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探讨

2018-09-03 07:09王莉李卫星
大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果树栽培教学实践

王莉 李卫星

[摘 要]农科院校园艺专业的果树栽培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综合目前果树栽培学的教学现状,可通过制定实践教学日历、丰富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将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及开设校外实践课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高校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的培养方式,尤其要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既能巩固课堂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增加实践技能,成为真正有用的园藝专业人才。

[关键词]教学实践;果树栽培;银杏栽培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7-0077-03

果树栽培学是农业高等院校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研究果树生长发育规律、丰产栽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门应用课程。其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主要果树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能进行育苗、建园和进行果园管理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工作。这门课程由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组成,总论主要包括果树种类及地理分布、果树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态环境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果园建立、果园土肥水及花果管理、果园灾害及预防等内容。各论的内容主要是我国重要和常见的果树,如苹果、梨、葡萄、柿等的栽培历史与分布、栽培的主要种类和品种、苗木培育技术、栽植技术、整形修剪以及果实的采收与贮藏。从教学内容上可以看出,这门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操作性也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大量的实践环节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的内容,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然而,在许多本科院校中,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基地的大量缩减,以及青年教师对实践技能掌握不够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在教学中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大多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录像学习果树栽培学课程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对笔者近年来在果树栽培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的一些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本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果树栽培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

果树栽培学是园艺专业最早设立的骨干专业课程,我们学院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设置了果树栽培学课程,历经近40年的时间,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果树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上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的栽培理念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部分果树栽培技术及理论知识已经落后,有的甚至已经被新的技术所替代。譬如一些新的栽培理念,如现代生物技术、标准化与数字化技术等内容在果树栽培学的教材中均没有体现[1],这势必造成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果树产业的严重脱节。

(二)实践教学深度不够

虽然在现有的果树栽培学课程设置中有实践教学的内容,但以下几个方面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一是实践的课时少。没有充足的课时作为保障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上要求课程的讲解严格按照教学日历进行,但是果树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味按章节顺序讲解,就无法与果树的生产需求相结合,这势必脱离实践[2]。三是实践教学基地有限,实践材料较少,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很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满意的实践效果[3]。四是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够。由于现在高校聘用和引进人才的标准过于注重教师论文尤其是SCI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这就造成专业教师实验室的实验技能很强,通过认真备课并利用网络,他们可以轻松完成课堂理论的教学环节,但实验基地的实践技能却不是短期训练就能具备的。由于缺乏实践技能,教师往往把学生的实践课当成纯粹的体力劳动课,实践课仅仅局限于田间除草、施肥等工作,这不仅让学生对实践课失去了兴趣,而且不能真正接触到果树栽培的田间实践技能。这些原因导致实践教学浮于表面,缺乏实效。

(三)实践教学条件不达标

高校经费的投入更多是用于基础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用于改进教学条件的经费非常有限,有些高校甚至缺乏本科生的校内实验和实习场所,实验设备也得不到及时更新,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此外,在校外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学校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和基地,承担不了学生的实习费用;而企业和基地也容纳不了大批学生,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他们更担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由于技术操作不当,影响果园管理和生产质量。这些都大大限制了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

(四)课程的考核不注重实践能力

一方面,果树栽培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专业教师出题,闭卷考试的方式,且考核的内容大部分偏重于理论知识和课本知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背笔记、记知识点。另一方面,由于实践教学基地和材料的限制,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田间实践技能的考核,或实践技能的考核仅局限于某一项技能或多人一组进行,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考核方式就造成了得高分的学生往往毫无田间实践能力,学生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到底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技能而感到困惑。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亟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切实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方面掌握果树栽培学的技能。现笔者以长期承担的核用银杏栽培学的教学为例,探讨实践教学在果树栽培学中的应用。

二、以银杏栽培学为例探讨实践教学在果树栽培学中的应用

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木本裸子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在我国的大部分省市均有种植,尤其在江苏、山东、广西等地成为支柱产业。银杏种核因富含淀粉、蛋白质以及类黄酮等物质而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尤其是银杏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好,而且银杏树还具有寿命长、病虫害少、观赏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栽植在城市园林绿化、果园和苗木种植基地。

我院在20世纪90年代就在校园的教学实习基地内建立了银杏种质资源圃,占地面积约10亩,收集了银杏雌雄株品种约20种,银杏叶形、叶色、枝条变异等突变体株系10多种。银杏种质资源圃的建立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我们根据目前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实践环节教学日历的制定和实施

实践教学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根据银杏树生长的生物学习性和物候期,我们将实践教学的内容合理穿插到两个学期的教学日历中,将植物的物候期和实践的层次性有效结合。

