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合四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8-09-04 04:57林媚珍邓慧玲滕丽杨木壮姜燕宁
大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广州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林媚珍 邓慧玲 滕丽 杨木壮 姜燕宁

[摘 要]金融危机后,广州产业结构调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为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州大学从“三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四驱动”即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培养方面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最终构建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MFEO新模式,实现“宽口径、厚基础、重技术、强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大批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三融合四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专业;广州大学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010-04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树立了“三融合(思维、知识、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出了全面推动专业特色化建设“一体、二翼、三能、四轮”(专业建设为核心主体,物流规划、不动产管理为两大专业方向,具备区域分析、管理信息技术和专业应用技能三大能力,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学生培养四轮驱动)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三者的关系,建立由两大目标和六个子目标组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推行“2+2+1”的课程模块耦合方式,采用全过程、多层次的“链条式”实践教学支撑系统,最终构建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MFEO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科学的区域发展观、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地理信息技术技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操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一)以“三融合”为专业创新改革理念,明确专业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三融合”是指“思维融合”、“知识融合”和“能力融合”。

1.“思维融合”即把宏观的空间结构性思维(地理学思维)与微观的管理形态性思维(经济与管理学思维)相融合,论证地理学科培养管理型应用人才的理论基础与拓展空间。规划是属于管理学范畴的计划职能。资源、环境、城市与乡镇的规划是一个很宽的领域,最终要解决资源有效配置与高效利用的问题。地理学科培养规划管理型人才,优势在于对中宏观资源的布局与规划,如结合市场需要,与产业发展或企业决策所需的规划思维相融合,使培养的人才既具有宏观的空间分析与科学资源观,又能掌握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复合型人才的思维特点。

2.“知识融合”即通过对课程的模块设计与耦合,把“学科—专业—专业方向”的知识内容进行科学重构,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与教材建设进行固化并实施教育过程。在专业知识结构上,首先确保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模块,然后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定位,与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相融合,进行应用模块课程设置。

3.“能力融合”是指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教育系统的构建与执行,实现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规划与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与操作能力和通用管理能力的融合,体现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与课外拓展训练等环节,最终达到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通过“落地”,把学科的理论、技术与办学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的水平与用人需求进行对接,找到专业发展的结合点。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提出并实现了地理基础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对专业建设的创新思维理念、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目标进行有机整合的“三大融合”,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独到的理论视角与战略思路。

(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科学设计MFEO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的,定位明确意味着人才培养目标、规格、途径和适用性的清晰化。根据社会需求,我们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明确定位为:培养具有现代资源观和空间分析、规划思想,掌握现代信息与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专业应用管理能力,服务于新兴服务产业的创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设计既体现了地理学科传统优势与特色,又构建了市场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1]。

2.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应包括专业性和拓展性两大目标和六个子目标系统(如图1),并通过不同的课程模块设计予以固化。

3.科学设计MFEO人才培养方案

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考核方式,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的“链条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创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MFEO人才培养模式[即多元化Multivariate(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柔性化Flexible(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灵活组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弹性化Elasticity(力求个性与共性的协调,使学生成为大学生活的主人)的教学过程管理、开放式Open(坚持开放式育人,社会化办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据此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三)以模块化教学为核心,科学设置课程模块,推行“2+2+1”的课程模块耦合方式

模块式的课程设置既能体现较强的学科与专业特色,又能基于市场需求的柔性管理。找校经过探索与实践,以学生能力需求为导向,通过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设计课程系统中的“五大模块”,包括两大理论知识模块(学科、专业理论基础模块和专业应用方向知识模块)、两个技术能力模块(区域资源规划管理技术与技能模块、信息技术与操作技能模块)和一个实践过程模块,推行“2+2+1”模块耦合模式。其中第一个“2”是指两大理论知识模块的耦合——在课程设计上实行平等推进,有所偏重,在教学内容上互相渗透。第二个“2”是指两个技术能力模块的整合,如在教学上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段与方法,通过“产学研”,结合物流园区与物流网络区规划实现技术与技能的耦合。“1”具体指实践教学模块系统,通过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各种实习实训形式,实现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能力的耦合。最终通过“2+2+1”的耦合实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以模块子目标为导向,积极建设省市校各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网络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现本专业建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校级网络课程4门。同时开展不动产类、区域物流规划类、土地管理类三类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对本专业教师编写的物业管理、物流规划方面的两大系列教材进行全面升级改版,已在科学出版社出版高起点、系列化(不动产系列、物流规划系列)教材9本,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不动产测绘》1本。系列配套教材的出版,为专业课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四)采用“翻转课堂”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推动教学全面改革

