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肢体动作表达方式浅析

2018-09-03 07:09郝晓艳
大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英语

郝晓艳

[摘 要]文章从西方传统的分析性思维和客体思维入手,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详细研究在这两大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英语中常用的肢体动作表达方式的特点,以此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英语;肢体动作;分析性思维;客体思维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7-0117-04

一、西方分析性思维模式简介

1964年颁布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学校教育中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大力调整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开设外语课的语种比例,至今已有五十余年,随着英语教学在国内越来越普及,对英语语言及思维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迄今为止,国内的相关专家与学者对这方面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是促进思维、巩固和传达思维成果即思想的工具,由于中西方思维的差别,导致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截然不同。本文主要在这一宏观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在西方思维的影响下,英语中常用肢体动作表达方式的特点,以此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关于西方思维,人们普遍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奉行天人分离,人与自然是主客观对立的,这一思想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石,导致对个性、理性的强调与追求。因此,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呈现出以下特点:认知性、分析性、逻辑性、实证性、精确性,等等。这与他们自古以来开放的海洋环境有关,他们擅长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寻求物质元素。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自然科学发展迅速,为了认识构成事物的细节,分析性思维把自然界分解为多个部分,并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从它们的特性、形成的原因和结果等方面逐个加以研究,这就是分析性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对近代科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分析性思维模式的特点有:把物体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从情境中分离出来,根据其性质进行归类,使用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去解释或预测物体现在的状态和未来的发展。与之相对的是整体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把物体与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擅长使用直觉推理,辩证思维,寻找冲突对立面的中间点。周志培教授在他的《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一书中提到,东方人偏向整体综合性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则偏向分析性思维方式。

二、西方分析性思维模式影响下英语肢体动作表达方式的特点

在西方分析性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人们用英语描述某些动作的时候,要将一个动作拆开来表达,最典型的就是表示“打”的一系列词。汉语里描述打这个动作的时候,只要以手举、挥、击、进入等为主,或独立或连贯的动作都叫打。而描述打的方式一般要加方式状语,如用手掌打、使劲地打、连续多次地打、用拳头打,等等。对应到英语里面,“打”这个动作则需要根据打的力度,打的方式以及手的形状等分别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而具体到打哪里,汉语习惯直接将受打的部位当作宾语,英语则要单独用一个介词短语将受打的部位标明。例子如下。

hit:to bring the hand,or something held in the hand,forcefully against (sb/sth)

She hit him on the head with her umbrella. 她用雨伞打他的头。

He hit me in the mouth (eye,stomach). 他打了我的嘴(眼睛、肚子)。

He hit his head on the low ceiling. 他的头碰到了低矮的天花板。

slap:to hit sb/sth with the flat part of your hand

She slapped him hard across the face. 她狠狠地扇了他一个耳光。

“Congratulations!”He said,slapping me on the back. “祝贺你!”他拍着我的背说。

strike:(formal) to hit sharply or forcefully

The stone struck her on the forehead. 那块石头击中了她的额头。

The ship struck a rock and started to sink. 船撞在礁石上开始下沉。

The tower was struck by lightening. 塔被闪电击中了。

beat:to hit again and again especially with a stick or other hard instrument

His father beat him for being disobedient. 他的父亲因他不听话而打他。

The rain was beating against the windows. 雨正敲打着窗户。

punch:to hit sb/sth hard with your fist

He punched the man in the chest/on the nose. 他一拳打在那个男人的胸上/鼻子上。

blow:a hard hit with the hand,a weapon,etc.

She caught him a blow on the chin. 她一拳打在他下巴上。

She received a severe blow on the head. 她头上挨了重重的一击。

He was knocked out by a single blow to the head. 他被打了一下頭就昏过去了。

thump:to hit sb/sth hard,especially with your closed hand

She couldnt get her breath and had to be thumped on the back. 她喘不上气来,不得不让人捶背。

The thief hit him a thump on the head. 贼在他的头上重击了一下。

hew: to cut sth with a cutting tool

I hewed him on his neck with my left hand,and he released his hands that seized me by the throat. 我用左手掌一下子劈在了他的脖子上,他那紧掐住我喉咙的双手松开了。

上述示例中的内容虽然稍有不同,但基本上是从被打者的角度来描述的,同样遵循事实,先说明受了什么样的打,再指出打在什么地方。英语中之所以这样表达,正是西方分析性思维使然。如表达打了某人一巴掌,这一动作要分解开来详细描述,首先根据打的方式确定用slap这个词,其次再根据受打部位添加短语on the face。事实上,客观地以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它们确实是不同的动作。不同的打的行为,用相应的动词表示既准确又简洁。当“打了某人一巴掌”这一动作发生的时候,如果是有一定距离的观察者,首先映入眼帘的动作是打人,而后才能看清打的是头。所以,英语这样的表述正是西方人分析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表示受伤:

The bullet hit him in the chest. 子弹击中了他的胸部。

Am I shot in the spine?我被射中脊椎了吗?

