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统图形介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途径探究

2018-09-03 07:09谭有进
大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壮族艺术设计图形

谭有进

[摘 要]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无法回避教学特色和学科本土化、民族化发展的问题。该研究以壮族传统图形介入专业教学的形式,实现以内容或文化底蕴引领操作技能教学的尝试,探索地方性、民族化传统文化介入现代设计教学的途径,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学科创新发展。

[关键词]壮族;图形;艺术设计;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7-0030-03

图形设计是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设计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形成专业教学的学科特色极为关键。是一如既往地在设计原理、方法上精耕细作,还是在设计、应用内容上赋予本土化、民族化特色,这是设计教育创新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艺术设计的工具化属性局限之下,在图形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如何找到民族化、本土化的表达,如何在设计项目中依托传统文化来实现设计主题,“让历史照见现实”,引入民族图形设计等相关内容不失为有益的尝试。

传统的图形设计教學是单一图形的创意,抑或是基于某一图形的推演使用,例如VI系统设计中的象征图形设计,而设计教育的体系化教学方式对内容提出了系统化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壮乡地区强调以壮族“那文化”为中心的民族文化体系,以体系而非个别、以运动而非静止、以体系完整的内容来适应系统化专业教学的需要,有助于专业教学的创新。

一、专业教学无法回避能力提升问题

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不应仅仅关注设计原理、技法的传授,还应该对设计过程中的内容予以关注。

(一)内容建设可向体系化、特色化发展

相对于汉族传统图案纹饰的研究、应用深度而言,壮族图形资源还处于松散、零碎和初级的状态,欠缺系统的体系整合。虽然目前对壮族图形的研究力度在加强,但大都是对壮族图像单一类型的外在特征和设计应用进行研究,如对铜鼓纹饰或是壮锦纹饰的关注,而少见视野宏阔的分类和体系完备的建构。实际上,以往这一研究领域切入点大都以共时性为主,横向比较太多,而恰恰忽略了历时性的维度,没有抓住造物文化基于生产方式衍生的特点,即没有把纵向的比较结合进来,尚未建构成一个庞大的壮族图像体系,因而无法凸显出服务于艺术设计教学应有的学术价值。

(二)设计研究可向民族化和地域性倾斜

艺术设计无非是通过设计手段来满足设计对象在功能实现和艺术表现上的需求。换言之,设计也就是将现实需求与历史文化进行有机联系,通过一个“两可”的图形(或形象)设计来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从设计思维方法看,其过程也就是提炼(由复杂到简单)与推演(由简单到复杂)两个步骤。但是,基于壮族图形、图像的设计方法研究,关于民族化和本土化方面的不多,运用地域性学术成果支撑的也少。

(三)学科发展可向特色化和国际化努力

以往的图形设计教学主要还是停留在一般性的思维训练上,没有体现出“文化为魂、图形为象、分段教学、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这就导致了图形设计教学游离于标志、招贴、包装和书籍设计等主干课程外,既无法形成学科体系化合力,也与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国际化一流学科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民族化设计是特色教学的大势所趋

目前,除了缺乏对民族化的设计思维方法的推重之外,对设计教学内容的重视不够,针对“壮族图像资源的提炼与推演”的实践也不多,提出“文化为魂,内容为引导”的也鲜见。如果能把“壮族图像体系、民族化设计方法、实训项目进课堂”三者结合起来,就容易产生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教学效果。

(一)全球化和多样性的语境,凸显出现代设计的本土化、民族化表达的重要性

多样性议题并不始于当代,但显然只有在全球化的当下,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文化多样化的重要性才愈加凸显。世界近现代历史确实更多地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强势扩张,而发端于西方的现代设计,也毫不例外地打上西方文化的深深烙印。但全球化下的文化发展,并非只有压制和同化。因为全球化也激活了本土化,既使不同文化之间拥有更多体认、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凸显出各区域文化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特殊价值,又引起了社会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注,设计业界由此而呈现出本土化、区域化与全球化、产业化齐头并进的态势。可见,在全球化和多样化语境下,本土文化和民族传统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体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而民族传统图形元素的参与,又在其中起着媒介、载体的作用。

