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续完)

2018-09-04 03:25彭中镇
猪业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总体论文样本

彭中镇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遗传育种系,武汉 430070)

3.1 3.3 英文刊名一般用缩写(很短的除外)

3.1 3.4 文献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后的参考文献不按引文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而应遵照以下规则:

1) 按中、日、英、俄顺序排列;

2) 就英文参考文献而言,要求按文献作者的姓的第一个字母从A开始排列。这样更便于读者较快地查到文献出处;

3)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按发表的先后的年份顺序列出,同一年份的多于一篇时,可在年份后加“a”、“b”等予以区别,如“2010a”、“2010b”等。

3.1 3.5 排版技术与标点符号

每篇文献作者的姓顶格,余下行缩进两格。

所有中文参考文献的句号用英文全角状态下的“.”表示,所有西文参考文献的标点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

3.1 3.6 参考文献一般的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举例(自《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手册》, 2016)

1. 姜锡州.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专利权所有者.专利名.专利文献名,专利号.授权日期)

——专利

2. 蓝盛银,徐珍秀.植物花粉剥离观察扫描电镜图解.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47-48

——著作

3. 刘克德.水稻广亲和性遗传基础的全基因组分析及S5位点区段部分物理图谱的构建.[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1998(…….保存地点:保存单位,……)

——学位论文

4.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6447-86文献编写规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

——技术标准

5.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1980-08-09.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作者.题名.年…月…日.网址)

——网络文献

6. 王石平,刘克德,王江,张启发.用同源序列的染色体定位寻找水稻抗病基因DNA片段.植物学报,1998,40:42-50

——期刊论文

7. 张启发,李建雄.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见:王连铮,戴景瑞主编,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作物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北京,1998,北京:中国农业科技术出版社,1998,1-10

(作者.题名.见:编者,会议论文集名.会议名,会址,会议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

——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

8. 张启发.玉米的群体和群体遗传学.见:刘纪麟主编,玉米育种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264-320

——著作析出文献

9. Ahn S, Tanksley S D.Comparative linkage maps of the rice and maize genom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3b, 90:7980-7984

(……外文刊名用斜体。两个词以上的刊名用缩写词,缩写词后不用缩点,用一空格隔开。一个词的刊名不缩写。)

——期刊论文

10. Aldemita R R. Genetic Engineering of rice: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rice and evaluation of a corn pollen-specific promoter using the gusA gene in transgenic rice. (Ph D dissertation). West Lafyatte: Purdue University, 1998

——学位论文

11. Foth H D. Fundamentals of soil science. 7th ed.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1984. 151-159

——著作

12. Morison J I L. Intercellular CO2concentration and stomatal responses to CO2. In: Zeiger E,Farquhar GD, Cowan IR eds.,Stomatal Function.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229-251

【作者.题名.In:编者(英文编者后加ed.多位编者加eds.),专著(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

——著作或文集析出文献

13. Wang X M. Recombinant DNA sequences encoding Phospholipase. USA patent,5670366. 1997-09-23

(专利权所有者.专利文献名, 国别.专利号.授权日期。)

——专利

14. Zhang Q,Gao Y J, Yang S H, Ragab R A, SaghaiMarnof MA,Li JX, Li ZB.Molecular markerbased analysis of heterosis in hybrid rice. Abstract, 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s International Program on Rice Biotechnology, 1994, Bali, Indonesia

(作者.题名.会议名,开会年,会址)

——会议论文

本文作者另引用一例网络文献(网页,电子文献)如下:

NSRP8.2010.NAGRP pig genome coordination program.Availableat:http://www.animalgenome.org/pigs/(accessed4January2010)

(责任者.年份.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访问并引用日期(任选))

— —网络文献

3.1 3.7 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标示法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在文献引用处标出该文献的作者加年份。若文献作者只有1位或2位,则作者姓名全部列出。2位作者的例子如“梅明华和李泽炳,1995”,“Smith and Jones,1992”(外文文献只列姓,下同)。若文献作者有3位或3位以上,则只列出第1作者,后面加“等”或“et al”,例子如“梅明华等,1996”,“Smith et al,1993”。

