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机遇与策略

2018-09-03 07:09杜立文贺桂欣
大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大数据高校

杜立文 贺桂欣

[摘 要]大数据时代,高校必须要有忧患意识,树立大数据思维方式,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向,完善高校互联网管理领导机制,成立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室,搭建区域性校际媒体联谊平台的方式,化“危”为“机”,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积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7-0105-03

现代社会,无论是国家的宏观运作,还是公民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大数据带给我们的方便快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人类必须加快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大数据的独特思维和崭新视角来观察和分析世界。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的交锋和较量日趋复杂和尖锐,新媒体(包括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网络等)和自媒体(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发展迅速,使校园信息生态和社会舆论等发生了重大改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体系在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更是遭遇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采取应对策略,化被动为主动,加强监管,规范管理,正确引导,切实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控权。

一、大数据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大挑战

现代社会,互联网、物联网、3D技术、移动通讯等行业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开放、包容、民主和进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

以往,我国意识形态主要借助于报纸、电视、杂志、书籍等传统传播方式,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毋庸置疑。随着现代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大多数人选择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来学习和交流,这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开始呈现出明显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每天扑天盖地的新闻报道、瞬息万变的舆情资讯、广而告之的娱乐八卦,夹杂着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以虚拟的自由、平等和宽松的宣传和表达方式,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不断地影响着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地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体系,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长期以来,在网络和计算机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占据着优势地位,社会主义的中国往往成为被力图“和平演变”的对象。大数据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让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爱恨交加,抱有敌意、怀疑和猜忌的态度和行为逐渐增多,他们不断地利用国家、民族和社会矛盾等敏感话题挑拨事端,制造纠纷。从国内来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攻坚涉险,思想波动和经济利益相互交织,改革阻力和发展难度空前复杂。因此,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使得意识形态阵地的较量日益复杂,西方国家意图改变我国意识形态的做法将会日益隐蔽。因此,谋求网络舆论主动权、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二、大数据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战略机遇

(一)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意识形态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它根源于社会存在,受人的思维能力、周围环境、接收信息( 含教育和宣传) 、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通俗地说,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意识形态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階级社会的一切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

在一定时期内,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其基本上涵盖了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艺术思想、宗教和哲学等,是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化的主体,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已成为了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重大关切。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讲话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应对“危”,同时必须把握“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分析,实时掌握舆论主导权和话语权、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才能直面精神和心灵;需要结合青年特点,讲好中国故事,这样才能使青年真正读懂中国和热爱祖国;需要深入反思,转换思路,这样才能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需要更多的理念、手段和路径创新,积极应对西方挑战,破解教育难题,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二)抓住大数据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机遇

“大数据”(Big Data)和机器智能化正在全方位地改变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思维和工作带来的重大变化。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项行为将产生海量的信息和数据。

顾名思义,大数据的“大”,彰显了海量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体现了信息之间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之间的网络支撑,传达的是对数据采集、搜集、整合的精准化掌控,表明了有效数据对所有合理用户的开放和共享。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处理和分析,可以科学判断和预测出人们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生活习惯、情绪表达和行为倾向,从而为实体存在的组织、机构乃至个人提供准确化信息,促进其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化。

思维是行为的先导。大数据是自然科学的技术与社会科学思维的完美契合,大数据的运用,折射出的是系统性、全局性、关联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的一系列的思维方式。大数据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宣传模式,树立和运用大数据思维方式,直面层出不穷的各类问题,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轨迹,理性剖析学生思想动态与国内国际因素的相互关联。大数据促使人们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从全局上通盘谋划,加强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的设计、部署和落实,尽可能地避免低效、无效和重复性工作,以减少各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前,数据还并没有成为商品,它仅仅只是追求结果的工具。现在,数据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时代,人们分析某种现象或问题,借助网络渠道,搜集海量信息,提炼相关数据,可以快速精准的完成任务。未来,数据将同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一样,被列入重要的战略资源库。

三、大数据时代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

“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这是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大数据、赢得新时代发展的战略主动指明的方向。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懂得如何用好大数据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宣传,这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时代必修课。大数据时代是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于意识形态教育而言,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面对挑战,高校必须有忧患意识,树立大数据思维方式,多措并举,迎接挑战,化“危”为“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向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科研中心和服务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切实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引领科技创新,促进改革发展,为社会培养优良合格的人才。

大数据信息时代,结合新形势,高校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培养一支既能掌握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技能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的一支队伍,才能坚定地拥护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实际和中国国情,以自身高超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敏锐性,坚守网络阵地,不断增强辨别真伪的能力,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网络平台。

(二)完善高校互联网管理领导机制

要加强数字信息化建设步伐,实施中国本土的大数据库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促进互联网用户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2017年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并在2017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新媒体和自媒体在高校发展风起云涌,一方面,它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丰富了网络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在校园内部,网络上依然存在低俗色情、虚假谣言、营销诈骗、传销赌博等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这给很多学生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此,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高校也要建立、完善和细化校园互联网管理领导机制,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校园文化,维护良好的校园网络生态。

(三)成立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室

无论是国内外的经济动态、政治新闻和外交风波,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都会成为引发师生关注、讨论和辩论的对象。早在2010年,由“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改版升级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作为一套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开辟了国内利用大数据进行舆情监控和分析的先河。实施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是专门对师生在互联网上的比较有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进行监视和预测。通过对网络跟帖、校园网社区、论坛、微博、微信、博客、QQ、公众号等网络载体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寻找相关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有效地了解和掌握高校師生的舆论动态,全面、及时和准确地采取应急处理机制,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四)搭建区域性校际媒体联谊平台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是典型的校园媒体联谊组织,是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国内 63 所重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的,但是在多数普通高校里,这种联谊组织是相对稀缺的。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产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都在积极推进一体化进程。2017年5月,京津冀大学科技园联盟成立,它是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企业孵化和产业培育的核心平台。其实,不仅相邻区域之间,即使是同一区域之内,各高校完全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立足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原则,大力开展校园媒体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当然各高校要大力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人员支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实地实际调查和研究,将理论教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和客观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明辨是非,拓宽视野,留下自己无怨无悔的青春印记。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居于指导地位,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必须紧随时代发展,理性分析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危”与“机”,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特征有效结合,扬长补短,充分利用和发挥大数据搜集、分析和预测功能的优势,优化意识形态教育的实现路径,不断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切实提高对西方意识形态侵袭的抵御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吴家庆,曾昌杰.大数据与意识形态安全[N].光明日报,2015-10-14(13).

[3] 杨永志.互联网条件下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4] 人民日报刊文谈“高校需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EB/OL].http://edu.qq.com/a/20140906/010373.htm.

[5] 习近平: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09/c_1122084706.htm.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大数据高校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