广西壮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盟桥头堡的地缘优势得天独厚,艺术、设计和教学实践上的文化取向具有风向标意义。同时,如与备受关注的壮族图像谱系等本土、民族美术资源的开发、运用的联系更加密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和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将难以估量。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北部湾战略等时代语境下,从设计教育的课堂出发,强调本土的、凸显壮族传统文化的设计语言风格,通过设计实践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设计策略,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图形设计的本土化与民族化,能实现市场取向和文化取向的有机结合

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和卡尔西的传播学理论,对艺术设计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艺术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根据设计意象对视觉元素进行挑选、变换、组合,将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关联、编码,使之形成特定的符号系统后再向大众传播。

如果把视觉传达设计看作是人类思维表达的一种特定手法,图像、图形和文字等各类符号即是人类信息传播交流的不同载体,是受众实现信息交流的基础,可以把它们统称为“此物指代彼物”的“符号”或“标志”。 长期以来,图形设计一直被认为是艺术设计相关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不管是标志(品牌形象)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和书籍设计,都主要通过图形语言象征性地表现抽象观念。服装、产品和动画等设计也不能例外。也就是说,图形设计是实现本土化、民族化表达的主要手段。因为图形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设计之魂,图形就是设计主题和社会受众间的沟通媒介。

在文化交流频繁和设计项目日趋增多的当下,区域化、民族化的符號系统特有的精神内核和文化特征,是成功地实现信息传达和观念劝服的依托。因此,图形设计的提炼环节是依据一定的逻辑把壮族图形元素的内在进行提纯、集聚,而推演环节则是在提纯基础上赋予图形新的含义和样貌。如此,才能推陈出新,由传统步入现代,由民族性而至世界性,兼顾市场和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性地传达特定文化主题。

(三)建构主义和项目实训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建立以内容引领教学的创新模式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要在学科教学上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就必须在重视对汉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系统地发掘、整理壮族传统文化,充实图形资源宝库,建立独特参照体系,归纳造物设计思想,进而形成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模式,以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此外,引导特定文化主题的实训项目进入课堂,开发基于网络传播的慕课课件,也能提高学生对本土图形资源与设计主题结合的兴趣,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这些对设计学科的特色发展和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土化、民族性内容的介入是形成学科特色的创新尝试

以一个少数民族图像系统贯穿一个学习主题,时间跨度大,涉及课程多,极不寻常。初步的考察表明,此类尝试此前未被发现。它作为艺术设计中本土化、民族化表现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备受关注的文字语言、色彩语言、材料工艺语言的民族化表现密切相关。申请者坚信,由壮族图像谱系介入图形设计的尝试必将带来全新的设计风尚。

(一)以本土化内容引领教学活动

首先,壮族图像谱系化的成果,将为本土化的艺术设计梳理出一个层次分明的符号系统和门类齐全的图像资源库,为本土化的设计实践提供强有力支持。比如,首先提出壮族图像谱系的框架,试图以多种方式解读壮族传统图像符号,不断地把壮族图像符号的系统化研究推向更前沿,其研究具有前瞻性。其次,把谱系化图像引入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可以在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细分课程中形成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丰富教学内容和表现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浓郁的民族化风格。如此,力争在图形设计与设计现实联系乏力这一难题上有新的解决方案,对于本土化设计的校本课程建设和研究而言,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再次,本土的、传统的视觉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灵活应用,不但使设计主题呈现民族化,而且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和社会大众中得到更便捷的应用和传播,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流传有序和传承绵延。同时,基于慕课、基于网络传播的课程开发,也是本土化、民族化的专题教学最能体现社会效益的价值所在。

近年来,随着艺术设计民族化探究的不断进展,借助全新的图形设计在学科内作用的框架,可以观察到壮族传统图像包括图形在内的谱系化表现和区域化分布的一些线索。因此,只有借助学科成果建立一个个具体的、微观的教学案例考察,深入细致地揭示各图像类型的内容属性和风格特征,并在更高层面和体系框架下进行统一处理和解释,才能推动基于壮族图像资源应用的设计教学研究的具体化、精细化,进而在设计教育中产生更大价值。

(二)以规范化操作形成科学体系

教学创新有时候需要科研成果的支撑和规范化的操作。除了需要对浩如烟海的壮族图形图像进行分类整理,从载体、内容、功能和时间等不同角度进行观照、分类,还要从内容涵义上进行区分,从设计应用上进行梳理甄别。这样既可以得到图式上的直接应用,又可以得到一种设计思维上的方法借鉴。

