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价值分析

2018-09-03 10:44陈国梁刘结梅梁伟财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16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

陈国梁 刘结梅 梁伟财

【摘要】 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根据不同治疗时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明显高于与对照组的78.95%(30/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有效减少其神经功能缺损,又能显著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还可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治疗; 上肢运动功能; 提高价值

Valu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n Upper Limbs Motor Function/CHEN Guoliang,LIU Jiemei,LIANG Weica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6):-116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n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Method: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timing,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The score of FMA,Barthel index and therapeutic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MA scores and Barthe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After treatment,FMA scores and Barthel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74%(36/38),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8.95%(30/38)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very significant.It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erve function defect,but also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s,and improve 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y.Therefore,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Upper limbs motor function;Improve the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Shunde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Foshan 528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6.034

在臨床上,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瘫痪、肢体麻木、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等,是由大脑皮质、锥体束、感觉传导束受损所致,其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3]。已有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以及上肢运动功能,同时还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4-5]。因此本文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根据不同治疗时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即对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

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根据不同治疗时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纳入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生命体征均稳定;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双侧病变、严重并发症;蛛网膜下隙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内脏器官严重病变[6]。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采用0.9%氯化钠溶液250 mL+灯盏细辛针(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620,规格:2 mL)20 mL混合后,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2周。同时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调节血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高危因素等对患者进行治疗,进行简单的肢体被动运动。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具体为:(1)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1周内实施康复治疗,指导其抗痉挛良肢位摆放,注意协助其进行翻身、各个关节活动等,指导其定时更换体位。完成被动训练后,向主动训练进行逐步过渡,包括上肢负重训练、手臂伸展及屈曲训练。同时由专业的治疗师指导其完成自主进食、自行穿衣、梳头等日常生活或能力训练,训练30 min/次,1次/d,持续1个月。(2)给予患者心理康复疏导,及时加强交流和沟通,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关怀和温暖,以便消除其各种负性心理,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3)采用日本生产的TENS-21型低频脉冲仪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电刺激康复治疗,即于患肢前壁放置2×2 cm2电极,并设置f1:4,f2:4,Wt:断续波和起伏波,t:4 min,I:腕部背屈、指伸展为宜,30 min/次,1次/d,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FMA评分(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治疗效果[7-8]。(1)采用FMA评分量表评价两组上肢运动功能,FMA上肢部分,主要对患者的肌张力、身体协调能力、关节运动度等相关指标进行评分,总分66分,分值高低与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呈正比;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高低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呈正比。(2)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評定疗效:NIHSS评分减少91%~100%为显效;NIHSS评分减少36%~90%为有效;NIHSS评分减少36%以下为无效[9]。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 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2~87岁,平均(62.34±8.57)岁。观察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42~87岁,平均(63.65±7.5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 两组治疗前FMA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亦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本文以脑血栓形成为叙述重点,详细介绍脑梗死的相关问题。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急性脑梗死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其导致一些严重后遗症,如神经功能障碍,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0-13]。目前针对此类患者,临床主要采取综合治疗,即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营养神经、溶栓、抗血小板、控制血压、脱水、吸氧等,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脑部供氧、供血,并能改善其脑部微循环,从而减少脑部损伤。但患者发病后多存在瘫痪卧床情况,因而易发生肢体痉挛、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14-16]。而通过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其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促使患者从被动翻身、关节活动等逐渐向主动运动如上肢伸展、屈曲、旋转等训练过渡,同时对其加强心理疏导和电刺激治疗,既能加速其上肢功能恢复,又能提升其预后质量,还能促使其日常生活能力逐渐恢复和提升[17-19]。本文的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文献[20]报道一致,这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并能加速其病情恢复,从而使其日常生活能力更快恢复。因此可以看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提升其上肢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有效减少其神经功能缺损,又能显著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还可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晓娜,张玥,李雅晴,等.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6,31(3):177-179.

[2]刘卫霞,贾秀贤.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70-71.

[3]凌韶勤.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内科,2016,11(1):26-28.

[4]李建标,何锦照.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57-158.

[5]杨红亚,王同聚,王婷,等.早期电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2,27(7):1382-1384.

[6]马春霞.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0):19-20.

[7]廖庆红,汪飞,陈诗莉.针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3):269-272.

[8]梁权,樊启财,陈双杰.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PCs、SDF-1α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5):720-722.

[9]安研.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6):2062-2063.

[10]吕莹.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41(5):397-399.

[11]陈涛.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3):46.

[12]孙建伟,胡晓华,董燕,等.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8):146-148.

[13]巫梅岚,陈楚君,梁玉玲.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37-438.

[14]侯贤,袁家英,邱秀娟,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8):75-76,78.

[15]任燕,顾艳荭,金小红,等.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31):3911-3913.

[16]代杰,项容,陈勇,张诗亮.头针结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间窗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1381-1383.

[17]張扬,陈为安,毕涌,张旭.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2014,29(3):167-169.

[18]杜惠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5):254.

[19]郭爱松,李爱红,陈鑫,等.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3,38(3):224-228,258.

[20]林少英,欧紫琳,郑一帆,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44-46.

(收稿日期:2018-03-01) (本文编辑:李莹莹)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
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