上级正确领导分不开,和全村党员群众辛劳分不开。”每年省劳模疗养他也没去参加,“现在村里太忙了,走不开。再说了,我还算年轻,还有很多事要做。”

面对龙江村的发展、面对脱贫攻坚的重任,杨健表示,“一人富,不算富,村集体和村民都有钱,才是真正富。”如今,他正在将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不让龙江村一个人掉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杨健龙江全村
龙江少年爱冰
全村唯一收件人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发现你的古典美
图读龙江经济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
感谢,离开的你们
揭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哪儿设题
Beams Up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