3.14 附录

附录是对正文的补充说明。作用在使正文内容连贯。

可列为“附录”的内容举例:

1)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

2)过于繁复或冗长的图与表;

3)自行编写或有重大修改的程序;

4)过于详尽的实验结果与数据(如生物系统中各组分的变化与相互关系的有关信息、各类基因中的个别基因或多个基因的各种序列及相关序列,基因注释,各种组学(如转录组)测序数据中有效信息的分析脚本,相关芯片数据分析脚本,推定的人工选择区域序列、推定的有关组位点,有关信号通路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

5)论文使用的特异术语表、定义表。

3.15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题录

书写格式与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完全相同,不能简化,所有作者都应全部列出。对该文的通讯作者(包括共同通讯作者)与共同第一作者都要用符号加以注明。SCI论文亦须注明。

非第一作者的论文,及“已接收(in press)”的论文亦应列入。已投稿且已引用的,但尚未接收的,视情况可考虑列入,并注明“submitted”。

已申请或获得授权的专利亦可列出。

必要时,建议将“在读期间发表论文题录”扩大写成“个人简历”。简历可包括以下内容: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含出国经历);研究经历(含研究方向);实践与工作经历(社会实践、教学实习与生产经历、在校工作经历);专业技能;语言、计算机、办公技能;参加学术会议情况;获得奖励/荣誉情况;发表文章及获授权专利情况。

3.16 致谢

致谢文字宜简明扼要,实事求是。

别遗忘向合作单位、提供试验场所和实验材料的单位及其参与人员致谢。

科技论文的“致谢”一般放在正文紧后,而学位论文一般放在整个论文的最后。

【附】实验设计须把握的三要素[4]和四原则[4,11]

1 实验设计三要素

1.1 受试对象

须正确选择受试对象。特别要注意:1)每种受试对象的同质性(即受试样本对各该总体的代表性。如病患个体与非病患个体,畜体与离体标本或细胞等都有其总体);2)受试对象对被施加处理因素的反应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合作性(动物接受处理因素的合作程度)与经济性。1.2 实验因素

如研究者应考察和控制对结果有影响的处理因素和所有非处理因素,以及处理与非处理因素的交互作用。

1.3 实验效应

如须找出“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观测指标,以“客观指标”为主,“半客观和主观指标”为辅。

2 实验设计四原则2.1 对照的原则

一般指除设试验组(experimental group)外,还需设对照组(control group)。现举药物治疗试验来说明设立对照组的理由。

1)有一些疾病可自行减轻和缓解,甚至可以自愈。如果不设对照组,就可能认为某药物有效,但有了对照组就可看出,这种药物是无效的,因为不使用该药物也能自愈;

2)影响疾病的因素很复杂,药物这个处理因素也许对疾病有影响,但试验期中饲料、气候、管理等条件的改变(叫“条件误差”)也可能对疾病产生影响。若不设对照组,最终结果的差异就很难区分来自何种因素,是处理因素(药物)引起的呢,还是条件的改变有利于这种结果的产生?

再如选择(选种)试验,设立随机留种对照群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选择群与对照群两者的差异(但差异须显著)才能被视为由于选择措施所引起。若两者差异不显著,则不能认为选择有效。若对照群优于选择群(差异须显著)则是对所采取选择措施的否定。

对照(control)有多种形式:

①空白对照:指设对照组但在不施加任何措施情况下观测自发变化的规律,如某指标有无周期性生物钟变化等。注意:在临床疗效研究如新药对仔猪下痢的疗效试验中设立空白对照的做法一般不妥,只有在少数特殊情况下适用,一般应给对照组以目前通用的或最有效的疗法;

