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运用微信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8-09-01 09:29黄映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学习资源微信

摘 要 为了了解微信在大学生中的学习使用情况以及微信学习应用的可行性,采用问卷调查法,从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使用微信的情况、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情况、对于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调查所获资料为依据,分析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分享学习资源的可行性,同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微信;学习行为;问卷调查法;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6-0103-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with WeChat//HUANG Yingl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WeChat students in the use of the

learning and learning the feasibility of WeChat applications,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basic information, the use of WeChat, WeChat for the use of learn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factors shadow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students, to survey the obtained data as the basis, analysis of the use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o push the feasibility of learning re-sources shar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Key words WeChat; learn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survey; lear-ning resources

1 前言

微信的传播方式及时便捷、快速高效,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传播信息内容丰富而短小,符合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具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不同形式的信息传播,对学生受众相当有吸引力。且微信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包含大量有关知识与学习资源,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目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证研究和教学实践才刚刚兴起。为了发现微信在学习应用中的可能性,通过调查微信使用者的使用行为和目的,尝试在这中间发现影响利用微信推送分享学习资源的原因,找出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以此来提高学习者零碎时间的学习质量。

2 研究设计

研究目的 微信作为当前使用最廣的交流软件,具有及时便捷、信息推送准确等特点,可以将其合理地应用到教育行业中。但在实际应用中,对该内容的研究较少,导致微信在教育行业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大学生利用微信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对于微信用于学习的态度,发现利用微信开展有效学习的影响因素,寻找现阶段微信运用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利用微信推送分享学习资源的可行性,以便为大学生运用微信学习、促进专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微信在学习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从而使提出的建议更具有针对性。

问卷设计 为了全面、客观了解利用微信开展学习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本研究自行编制《微信以及学习应用可行性调查问卷》。在设计调查问卷前参考问卷设计的相关资料,为问卷的制作做了充分准备;阅读相关微信学习应用的研究成果,对相关研究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先后征询相关人员,在此基础上确定问卷调查的内容[1]。本次问卷从四个维度进行设计,分别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调查对象使用微信的情况、调查对象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情况、调查对象对于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以此来研究利用微信开展有效学习的可行性,以及利用微信推送分享学习资源时应该注意考虑的事项。

问卷的发送与回收 本次问卷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通过大学生群来发出问卷,通过问卷网站进行采集和统计。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61份,除去废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30份,回收率约为91.4%。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使用微信的基本情况

1)对微信操作的熟练度。现阶段的人对于微信都有一定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72.1%的使用者表示比较熟悉,26.4%的使用者表示一般,只有1.5%的使用者表示不熟悉。可见,调查对象对微信比较熟悉,能够有效利用微信的各种功能。

2)利用微信所开展的活动。对于微信的各种功能,使用者主要开展什么活动,调查如图1所示。可见,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微信主要是一个社交软件,用来聊天和玩朋友圈。

3)关注公众号的目的。微信是一种集通信、娱乐、服务、学习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工具,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判断大学生是否有效使用微信的主要标志。学生除了利用微信进行社交活动外,还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用于查看订阅号。大学生对微信内容关注范围广泛,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不仅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时尚的普遍特征,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人会利用微信公众号来来开阔眼界和丰富见识,这也正说明了公众号不但非常受到使用者的欢迎,更能为人们在所处领域提供好资源。

4)查看微信的频率。大学生对微信的喜爱,不仅表现为使用人数众多,还表现在查看微信的频率。有38.8%的使用者表示有更新就会查看,有34.2%的使用者表示每天利用固定的时间查看,有17.9%的使用者表示偶尔打发时间才会去看,只有9.1%的使用者表示基本没认真看过。从调查得来的数据看,不同人群根据自身对微信的喜好程度,观察的频率存在一定差异,但大多数人在对微信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都会对微信的内容进行查看。这说明大学生不仅处于长时间微信在线状态,也表明微信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使用微信进行学习情况

1)利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9%的使用者表示经常利用微信进行学习;81%的使用者表示有用微信进行学习,但不是经常性行为;还有5.1%的使用者表示从来没有用微信进行学习。可见,虽然微信的使用范围很广,但是利用它进行学习并不是一个常态的现象。这说明微信在大学生群体的定位中,学习功能并不占主要地位,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微信的学习应用仍处于尝试阶段。

