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标准的发展历程及体系现状

2018-09-03 18:48李旭
食品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标准化

对于食品标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标准没有作出明确的定义。依据现行的《食品安全法》,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GB/T 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中对标准的定义是: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

我国食品标准发展历程

我国食品标准从无到有、从重要食品到一般食品的覆盖、从卫生标准到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标准的全面拓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食品标准的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央技術管理局设有标准化规划处为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的机构,1957年在国家技术委员会内设立标准局,开始对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1962年国务院发布了《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管理法规,对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及管理体制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965年,我国制定了《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这是国内第一个食品卫生领域的行政法规,该法规首次提出“食品卫生标准”这一概念。

食品标准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1979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它是1962年国务院发布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继续和发展。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198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开始实施,我国标准化工作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的构成

食品标准是食品工业领域各类标准的总和,它的起步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和食品技术的发展与《食品卫生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相继协同保障我国食品健康规范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发挥了“标尺”与“防火墙”的作用。

我国食品标准的分类

(1)按标准的层级分类。可以分为国家标准,如《GB 2762- 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行业标准,如《GH/T 1013- 2015香菇》;地方标准,如《DBS 52/013- 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辣椒干》;团体标准,如《CCAA 0001- 201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谷物加工企业要求》;企业标准,如《Q/HYPY 0008- 2015北京汇源集团平邑有限公司配制酒》。

(2)按标准的性质分类。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代号是“GB”、推荐性标准,代号是“GB/T”,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从2000年开始发布指导性技术文件(GB/Z),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由组织(企业)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只是相关方约定参照的技术依据,如:《GB/Z 26576- 2011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3)按标准的内容分类。主要有食品产品标准,如《GB 14963-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食品卫生标准,如《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目前绝大多数食品卫生标准已修订成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017年7月从国家卫计委举办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获悉,我国历时7年建立起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已完成对5000项食品标准的清理整合,其审查修改1293项标准,发布了122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前,我国各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相当完善,已经形成包括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规范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四大类食品安全标准。

(1)通用标准:主要包括《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 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 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9921- 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14880- 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7718-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28050-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除此之外通用标准还包括名词术语标准,图形符号、代号标准,食品分类标准、食品流通标准等。

(2)产品标准: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标准,如《GB/T20712- 2006火腿肠》、《GB1886.6-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钙》、《QB/T2967- 2008饮料用瓶清洗剂》等。

(3)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可以分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食品企业生产卫生规范等。主要包括: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卫生规范,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卫生规范,餐饮操作卫生规范,危害因素控制指南等,如《GB17404-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生产卫生规范》、《SB/T11168-2016餐饮烹炸操作规范》、《GB/T20809-2006肉制品生产HACCP应用规范》等。

(4)检验方法标准:主要包括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GB4789系列均为强制性标准,如《GB4789.1-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GB5009系列均为强制性标准,如《GB5009.182- 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铝的测定》,食品卫生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与方法,如《GB15193.1- 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寄生虫检验方法,如《SN/T1748- 2006进出口食品中寄生虫的检验方法》等。

我国食品标准化工作发展趋势

持之以恒清理修订食品标准。“十三五”期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工程明确了加快制定、修订亟需的食品安全标准,完成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善基础标准、食品生产经营规范、食品产品标准、食品相关产品标准及配套检验方法等制订、修订工作的目标。

(1)加强清理、整合工作。我国现行食品标准虽由国家标准委统一发布,但标准起草部门众多,加之审查把关不严,致使我国食品标准仍存在不够协调,不统一,标准之间层次不清,存在着交叉、矛盾和重复等问题,

全方位保障与创新方式监管。建立健全食品标准化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参加,共同研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重大问题,协商落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各项工作,细化分解规划确定的任务,明确具体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良性工作机制。国家财政要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订、修订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

加快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的趋同。食品安全标准的国际趋同可以有效应对食品安全危机、食品污染与食源性疾病全球化问题。在此背景下,196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联合食品标准规划,决定成立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为适应国际食品法典标准趋同化发展趋势以及遵守WTO相关规定,我国应积极借鉴法典标准及其制定程序经验,开展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比研究,加快研究转化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继续做好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主持国工作,牵头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吸纳国际知名专家参与编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国际公信力和国际化水平。

作者简介:

李旭(1970.1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食品、药品、化妆品检验与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标准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标准化简述
食品卫生档案科学管理方法分析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2018年某市铁路辖区动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现状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