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的综合性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09-01 09:29范立南李佳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6期
关键词:沈阳大学电子信息工科

范立南 李佳洋

摘 要 当前,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2.0”等重大战略,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变化能力、适应能力的新兴产业工程人才。“新工科”的提出为地方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阐述新工科的基本内涵以及新工科背景下综合性本科工程教育的新方向,以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探索构建面向新工科的高校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群。该研究对当前分析和深化新工科内涵与实践有着可借鉴作用。

关键词 新工科;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工程教育;CDIO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6-0076-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Undergraduat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Group for New Engineering//FAN Linan, LI Jiayang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tate put forward the “China made 2025”

“Interne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 and other major strategies, the urgent need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alent of more innovative ability, change ability and adaptation abi-

lity. New Engineering put forwar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

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new engi-neering and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ngineering. Taking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Sheny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

graduat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group for New Engineering.

The study has a reference to the current analysis and deepening of the new engineering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group; engineering education; CDIO

1 新工科的基本內涵

2017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划了我国高校新的发展走向,特别是对以工科人才培养为主要构成的高校,依据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模式对工科人才的需求,深化高校工程教育改革,逐步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1]。在《通知》中明确提出,新工科是相对于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而提出的,“新”主要体现在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2-3]。并且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工科人才培养应致力于培养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所需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 新工科背景下综合性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通知》指出,未来新兴产业主要集中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4]。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工科特别是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在高校转型发展战略下,新工科对高校特别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方向。既是挑战,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新机遇。因此,新工科背景下综合性高校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必须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使电子信息类专业布局与新兴产业接轨,同时加快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开拓创新。

3 构建面向新工科的高校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群

新工科的高校工程教育培养新方向对本科高校传统专业设置提出新的要求,要求高校本科必须打破固有观念,冲破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固化思维,调整工科专业布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提出构建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

突破电子信息类专业壁垒 为了更好满足中国工业制造2025国家战略以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工程人才需求,推动高新技术与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深度融合,基于学校所处的辽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辽沈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特别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从自有专业优势出发,整合资源,调整和优化相关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确立一个中心(自动化)、三个骨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一个前沿(物联网工程)的专业群结构。通过专业知识融合、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过程协同,实现专业优势互补,促进专业间合作与共享,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突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研”“做中创”的教学、科研、创新创业理念,实现各专业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

在专业群建设上,将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重点扶持专业,建设成教育转型示范专业;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改造专业,打造双证书、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特色;将通信工程专业作为優势特色专业,打造成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优势特色专业,打造成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将自动化专业作为优先发展专业,打造成省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变革电子信息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秉承“更恰当的教育”的工程教育理念,构建CDIO-QAI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ion)——素质(Quality)、能力(Ability)、创新(Innovation)”。

着力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建立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学科专业研究新进展、相关实践新经验、人的全面发展新需要的长效机制;构建适应知识更新、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支撑工程实践的课程体系;以出口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为主线,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坚持“能(创新创业能力)、实(工程能力扎实)、好(综合素质好)”的专业办学特色,争取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

积极开展“五位一体”(将课程、专业、学科、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融为一体,简称“五位一体”)综合教学改革;面向辽沈地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建立与工程实际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共建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内各专业交叉的精品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以云平台为基础,共享教学资源、协同教学过程。

重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环节 新工科的工程教育模式强化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必须重构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在校内现有工科实验室的基础上,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面向新工科工程人才培养,率先与沈阳浑南现代交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讯方技术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沈阳大学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向产业化学院迈出坚实的一步;建设共享的云计算教学平台,云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整合学校和合作办学企业的资源,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利用这个切入点,进而达到加快专业改革和转型发展的目标,打造专业特色;坚持开放办学,充分集聚和利用社会各种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投入人才培养,积极创立沈阳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工程教育教师团队建设 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突破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的传统思路,强化学生工程教育培养,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化高级工程人才。其变革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具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的师资团队。因此,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加强专业群师资团队,建设由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参加培训、进修以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整体水平。同时破除原有教师的专业局限性,打造一支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的双师型工程型专任教学队伍。

面向新工科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成效 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之际,积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与发展,与沈阳浑南现代交通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沈阳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讯方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沈阳大学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建立“企业命名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与中兴软件、天久集团、中软国际、沈阳联通等知名企业共建中兴物联班、天久交通班、中软计算机班、沈阳联通班等;与东软集团、华晨宝马、大唐移动、施耐德电气等知名企业或公司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关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项,共建的沈阳大学—中兴软件技术(沈阳)有限公司基地获得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近年来,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奖数十项。

4 结语

新工业革命加速进行,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建设,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硬实力呼唤新工科建设[5]。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的建设对提升学院专业建设水平,优化专业结构,加快构建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衔接的专业体系,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地方高校,必须在新工科思路引领下,抓住转型发展的契机,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要改变原有专业禁锢、破除学科发展枷锁,建立协同发展的意识,构筑工程教育的基础和新模式,为新兴产业、为新经济培养高层次工程型人才,着力打造深度融入地方产业链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挥高等教育的人才储备价值,为“大国工匠”提供培育的土壤,为实现国家复兴发展提供高层次的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65.

[2]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3]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4]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5(3):22-35.

[5]范立南,莫晔,张姿炎,等.“企业命名班”校企合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

2016(38):409-414.

猜你喜欢
沈阳大学电子信息工科
沈阳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沈阳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沈阳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沈阳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