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合作”顶岗教育实习指导程序设计

2018-09-03 07:09邓可何蜀黔王平瑞
大学教育 2018年7期

邓可 何蜀黔 王平瑞

[摘 要] 本文基于“U-S合作”模式,针对生物专业师范生顶岗教育实习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U-S合作”教育实习指导共同体的构成,并设计了生物专业师范生顶岗教育实习前和教育实习中的“U-S合作”指导程序的具体流程。

[关键词]U-S合作;顶岗教育实习;指导程序;生物专业师范生

[中图分類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7-0052-03

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自2010年开始,我国为了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正式开展“国培计划”。国培计划包括多种教师培训形式和手段,生物学科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就是其中一种重要培训形式,即组织优秀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教育实习,置换出在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当今,顶岗实习-置换脱产研修已成为一种双赢的施教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生物专业顶岗教育实习解决了师范生实习时间短、上课次数少、实践机会少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通过顶岗教育实习提高生物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搭建大学与中学的合作指导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中小学联合”(University-School Joint)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教育研究模式,主张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联合起来,互取所长,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发展。由于大学指导教师和中学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中各有所长,因此“U—S合作”教育实习指导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U—S合作”指导模式是师范生顶岗教育实习的要求

教育实习是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实习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大学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与中学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联系甚少,基本上属于各自作战,互不干涉的状况。因此,生物专业师范生的顶岗教育实习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指导教师无法跟岗指导,指导力度不足

由于“国培计划”生物学科置换脱产培训的特殊性,受训教师多来自于农村中学,师范实习生与受训教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置换。顶岗教育实习的大多数实习校地处偏远,且实习地点较为分散,而由于大学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的实习生相对较多,无法进行跟岗指导,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等方式,对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远程指导,指导内容不准确,指导反馈不及时,指导效能不高。

(二)中学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不够全面

由于生物学科顶岗实习学校多为偏远落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生物学科教师常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导致了实习校指导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够先进,教学方法较为陈旧等问题。因此,实习校指导教师对生物专业实习生进行的指导往往偏向于基本教学规范、教学流程和班级管理等方面,而对于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前沿学科教学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则较为欠缺。

(三)指导师范生的时间安排不稳定,指导未连续化、系统化

在生物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期间的指导工作中,由于实习校指导教师和大学指导教师同时也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对师范生的指导工作主要安排在课余闲暇,指导时间杂乱、不稳定,指导内容未系统化、连续化。

(四)实习结束后的评价过于主观,没有完善、客观的评价程序

在顶岗教育实习结束阶段,实习生的实习成绩,通常是根据实习校指导教师和大学指导教师两方面的评价来进行最后评定。评价过程中,大学指导教师及实习校指导教师各自独立,对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打分评价,二者的交流协商较少,教育实习评价不够全面、客观。

二、“U-S合作”教育实习指导共同体的构建

“U—S合作”教育实习指导共同体主要由大学指导教师、置换受训教师和实习校指导教师三类成员构成。大学指导教师,有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具备丰富的教育实习指导经验,但教师数量较少;置换受训教师和实习校指导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但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构建“U—S合作”教育实习指导共同体可以使三类教师取长补短,各尽其能。

“顶岗实习—置换脱产研修”是一种新型的“U-S合作”方式,它是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教师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结果。按照“国培计划”置换脱产培训的要求,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高师院校和中学搭建“U—S合作”平台。

三、“U-S合作”模式师范生顶岗教育实习指导程序

(一)“U-S合作”模式教育实习指导的理论基础

赖建权在《教育实习指导老师胜任素质初探》中提出,实习校指导教师应参与到实习生的指导培训当中,与大学指导教师一起制订相应的指导计划,以此统一培训指导方向。美国东田纳西州的《教育实习手册》中也提出,实习生每周应提供至少一次书面及影像资料,地方校指导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应对上交资料进行分析指导。邱锦昌在《实习教师教育实习辅导制度之探讨》中提到,对于教育实习的目标,大学指导教师与实习校指导教师存在不同看法,在相互的指导期望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实习开始时,应进行大学指导教师、实习校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三方会议,确定指导方向。因此,教育实习中要建立“U-S合作”指导。

顶岗教育实习是实习生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这要求“U-S合作”指导要涵盖实习生的学科知识、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教学规范和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而对于“U-S合作”指导共同体来说,只有制订具体的工作流程和详细任务分配,才能进行全方位有效的指导。

(二)生物专业师范生“顶岗教育实习”前的“U-S合作”指导程序设计

由于生物专业师范生进行“顶岗实习”教学实践时间长,师范生需独立承担若干班级的教学工作。因此,在“顶岗实习”之前,应先进行教育见习,为“顶岗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师范生教育见习又可以分为:讲座学习、优质课视频观摩、实习试讲和实地观摩四个阶段。“U-S合作”指导共同体各成员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指导。具体指导流程如图1。