2)利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时间分布情况。由于调查对象大多为高校学生,大学生的时间相对充裕,因此在各个时间段都能看到他们利用微信进行学习,但各个时间段的应用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如图3所示。其中晚上应用得较多,特别是19—22点之间占到76.5%;其他时间的应用相对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学生而言,白天各种学校性学习和活动占据他们的时间,19点之后才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因此,如果微信公众号将推送信息的时间定在每晚19点后,订阅者的参与度也会提高。

3)微信产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微信产生的学习效果,调查者的意见如图4所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微信应用到学习当中存在很多优势,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这一点得到大多数人赞同,此外还能提供丰富资源、解决难点、提高效率等。但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将微信应用到学习当中,很容易被其他内容所吸引,从而忘记原本的学习目的,不利于自己的学习。

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1)对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态度。调查对象对微信学习的态度,有10.1%的调查者完全认可微信可以在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使用;有32.7%的调查者认可微信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有53.6%的调查者对于微信的学习作用保持中立的态度;有3.6%的调查者对于微信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持反对意见。几乎一半的调查对象表示对微信的学习利用将持中立态度,但也有一部分人对此表示有信心,认为微信在学习中还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

2)利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时间长度。对于利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时长,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学习者认为时间最好控制在三分钟以下,有72.1%的学习者认为微信学习最佳时长是3~6分钟,有16.7%的学习者认为6~10分钟为宜,只有2.7%的学习者认为可以10分钟以上。微信打破了学生坐在书桌前或电脑桌前的学习习惯,学生往往用课间休息或夜晚入睡前的时间阅读微信,利用短暂的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积累[2]。

3)影响微信学习应用的因素。在利用微信进行学习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内容无疑是主要的影响原因,包括内容不新颖、资源少、题目老套等;另外,网速慢和微信本身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微信的学习应用。可见,推送信息时,需要设计一些能引起学习者兴趣的内容,使他们能自觉地投入学习中。

4 研究结论

微信在高校学生中使用率很高 微信在当下大学生中的使用率很高,说明“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这种价值定位,得到大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同。不仅表明微信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微信应用于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撑。相信微信传播信息的丰富性和交互渠道的灵活性,蕴含着无限学习功能开发潜力,值得教育工作者加大对微信学习应用的正面影响和引导[3]。

学生熟悉微信功能并习惯定时查看微信内容 微信为大学生免费提供了参与社交、获取新知的新平台[4]。绝大多数大学生不仅使用微信,而且熟悉微信的各项功能,喜欢利用微信聊天、刷朋友圈、参与群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乐于分享有用的或有趣的信息,为利用微信推送学习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查阅微信的习惯,而且喜欢在晚上利用微信进行各种活动。

喜欢关注能提供有用信息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精准的信息推送功能,调查也显示,有76.9%的调查对象有查看订阅号的习惯。他们关注公众号的目的也比较明确,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比较关注。大家最喜欢的公众号的特点也是内容实用,希望从公众号中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对微信的学习应用态度较为谨慎乐观 对于大部分使用者来说,微信只是一种社交和娱乐工具,真正认可并有效地利用微信进行学习并不是很普遍,超过一半的使用者对于微信应用于学习的态度还是比较保留的,利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意识不是很强烈。当然也有32.7%的使用者同意微信学习的积极作用,会利用微信进行工作交流,说明大学生对进行微信学习在行为上是可以接受的,心理上并不排斥,这也给微信学习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影响微信应用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内容 从学生的需求角度来讲,影响微信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内容不新颖、有用资源少且不配套。现实是目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学习资源比较少,真正与大学学科专业相关的微信学习资源更是相当匮乏;同时,微信的学习资源类型比較单一且局限化,涉及面过于狭窄,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的主要原因[5]。

微信本身缺陷限制学习应用 利用微信公众号虽然可以跟平台进行交流,但也仅限于简单的回复等,这并不利于学习者解惑。并且,公众号发送的消息数量和容量受到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推送学习信息的数量和容量。在利用微信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但平台与用户之间缺乏合理的互动,会影响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5 微信的学习应用策略

