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与研究

2018-09-01 09:29崔娟娟陈万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

崔娟娟 陈万培

摘 要 学科竞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以独立学院培养方向为目标,针对独立学院现状,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从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竞赛平台建设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将学科竞赛项目贯穿于学生学习日常,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学科竞赛;应用型人才;实验室;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6-0080-03

Explore and Research on Applied Talents at Independent Colleges

through Academic Competition//CUI Juanjuan, CHEN Wanpei

Abstract Subject competi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innova-

tive talents of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paper study and explore the problem from three aspects of subject competiti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petition plat form 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mode, which makes subject competition into throughout daily learning of students,

will realize the target of applied under graduate talent straining of independent institute.

Key words subject competition; applied talents; laboratory; indepen-

dent colleges

1 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由普通高校按照新的机制、新的模式,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1]。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迎合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着力培养社会需求紧俏的专业人才。但是,不少独立学院复制母体高校的教学模式,并未结合自身师资和学生现状,依靠协办高校的专业优势越来越弱,迫于生存和政策压力,开始积极探索,实施教学改革,面向区域经济,着力打造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科竞赛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形式,它是以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知识,通过实践验证理论,通过理论促进应用,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这与独立学院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高度一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

1号)在“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一节中充分肯定了学科竞赛的积极作用。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学生参赛主体性不足 目前,独立学院大部分是依靠协办高校的师资来维持正常教学秩序,专业设置与培養模式与协办高校雷同,本部教师不了解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将适用于本部学生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另外,本部教师往往是“上课就来,下课就走”的状态,仅仅完成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互动较少,导致学生对专业课认识缺乏。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分数相对较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往往不能自主建立好知识体系,理论与实际脱节,厌学情绪较重。通过调查,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理论知识不扎实,应用能力较差,参加竞赛的信心不足。另外,常规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联系不够紧凑,占用学生额外时间学习新知识,加重学生负担。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对参加竞赛态度消极,呈现一种相对被动的参与状态,很难切实有效地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受益学生范围小 目前,一些高校为了参加竞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受到名额和场地等因素限制,难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另外,目前各类竞赛参赛门槛较高,学生基本上要通过层层预选赛后方可进入更高级别的比赛,被刷下来的学生就和竞赛没有任何关系,从而消减了竞赛积极性。这些方式使得竞赛培训受益学生范围大大缩小,更具有针对性,学科竞赛实际上变成个别参赛选手的“独角戏”,在学生中难以产生大范围影响,辐射作用被严重削弱。

实验室资源紧缺 高校实验室一般以本科实验教学为主要职责,随着学科竞赛规模的壮大,参赛队伍增多,对实验室场地、设备、经费等资源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增加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虽然有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实验室,但是随着竞赛队伍竞赛种类的增加,也明显捉襟见肘。

独立学院自有教师队伍参加积极性不够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主要由本部教师和自有教师组成[1]。本部教师与学生交流少,难以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来指导竞赛,难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自有教师大部分为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由学生直接变为教师,难免缺乏实践经验,而竞赛往往是综合实践,这对指导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提出很高的要求。另外,由于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学院对指导竞赛的鼓励机制不够完善,教师参加积极性不高。

3 完善建议

完善竞赛管理制度,建立竞赛培养体系

1)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并明确职责。竞赛是一项需要由学院主管机构、教师以及学生共同配合参与完成的活动,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系统中每一部分要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学院主管部门可以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针对师生制定合理的竞赛制度(管理制度、审批制度、操作制度、激励制度等),保证学科竞赛常态化发展,为参赛师生提供竞赛保障。

2)合理配套经费,完善竞赛奖惩制度。经费是学科竞赛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学院要提前规划好竞赛所需经费的预算、划拨以及申报管理工作。在对参与竞赛指导的教师和学生适当补贴和奖励的同时,也要对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指导教师进行相应处罚。对于教师所在部门,学院应该在教学考核中给予考核指标,如果在竞赛管理中取得优异成绩,要对部门给予奖励。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教师是学科竞赛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是竞赛团队的核心,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团队是学科竞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顺利实施的保证。鉴于独立学院自有教师的组成现状,学院必须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提高教师待遇,使优秀教师在工作中有归属感、成就感。针对指导竞赛的教师,应开展相应的竞赛培训与实践培训,创造教师与企业技术交流的机会,全面提升教师的应用水平与实战能力。