1.讲座学习。在正式开展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之前,由“U-S合作”共同体进行协商,从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规范、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出发,为实习生举办专题讲座。大学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立足于专业学科优势,在讲座中主要承担学科知识和教学设计的内容,而置换受训教师则承担教学技能、教学规范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

2.优质课视频观摩。通过优质课视频展示,给师范生提供课堂教学的示范,并通过“U-S合作”共同体对优质课进行评课议课,使实习生从具体的实例中获得教学的经验。

3.试讲指导。师范生在正式教育实习前,应进行模拟课堂教学。试讲指导主要由大学指导教师承担,重点对学科知识、教学规范进行指导,而置换受训教师则可侧重于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

4.示范课指导。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置换受训教师进行示范课教学,重点演示教学技能、教学规范和教学设计等方面,大学指导教师带领实习生进行示范课的评课、议课。

(三)师范生“顶岗教育实习”中“U-S合作”指导程序设计

在师范生顶岗实习过程中,“U-S合作”指导共同体将全程对实习生的教学实践工作进行指导,促进师范生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U-S合作”教育实习指导的共同体中,实习校指导教师主要侧重于实地指导,通过给实习生上示范课,修改实习生教案,点评实习生授课过程,对实习生教学实践中的不足进行及时反馈;而大学指导教师则侧重于教育理论和专业学科知识的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教学实践前的教案设计、生物学科知识,通过对实习生的授课视频的点评,提升实习生的教育理论水平。“U-S合作”共同体各个成员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

由于生物专业“顶岗教育实习”存在实习地点距离远、实习生分散管理困难的特点,为取得最大实习成效,可采取大学指导教师巡回视察的方式,既加强大学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同时也增进大学指导教师与实习校指导教师的交流。而实习校指导教师则采用随堂教学指导的方式,及时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进行反馈和指导。

“U-S合作”的顶岗教育实习中的指导可分为常态课观摩指导、实习生备课(教学设计)指导、实习生上课(教学实践)指导和实习班级管理(主题班会)指导四个部分。

u常态课观摩指导。教育实习生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教学常态课的观摩,常态课的示范由实习校的指导教师担任,主要示范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规范。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则组织实习生对观摩课进行评课议课。

u实习生备课指导。在实习生正式上课之前,“U-S合作” 共同体要对学生的教案进行指导。实习校指导教师主要从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可操作性两个方面,对实习生的教案进行实地指导;而大学指导教师则通過远程指导的形式,对实习生教案中的学科知识进行重点指导,通过“U-S合作” 共同体协作指导,实习生反复修改,并最终完善教案。

u课堂教学指导。实习生课堂教学活动是教育实习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此环节的指导工作主要由实习校指导教师承担,实习校的指导教师进行实地听课、议课,并根据实习生的课堂教学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并针对实习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规范等多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则可通过远程观看学生的录像进行学科知识方面的指导。

u组织管理工作指导。它包含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和日常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实习校的指导教师主要根据学生日常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对实习生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同时指导学生代理班主任;而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则通过观看学生开展班会课的视频录像进行指导。

四、结语

“顶岗实习”为生物专业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平台,也为“U-S合作”教育实习指导机制和共同体的建构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国“U-S合作”模式由于合作理念的多元化、实施路径的多元化,现在“U-S合作”的模式已经不仅仅是U-S 合作,而向三元化的U-A-S (A指教育行政部门)或 U-D-S(D指区域行政部门)转变,甚至出现“U”“A”“T”“N”“S”(T指教研机构;N指非政府组织)等多元化合作模式。对于置换脱产-顶岗实习而言,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此外,由于每年置换脱产培训选拔的教师都有所不同,实习校也随之不断更改,因此如何保持“U-S合作”共同体的稳定性,调动“U-S合作”的共同体中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赖建权.教育实习指导老师胜任素质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31-133.

[2] Class.Edward C.Prescription and Election in Elementary-School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a in State Teachers Colleges[M].New York:Bureau of Publications 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1931.25-26.35.3.

[3] 邱锦昌.实习教师教育实习辅导制度之探讨[J].课程与教学季刊,1999(2):71-84.

[4] 张晓莉.美国教师教育中大学与中小学的体制与机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 朱洪翠,张景斌.国内U—S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实践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学研究,2013(5):15-18.

[6] 冯海英.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5(4):135-139.

[7] 滕明兰.从“协同合伙”走向“共同发展”:大学与中小学合作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22):62-65.

[8] 梁正瀚.教师教育U-S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当代教研论丛,2015(1):1-2.

[9] 王嘉毅,程岭.“U-S”合作及其多元化模式建构:兼述第五届两岸四地“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学术研讨会[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39-43.

[10] 张海珠.顶岗支教实习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30-32.

[11] 张海珠.合作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共赢模式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15-120.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