I cut my finger on a sharp stone. 我的手指被一块锋利的石头划破了。

Jim got a small stab in his hand when he grabbed a sharp corner of his toy. 吉姆抓到玩具的尖角上,把手刺破了。

Somebody stabbed him in the stomach. 有人刺了他的腹部。

The dog bit him on the leg/on the nose. 这条狗咬了他的腿/鼻子。

He bumped his arm against the desk. 他的手臂撞在了书桌上。

He caught his thumb in the door. 他的拇指被门夹住了。

表示抱、抓、拍、拉之类的动作:

I held the mouse by its tail. 我抓着耗子的尾巴倒提起来。

He was holding/cradling the baby in his arms. 他臂弯里抱着婴儿。

She carried her baby on her back. 她背着她的小宝宝。

He carried a lantern by his left hand. 他的左手提着一个灯笼。

She patted the dog on the head. 她轻轻地拍着小狗的头。

The coach patted the player on the back and said a few encouraging words.教练员拍拍运动员的背后,说了几句鼓舞士气的话。

Ralph tapped me on the shoulder.拉尔夫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He kept tapping his fingers on the table. 他不停地用手指轻敲桌子。

Someone tapped at the door. 有人轻轻叩门。

He took her by the hand. 他拉着她的手。

She took me by the arm and led me across the road. 她搀着我的手臂,领着我过了马路。

The man caught/seized the thief by the arm. 那人抓住了小偷的胳膊。

He seized her by the arm. 他抓住她的胳膊。

三、西方客体思维模式

西方传统哲学奉行天人分离,人与自然的主客观对立。将人的思维独立于自然之外,主张把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本质与现象对立起来的思维叫客体思维。它以自然为本体,把自然界作为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说得通俗易懂一点,西方理性哲学的前提就是人与物保持距离,只有隔开了距离,才能在对立面对研究对象进行冷静的剖析,也才能准确地、客观地认识事物。因此,西方人习惯于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分析、了解自然,对日常行为的表述也是如此。而汉语思维是主体思维,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其对象指向认识主体而非认识对象,指向自身而非客观自然。因此,这种思维上的差别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Pull in your stomach. Flatten,flatten,flatten. 收腹。收,收,收。

当一个人收腹的时候,看起来是自己在把小腹向里拉。

Keep/Put pressure on this wound. 按住傷口。

英语中这样的表达科学性极强,这种描述实际上体现了动作产生的力学方面的效果。

The children were playing with their train set. 孩子们正在玩玩具火车。

Dont play with your food! 不要玩食物!

汉语里玩的对象可以直接作宾语,而英语中却要用上with这个介词,好像玩者和被玩者处在平等的位置上。

英语中很多动作的表述都体现了客体思维方式,再看上文第二大点中举的第一个例子:

She hit him on the head with her umbrella. 她用雨伞打他的头。

在这个句子中,动作的主体在做这一动作的时候,旁边的观察者看到的是一个拿着雨伞的女人在打一个男人(或男孩,这里代词指代不明),打的部位是头。这种解剖式的描述是字字句句遵循客观事实的,也就是说,分析性思维表达方式正是英语客体思维的典型表现。这种纯粹按照事实来描述动作,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在我们看来是比较单调乏味、缺乏美感的,但这种特点正是西方崇尚自然、追求科学与真理在语言上的集中表现。

四、西方客体思维模式影响下英语肢体动作表达方式的特点

躺,卧:lie on ones back / side / front/ stomach仰卧 / 侧卧/ 俯卧

在汉语中,“仰”是指脸朝上,“俯”是指向下,低头。仰卧和俯卧这两个动作主要根据脸的朝向来描述躺的不同姿势,这种方法是尊重事实的。可是英语的表述则更加贴合自然,更加客观。人被当作一个普通的物体来观察,一个人的背当作支撑点躺下叫lie on ones back仰卧;上身及腿部的侧面部分当作支撑点躺下是lie on ones side侧卧;而前胸、腹、腿的前面部分当作支撑点躺下是lie on ones front/stomach俯卧。