②自身对照(self-control),又叫交叉设计(cross-over design)、单组比较设计:指对照与试验在同一个体上进行。如用药前后的对比,可以这样设计:先是对照期(只观察不给处理),后是处理期(给药期),或者先用A药,后用B药,两次结果的差值作为实验结果;或者将受试对象分成两组,第一组给予处理A,第二组给予处理B,经适当时间,测其结果,然后第一组给予处理B,第二组给予处理A,经适当时间,再测其结果。但自身对照法,处理因素不能有某种持续的作用;

③相互对照: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而是几个试验组相互对照。如几种药物治疗同一疾病,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其疗效差别,就不必另设专门的对照组,各试验组可互为对照。

总之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有不同的对照形式。

目前科研和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设立任何形式的对照;以本人过去或他人所做的结果或别的地区、单位所做的结果作为对照;虽设了对照组,但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材料,以及外界条件)也不同;对照组的头数、例数大大少于试验组。据研究,当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头数相等时,研究效率是最高的。

2.2 随机的原则

随机(random)的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或者说要注意以下三点:

2.2.1 试验材料的随机抽样

譬如我们做不同饲粮喂养动物的试验,想从总体中抽取30头作为受试对象。总体中的各个体间总会有差异的,为了求得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由这30头猪组成的样本必须随机抽取。意思是说,应在很大程度上使每一头动物都有同等的机会从该总体中被抽出组成样本,力求减少“抽样误差”(抽样误差用标准误表示)。

在许多试验中,总体往往是不均匀的,如有公有母有阉的,有各种年龄的,有出生于不同胎次、来自于不同血统和窝的,此时我们就应采用分层(stratified)按比例抽样法。随机抽样还有多种方法,在此不予赘述。

2.2.2 分组时的随机分配(即随机分组)

分组也必须遵循随机化(randomization)的原则。即用随机方法使每头动物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每个组中去。

不允许的情况是:比如有意地使试验组的试畜条件要好一些,使结果符合试验者的主观愿望。因此必须排除“分配误差”。不遵守分组时的随机分配原则,差异显著性检验毫无意义。

分组时的随机分配方法很多。若总体均匀(如性别、年龄、体重等等都一样)则可采用:1)抽签法。一签写上处理组,一签上写上对照组,每一头试畜都为它抽一签;2)掷硬币法。为每一受试对象掷一次硬币,如正面的分入处理组,反面的分入对照组;3)使用随机数字表。若总体不均匀,则可先分层,如猪,可有日龄层、性别层、出生胎次层、血统层等,再在同一层中按上述随机分配法分给相应的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总体不均匀时的分组随机分配还有其他方法,可参见有关书籍。

2.2.3 观测顺序的随机化

对试验观测中凡可能影响结果的一切顺序因素,也应加以随机化。在观测既定指标或采取试验措施时,老是按固定的顺序进行就会产生误差(称作“顺序误差”)。必须改变这种观测中老按固定顺序进行的习惯与做法。

譬如对A、B、C三组不同品种的半胴体进行皮、骨、肉、脂的剥离并计算瘦肉率等指标,如果都老按A组、B组、C组的顺序进行,而不是“插花似的”进行,由于可以推知的原因,最终结果如瘦肉率的差异,就很难区分是由于品种不同所致,还是由于别的原因所引起。

只有力求减少抽样误差,排除分配误差和顺序误差,才能减少和排除非处理因素对试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才能正确地推断处理因素的效应,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试验总是只能在少数个体上进行,而结论却要推及总体,推广应用到总体的其他样本中去,也就是说结果要能经得起实践的重复检验。打个比方说,有人试验用新药治疗某种疾病或用新饲料喂动物可取得明显效果,别的场自然会关心自己的畜群是否也能在同样的条件下使用同样的新药和饲料会取得同样明显的效果呢。