2)竞赛与科研相结合。科研与学科竞赛有着紧密联系,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作用显著。独立学院可以通过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实践、以实践验科学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年轻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科研项目,提高研究水平和实操水平;学生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融会贯通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将钻研精神和创新思维运用到学科竞赛中来。科研项目是对专业知识的纵向深化探究,学科竞赛是专业知识的横向整合应用,以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年轻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

打造学科竞赛平台,实现实践性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通过学科竞赛平台,成立专业社团、协会等,倡导团队式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模式,积极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良性循环,长此以往,为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力量保障。

1)大力开展专业交流和内部学科竞赛。独立学院应重视竞赛氛围的建设,要积极开展具有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多彩的学术沙龙、报告会、专家交流会等,使学生时刻走在学科前沿,让不同文化带动不同专业学生。各学科各专业也可以举办有专业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学院内部要定期开展与竞赛相关的活动,为后续竞赛的人才选拔和技术储备做准备。只要是与所学专业相近、与社会需求相符的竞赛,都可以大力开展,可以是学科内部、跨学科、跨系部之间开展比赛,也可以是参照国赛、省赛要求开展校内选拔赛。对于有影响力的或往届取得很好成绩的竞赛要重点培育,对一些影响力较小、学生收获不大的竞赛进行调整或取消,优化参赛项目。

2)鼓励学生成立各类专业社团,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团队合作能力。社团是由有共同爱好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学院审批,自发成立的学生团体。专业社团是学生团队合作实践的基本单位。一方面,一些院级的学科竞赛可以直接以专业社团为活动对象,专业针对性强,培育效果好;另一方面,一些专业性竞赛活动直接委派给相关社团组织承办,既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从主观上真正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主体性。

3)开放性实验环境建设。对于理工科一些学科竞赛而言,完善的实验设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独立学院可以以实验室为中心,为学生创建科研项目实验基地,构建开放式学科竞赛实验室。鉴于工作时间大部分为课外,学生应该能够自主使用实验室器材设备,以便充分投入项目。学院应该充分完善实验室器材,及时为学生解决研究阻碍。

4)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竞赛实践基地。随着学科竞赛规模逐渐增大,对实验室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学院可以积极与企业寻求合作,争取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共建创新实验室,不仅节约成本,还促进学生与企业及早接触,提前进行职业规划。与此同时,企业也可发掘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注入新的能量和血液。

5)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放大学科竞赛的辐射作用。学科竞赛要求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深入理解、挖掘和灵活应用,综合反映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通过学科竞赛,学院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由于学科竞赛有一定难度,未参加过竞赛的学生缺乏信心,参加的积极性不够高。学院可以将本科实践教育视作大工程,针对一部分具有影响力的竞赛开设以“探究性”“互动性”“实践操作式”为主的选修课,设计创新课堂,强制学生选修一门。选修课以竞赛题目为课题来研讨,学生分组提出方案、分析方案、实现方案,理论—实践—理论不断循环,以此循序渐进直到毕业设计。这有利于学生把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项目中,实现知识的自然迁移,提高学习的主体性。

4 结束语

事实证明,学科竞赛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效果显著。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学科竞赛,加强教学改革,以独立学院报名的参赛队伍在省赛、国赛中屡获佳绩,学生也在竞赛中不断提升自我,母校荣誉感不断增强。当然,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仅依赖学科竞赛,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探讨和实施,因此,独立学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晓波,鄢烈洲.关于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73-74,77.

[2]关伟,赵延廷,董诗琪.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99-100,106.

[3]陈文川,张丽拉,卢欣桐.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辅助载体下独立学院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务与金融,

2016(1):84-90.

[4]赵书朵,周云旭,陈云生.浅析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为例[J].实验室科学,2011(6):

4-6.

[5]滕鑫,张悦,唐颂超,等.高校实验室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管理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11-214.

[6]于保华,徐泽源,姚培锋,等.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58-159.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