跪:He went down on one knee and asked her to marry him. 他單膝跪地向她求婚。

当一个人跪下来的时候,他是以膝盖作为支撑点的。

He pleaded with her on bended knee. 他跪下来求她。

She was on her knees scrubbing the kitchen floor. 她在厨房里跪着刷洗地板。

趴:She was on her hands and knees (=crawling on the floor) looking for an earring. 她正趴在地板上到处寻找耳环。当一个人趴着的时候,他是以膝盖和双手作为支撑点的。

蹲:They squat on ones haunches(臀胯部). 他们盘膝而坐。

表示身体某部位弯曲的动作:

Slowly bend from the waist and bring your head down to your knees. 慢慢弯下腰,把头低垂到膝部。

She was bent over her desk writing a letter. 她正伏案写信。

She curled her legs up under her. 她盘腿坐着。

汉语中的弯腰在英语里要详细解释为bend from the waist,腰不直接作宾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直立的物体,弯腰是从腰部开始弯曲,因此表述为bend from the waist。

站: Ive been on my feet. 我一整天没歇脚。

表示不同状态的站还可以表示为:to get/rise/spring/struggle to ones feet,当一个人站起来的时候,支撑点在脚上。同样的思维,Im not on your toes. 意思是“我没踩到你的脚。”

stand on ones hands(and head) (用双手或头及双手)倒立

在汉语中,“站”是指以基本直立的姿势用双脚或一只脚支撑自己,如果这个姿势颠倒了就叫倒立,意思是颠倒着竖起来。而在英语中,stand的意思是to support oneself on the feet in an upright position,由此解释可以看出stand的意思重在支撑,站着的时候支撑一个人的是双脚,而倒立的时候支撑一个人的是两只手或头。英语中的这种思维,把人看作是一个普通的无生命的物体。

I just can not stand on water. 我只是晕船。

关于晕船,中国人倾向于其带来的生理反应,而英语中却只客观地说不能站在水上。事实上,从客观观察的角度来看,晕船确实是由于人不能站在水上。

You make my hair stand (up) on end!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使我毛骨悚然!”字面意思是“我的头发根都竖起来了!”英语中用“stand on end”形象地描述头发直立的样子。

表示挽、搂、抱之类的动作:

They walked along arm in arm. 他们臂挽着臂一路走着。

They fell asleep in each others arms. 他们互相搂抱着睡着了。

He walked in with a tall blonde on his arm. 他手挽着一个高个子金发女郎走了进来。

汉语中的臂挽着臂,在英语中要用arm in arm表示,从观察者的角度看是可以解释得通的,因为做这个动作的时候,看起来一只胳膊确实是放在另一只胳膊里面。类似的词组还有hand in hand手拉手,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里; shoulder to shoulder肩并肩,肩膀与肩膀并在一起;fall asleep in each others arms搂抱着睡,英语中的这类表达都是极其形象的。

再如,He has never put an arm around his wife to accommodate photographers. 他从未为了迎合摄影师而搂住妻子。

She flung her arms around my neck and kissed me. 她突然张开手臂搂住我的脖子,然后吻了我。

在汉语的解释中,“两臂合抱”叫搂。当我们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需要张开两只胳膊,“搂肩膀”就是张开两只胳膊抱住肩膀,“搂脖子”就是张开两只胳膊抱住脖子。英语中没有像汉语中“搂”这样的综合性词汇,而只是客观地、具体地描述这个动作的过程。把胳膊绕着脖子放就是搂脖子,绕着肩膀放就是搂肩膀,绕着腰放就是搂腰,绕着整个人就是搂人。

He had his head in his hands. 他双手抱着脑袋。

He took her in his arms and kissed her. 他把她抱在懷里亲吻。

运用这种观察法,一个人双手抱着脑袋就是头在手里面,head in hands;而双臂抱着一个人就是这个人在自己的胳膊里,in ones arms。

又如,He tied a scarf around his neck. 他脖子上围着围巾。

He slung the bag over his shoulder. 他把包一甩,挎在肩上。

He looked back over his shoulder. 他扭头朝后看。

五、结论

综上所述,西方传统思维的两大特点,分析性思维与客体思维,本质上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其宗旨都是求真。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必然要求具体分析;只有具体分析,才能更加客观准确。而这两种思维模式对英语语言表达的影响最大,本文只是从浩如烟海的英语言中选取了一些常用的肢体动作词汇作为例子,其他类型的动词或名词也有遵循这种思维模式的,希望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可以触类旁通,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表达的习惯和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1-51.

[2]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梁漱溟. 中西文化及其哲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 荣开明.现代思维方式探略[M].长沙: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黄 晓]

猜你喜欢
英语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英语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悠闲英语(86)感恩与忘恩
英语大show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