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文化展现时代风采

2018-08-30 08:07丁倩
人民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丁倩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中,各国文化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我们不仅要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取舍上张弛有度,还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使世界文明之园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关键词】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交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不断激发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当前的重大课题

文化结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脉络,能够深刻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文化本体之所在。

文化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总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近代以来,中华文化遭受了外来文化的冲击,由此,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种种思潮开始不断兴起,例如洋务思潮、改良思潮、民主主义思潮、新文化思潮等。由于缺乏科学性,这些思潮都未能有效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人宣扬民主和科学,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伦理纲常,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证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正确性。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在全球化浪潮中,各国文化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文化取舍上张弛有度

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是世界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世界各民族文化相汇相融,在学习各国先进文化的同时,我们难免受到外来负面思潮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在文化取舍上张弛有度,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在文化的代代相传中得以延续,成为国家长足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华文化中所包含的民族智慧,赋予中华民族非凡的气度。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无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是面对国际社会的复杂形势,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如制度层面、器物层面,精神层面等。张弛有度地取舍文化,就应当更为深入地认识我们的文化。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社会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之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难免会存在一些落后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既与时代脱节,又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理应扬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因此,我们要结合文化发展规律和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张弛有度地取舍。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化的鉴别与取舍上,还要增添中华文化的活力,使其永葆生命力。一方面,我们要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与当代文化环境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当今时代主题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文化认同,将中华民族凝结为一个文化共同体,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升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于文化认同,没有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存在根基和精神内核的中华文化,是难以发挥出文化优势的。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同时又随着历史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与时俱进。我们应继往开来,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創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指引。

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化逐渐走向世界。虽然近年来,一些国家对中华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和理解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加之一些西方国家长期鼓吹“中国威胁论”,造成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华文化的误解。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传承中华文化,不仅要实现本民族文化的赓续,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精神风貌,将中华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价值和理念注入丰富多元的世界文化体系中,不断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我们要积极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宣传“以和为贵”“求同存异”等价值理念,为世界的和谐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在世界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环境中,我们应当保持兼收并蓄的心态,做到坚守中国立场,坚持文化自信,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谈到:“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互鉴,不仅有助于加强国际文化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在推动各国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不以综合国力的强弱划分交往对象,了解不同文明的独到之处,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使世界文明之园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7月1日。

②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5年10月14日。

③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9月24日。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