讨论到随机的原则时,还要顺便指出“抽样前要严格规定总体的性质与标准”这一试验中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的问题。即所抽取的试验样本是否代表了试验方案中所说的总体。因此,试验前或抽样前,或在试验方案中必须对你所要研究的总体在性质上加以严格界定,科学地规定其标准,否则试验思路、技术路线以及统计方法再好,试验结果与结论也是不可靠的。譬如某种传染病的分子遗传基础某项专题研究,必须正确判断试畜是否真患有此种疾病,如何去确诊。

2.3 重复的原则

2.3.1 重复的定义

重复(replication)问题即样本含量(样本大小,sample size,记为n)的问题。样本含量指样本内所含的个体数、例数。必须区分“个体数(n)”与“样本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3.2 设置重复的重要性

1)关系到样本的代表性

随机抽样可从性质方面保证样本对总体(population)的代表性,但这种代表性不可能在个体数太少的样本中显示出来。譬如,杂交组合试验,如果每个组合或品种只有2头猪(1公、1母),能代表各自的总体吗?不能。仅从血统看,充其量只有两个血统,这是绝对不可能代表各组合或品种的。从理论上讲,大家知道,抽样误差愈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愈大。这从下面标准误公式可以看出:

当样本含量n越大时,则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μ)越接近,抽样误差()越小。反之就越大。所以抽样误差的大小与样本含量即重复数有密切关系。因此,为使样本能代表总体,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样本含量;

2)关系到能否估计出误差的大小和能否正确地估计误差、估计处理效应的问题

得不到误差的估计值就不可能进行统计推断,无从推断组间的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只有保证一定的重复数才能降低误差并对误差作出正确的估计。重复数少时,特别是当组间效应小时,进行统计推断易犯第二类(Ⅱ型)错误,把真差错判为误差。

基于以上两条理由,比如我们进行猪的杂交组合筛选试验时,在试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宁可少设组合数,而要保证每个组合符合统计学上要求的最低样本含量。我国在科研中以及在遗传资源评估时较普遍存在的样本含量过小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若发展下去,一是浪费极大,二是永远难以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2.3.3 如何确定重复数、确定试验家畜的头数

可参看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方面的教材与参考书中的有关公式。样本含量过小的后果已如前述,但也不能过大,过大会造成人力和经费上的浪费,对条件也不易得到控制。

重复的原则有的学者认为,重复不仅指样本含量的大小,而且指重复试验的次数。因为,一次实验结果可能不甚可靠,需要多重复几次试验,以验证一次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2.4 均衡的原则

均衡(balance)指的是参加实验各组(含对照组)的受试因素除处理因素外的所有非处理因素应都是一致的或者说是相同的。这里的“非处理因素”大致涵盖受试对象本身、外界环境条件、测试条件等几个方面。旨在消除非处理因素对试验的影响,保证组间不同处理因素所引起的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较好地减少误差,有效地判断各组结果的差异究竟来自何种因素或者无显著差异。

在有关畜牧兽医试验中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受试对象本身各组一致。如在临床疗效试验中,各组的患畜在品种、性别、年龄、体质、病情(期、型)等基本一致;在动物饲养试验中,各组动物在品种、性别、血统、母亲胎次、窝别、日龄、体重等方面基本一致;

2)外界环境条件(含饲养管理条件、小气候等)各组相同。比如在栏圈安排上,不能试验组个体都养在猪舍的东头,对照组都在西边,而应插花式地安排;

3)测试条件各组一致。如在测定肌肉品质的各项指标时,各组的同一指标应由同一人来操作;又如在猪胴体全剥离(剥离皮、骨、肉、脂)时,不能按试猪组别每个操作人员(或每组人员)各承担一组试猪,而应每人(或每组人)既剥离对照组也剥离试验组,或规定每人(或每组人)剥离对照组的一半和试验组的一半,交叉进行剥离,此即所谓的“交叉原则”。

在设置对照和均衡一致的条件下,加上遵循随机抽样、随机分组和合理设置重复的原则,可以较好地减少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非处理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有效地判断各组结果的差异是否来自处理因素,从而提高试验结果。

猜你喜欢
总体论文样本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规划·样本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