如表1所示,根据银杏物候期特性,我们将教学实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银杏采收采后处理和银杏树的冬季修剪。我们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采摘银杏园内的种子,用水浸泡后,使用机械脱皮机分别分离和收集银杏外种皮和种核,外种皮晾干后可用于后续实验,种核沙藏处理,用于下一阶段的播种育苗实验。此外,我们组织学生对树体进行冬季修剪和施肥,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调节生长与结果。第二阶段为播种育苗和田间管理,我们组织学生将层级沙藏的种子催芽、消毒,并准备培养基进行播种育苗实验,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过程,并统计萌发率。让学生结合田间观察,识别银杏雌雄株,记录银杏展叶、开花、结实物候期,并根据结实量进行疏花疏果和田间水分和施肥管理。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全面掌握银杏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实践体系的设计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和内容多样化,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

由于果树栽培技术在不断更新,因此在课堂教学部分,不能仅仅讲述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还要不断充实新的知识点,将果树生产、科研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成果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果树栽培的现状。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践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设立小组长,并由小组长再将具体工作分配到个人负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又能进行个人考核。例如,在银杏播种实验中,每个小组分配40个穴盘,再由小组统一安排,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从种子的层积沙藏、消毒处理、催芽、基质的准备、播种,以及后期的浇水管理,一直到幼苗萌发等各个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讨论、确定播种时间进度和具体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实践的热情,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团队协调能力。

(三)以课题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将“教研结合”的思想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中,以课题为载体,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和对专业知识认识的深度,提高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独立思考制定课题方案和实施的能力。以银杏为例,银杏外种皮资源丰富,但绝大部分都被浪费了。但银杏外种皮中含有较多酚酸类物质,银杏酚酸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抑菌、杀菌、杀虫等作用,可应用于生产,防治多种农作物病虫害。根据银杏外种皮的这一特性,可以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选题进行分析,比如可以设立课题“银杏外种皮的分离和收集”、“银杏外种皮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和获得”、“银杏外种皮浸出液应用于园艺植物的抗病研究”等。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参加企事业单位的课题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论文,让学生从材料的获取,实验技术方法的设计和实施,实验结果分析以及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等多个方面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这种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四)实践教学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

长期以来,果树栽培学的实践课程都是在高校内的实验室或者实习基地进行,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才发现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工作中的实践需求脱节严重,他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重新学习实践技能才能逐步适应工作需求,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单位更希望招聘有工作经历和经验的人员,这对本科生的一次性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应依托企业,借助企业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可以根据果树栽培学的要求,学校和科研基地或地方种植基地共同协商,制定本科生的校外实践课程,做到资源共享。以银杏为例,可以与地方叶用或核用银杏种植基地建立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叶用银杏种植的关键环节,如苗圃的整地和播种前准备、播种覆膜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采叶和采后处理等。通过参与银杏播种的过程,学生可以掌握银杏幼苗繁殖密度、播种方式、间苗移苗以及田间管理等技术。这为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从事苗木种植相关工作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实践基础,真正做到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五)改进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技能

将考核改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考试和与田间实践技能考核两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比例,如理论知识占60%,实践考核占40%,也可适当增加实践的考核比例,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环节的考核,可以在以小组为单位评分的基础上,兼顾个人的情况进行打分。比如,在银杏播种育苗实验中,先以每小组40个穴盘中银杏种子的萌发率对小组进行打分,再根据个人负责的部分适度调整分数。田间冬季修剪、施肥等项目也可根据小组实施的情况打分,有小组长也可以对个人进行评分。而对于一些不容易操作的实践项目,如物候期的观察记录,则根据每个人的记录表打分。对于自主申报相关课题或发表研究论文的要鼓励并给予加分。任课教师最终根据各项实践的总成绩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对实践教学考核的改革,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三、结语

现代园艺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园艺专业人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尤其要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既能巩固课堂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增加实践技能,成为当今社会真正有用的园艺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郭莉,王栩楠,王菡,夏海兰. 大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努力培养行业尖端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12(Z2):53-54.

[2] 杜国栋,马怀宇,吕德国,秦嗣军,刘国成. 农业院校果树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15 (9):68-70.

[3] 赵玉辉,郭印山.《果树栽培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4):342-344.

[4] 何潔,周辉. 科教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J]. 中国高校科技,2016(4) :7-9.

[5] 刘贵芹.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0) :4-8.

[6] 赵彩平,范崇辉,韩明玉. 新形势下《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1( 19) :173-175.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果树栽培教学实践
果树栽培特点与果树管理措施分析
沼液在果树栽培中的应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浅谈影响北方果树栽培的因素与防治对策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果树栽培管理与盐碱地果树栽培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