一是壮族典型图像符号在设计应用中介入途径的考察。如此尝试,不光关注历史、文化的远端(壮族传统图像),也要考察现实的、商业的近端(设计项目应用)。近年来,南宁国际民歌节、武鸣三月三等文化活动,以及南宁江滨公园铜鼓广场、广西田阳县“壮城”等建设项目,其宣传推介均离不开对壮族图像符号体系的借鉴应用。因此,考察图像符号对设计项目的介入途径,可为本土化设计和学科特色教学带来一般性的借鉴思路。

二是壮族图像谱系影响图形设计课程教学的途径、方式研究。其影响可分为不同阶段。初级阶段为感性认知,比如学生到博物馆现场参观和资料收集、临摹。中级阶段,即在标志、招贴、包装和书籍设计等课程中的实际运用阶段。高级阶段,能整体认知壮族图像谱系,娴熟地将某一民族或区域图像符号应用于相应的设计项目,形成步骤清楚的作业思路或者定型的设计思维方法,主动、自觉地肩负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探索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并为服装、动画、陈设品、建筑艺术、公共艺术等设计领域的教学提供方法借鉴。

三是形成对设计学的体系化认知和驾驭,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每个教学个案都有其独特的差异或特点,重要的是透过个案寻找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条分缕析,形成体系,并用规律性指导设计实践和课堂教学。只有建立系列的个案考察,才能将图形设计教学的研究引向具体化、微观化,将教学难题的探讨分解为一个个可操作、可改进的步骤,才能使更高层次的比较具备一个坚实的基础。传统教学主要侧重于内容传授,而对课程内容的探究、归纳和应用关注较少。实验教学方法的介入,就是用实训项目验证课堂内容,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僵化的缺陷。

(三)逐步形成专业教学特色

寻找壮族图像谱系介入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实现途径,探究其规律性,改变以往灵感性、个体化的经验指导和理论归纳乏善可陈的局面。探索壮族图像谱系在图形设计课堂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形成层次分明、步骤清楚的操作规程,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个人天才式的、随意发挥的教学方式。同时,形成针对性教材,构建基于慕课应用的多媒体课件体系,通过慕课平台增强壮族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除了侧重于图形设计课外,还为标志、招贴、包装、书籍等设计由低到高的分层教学提供指导,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增强对其他相关学科的辐射影响力。同时,改变以往因外来教材与本土文化联系不紧密而造成“水土不服”的尴尬局面。

尝试以全新教学框架应对专项教学难题。如果以一个“传统图形—当下传承—未来设计”的框架来观照设计任务,就可以尝试在当下把传统资源加以消化,以满足未来的设计需求。要想未来走得更远,就要把目光投向更久远的历史。例如,把图形设计教学分为感性认知、应用变形和二次抽象等阶段,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犹如把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相应地分为一维(端点)、二维(宽高)、三维(立体)和多维(时空)这四种类型,以壮族图像谱系贯穿其中,形成既相互对立又自成体系的分段式创新教学方式。还可以运用实验法和类比法,对壮族图像谱系介入图形设计进行对比论证。这也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从某一图像体系应对设计主题的思维方法和驾驭能力。通过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局部到系统的方法学习,学生不但能受到壮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能掌握系统化的作業方法,增强专业自信,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壮族图形资源内容丰富,结构复杂,需要作充分的田野调查、资料收集、确证研究和理论归纳。这不但要从民族学社会学的源头上解读壮族图像图形,更要从设计应用的角度建构学理可信的学科体系。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的嫁接,除了内容的完备外,如何把壮族图像资源中的特定对象提炼、转化为设计目标,如何从图形材料升华成视觉艺术,如何把功能与艺术、市场取向和文化取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何把生涩的学术研究变成生动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进一步探讨。由于教材可以使研究成果得到较迅速的转化和较稳定的传播,并取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因此,教材的创新编写也是设计教育创新需要着力关注的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蒂莫西·萨马拉.设计元素:平面设计样式[M].齐际,何清新,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7.

[2] 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 黄柏青.设计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4] 柯政.“双一流”中的课程建设:上海纽约大学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6(13/14):53-56.

[5] 侯治富,安琪,侯睿智,等.对慕课建设路径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6(6):63-65+86.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壮族艺术设计图形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壮族山歌
分图形
找图形
书封与现代艺术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