明确学习类微信公众号的定位 在微信平台的学习应用设计中,定位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各种学习类型的微信公众号都处于起步阶段,有时为了博取更多的阅读量,编辑会刻意使用一些吸引眼球的标题以及娱乐性强的内容,反而造成公众号内容看起来凌乱不系统。建议学习类公众号的目标要精确定位,避免内容过于宽泛、大而不精,无法形成知识体系[6]。

加强内容审核,确保其准确性 调查中受访者多次提出一些公众号中的内容错误率太高,导致其对微信内容只能采取将信将疑的态度,甚至戏称“微信就是微微信”,严重影响学生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欲望,这是学生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学习的巨大障碍之一。为了保证信息质量,建议通过微信发布学习资源的公众号形成制作团队,有专业人士对推送的信息进行严格筛选,加强内容把关,尽力避免错误出现;同时对信息进行精心设计与编排,帮助学习者可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保证信息传播的质量。

形成固定的信息推送周期与频率 学生查看微信时间比较集中在晚上19点之后,特别是19—22点之间。学习资源推送的时间可以固定在晚上形成规律,使学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新发布的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当然,微信平台的内容推送频率也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对于用于学习的公众号,适当减少资源发布的时间间隔,如果做不到每天一推,至少也要每周一推,保持推送频率相对平稳,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学习内容应短小而表现方式丰富 调查显示,微信使用对信息的时间耐性较低,大部分学生认为微信内容的最佳观看时间是3~6分钟,这就对推送的学习资源提出更高要求。要对知识内容进行恰当划分,细化成知识点,以短小实用的内容组块来组织学习内容,内容最好不要超过六分钟,形成系列化,保证其内容具有连贯性。另外,学生在利用微信进行学习时,容易由于学习资源的形式单一而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送学习信息时,内容要新颖,表现形式也要多样化,可适当加入一点儿娱乐元素,丰富其表现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管理,减少学习的随意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通信工具,手机的功能越丰富,学生就越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大多数学生的自制力本就不高,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学习,如果缺少必要的学习引导与管理,容易造成学生的随意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促学和督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助学信息,对于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加以引导与帮助,如推送辅导信息、增加自测题目,或设置学习时间提醒,协助制订学习计划,发布带微信语言特点的学习鼓励等,为微信用户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情感支持和约束性服务,迫使学习者加强自我学习管理,确保有效学习的顺利开展。

建立交互,增强学习黏度 信息交互是微信最基础的功能,在推送学习资源的同时,应在学生间发起群聊,把对某一话题或知识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加入群聊中,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使他们都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交流互动中,可以增强趣味性,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使学习者有更为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精彩的评论内容也可以吸引更多学习者关注微信课程,提升微信用户与平台、资源、教师之间的黏合度,从而使微信的社交技术和协作学习活动有效整合起来,提升学习黏合度和连续性。

合理利用微信小程序等新功能 微信平台也在不断推出新的功能,如小程序和微信实验等。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须安装卸载,这给很多教育开发者带来机遇。而微信实验可以发现好友关注的热点以及感兴趣的内容。这些新功能该如何与教育融合,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对于学习者而言,需要他们共同参与体验。

6 结语

微信是近年来热门的社会软件之一,微信在学生中的应用已十分普及,这让利用微信进行学习成为可能。虽然微信在教育应用中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本着遵循定位清晰、内容科学、资源丰富、灵活互动和服务人性的学习设计原则[7],将微信转变成为传播学习资源的主要阵地,变成为帮助大学生成长的工具和师生之间开放式交流平台,还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黄映玲.微课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0):29-33.

[2]李江滨,胡静瑜,巫媛.大学生通过微信课堂订阅号获取知识的调查研究[J].教育观察,2016(10):95-96.

[3]蒋丹,陈静,赵英.微信对首都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7B):199-201.

[4]张文春.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及有效利用对策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7-101.

[5]鄭志群,张瑛,王景.海口市中小学教师运用微信学习的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72-74.

[6]苗宁.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36-140.

[7]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6):34-41.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学习资源微信
微信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O2O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