1.开展课程考核改革

为改变传统的以单一的闭卷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课程考核方式,根据《广州大学“十二五”本科专业建设规划》的精神和专业特点,我们制定和实施了不动产管理等5门课程试点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实行了“N+2”(“N”指考核次数,即建立基于学习量的学分计算方法,将练习、实验、团队学习、学术考察及研讨会和学生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方式和时间均列入各模块的教学安排和考核中,N≥3;“2”是指期末考试和读书笔记)考试制度,变末端考试为过程监控,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法

针对合作企业生产实际的项目选题,通过项目载体,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目标。着力提高学生解决实践过程技术难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根据产学研合作项目,要求学生根据企业需要提供真实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完成。

3.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讨论,转变教师单向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建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平等关系,鼓励不同思想的表达和知识存疑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采用全过程、多层次“链条式”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1.全过程参与

从学生入学伊始就被灌输从思想到行动上的实践学习理念。从入学的第一课“专业导论”到四年级的项目管理,从大一的社团活动到毕业生产实习,从低年级基础实验课到高年级的综合实验课,从低年级的创新实验立项到高年级创业大赛等,通过有目的地引導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实践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2.多层次渗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层次的相互渗透。如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的渗透,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与面向就业的综合实验课程的渗透,低年级参观实习与高年级实习的渗透,大三年级见习与大四毕业实习的渗透,计划内实践教学与计划外拓展训练的渗透。通过多层次实践方式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区域性与空间分析方法与企业营运管理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以增强[2]。

3.链条式相扣

通过校内实验、社会实践、见习、生产实习、专业技能大赛实践教学形式,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实践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了全方位、开放性的实践学习环境,在操作技能训练方面降低了对企业的过分依赖,提供了较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综合能力得以循环上升,最终获得社会的竞争力、发展力和学习力。

加强实践环节管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5年来,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挑战杯”及创新创业研究项目65项,获得国家、省、校、院级科研奖励189项。通过指导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行业调研、专题研究、专业论坛、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或公开发表论文[3]。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

(一)促进了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经过多年的建设,专业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主持或参与省级教研立项12项、市级5项,校级5项,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25篇。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大大促进了专业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二)出版的系列配套教材发行量大,应用范围广

出版的专业系列教材社会认同度高,教材的印数不断增大,有2本教材出版后已进行第5次印刷。有1本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教材被地理类、管理类、财经类院系的相关专业广泛使用,其中集体订购教材的有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等24所学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科技训练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挑战杯”及创新创业研究项目65项,获得国家、省、校、院级科研奖励189项。通过参与行业调研、专题研究、专业论坛、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四)增强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毕业生得到社会和行业的认同

以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方式,使实践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应用型人才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2009-2012级学生中得到实践应用。2013-2016届共有414名毕业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1.03%以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就业率为68%,有较多学生服务于品牌大企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强,就业面广,行业认同度高。

(五)特色明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得到同行的关注与肯定

地理学培养房地产、不动产、区域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凸显了专业特色,其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国家地理科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重视与充分肯定,近年来多次在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了书面或会议交流,得到同行的关注与认同。人才培养方案被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福建闽江学院、兰州城市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嘉应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多所兄弟院校参考使用或给予充分肯定。

(六)利于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开拓办学新路子,走专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该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传统基础学科(如数、理、化、地、生等学科)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开拓办学新路子,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科学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点

(一)理论上

提出基础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实行思维、知识与能力“三大融合”、以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学生培养为“四轮驱动”的创新改革理念,为高校地理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独到的理论视角与战略思路。

(二)人才培养内涵上

建立由“两大目标,六个子目标”组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推行“2+2+1”的课程模块耦合方式;整合学科资源,设计综合实验课程,采用全过程、多层次的“链条式”实践教学支撑体系;最终构建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MFEO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博、专相结合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三)专业拓展方向上

提出发挥学科资源优势,拓展专业发展方向,实现专业跨越式发展的3个落点:(1)突破点:以地理学科规划管理技术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技术作为人才核心竞争力的突破点;(2)支撐点:以“课程、教材、实验、基地、教研”作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支点撑点;(3)增长点: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修订专业特色方向,拓展了现代服务业与地理学相关的国土、房地产、不动产、区域物流等领域方面的人才培养作为专业发展的增长点。

四、结语

由此可见,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秉承“三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实行“四驱动”的人才创新与实践,创建出MEFO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好地为广州市以现代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大量的人才,也为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茜凤,薛丽芳,马晓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2016(1):96-101.

[2] 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闫雷. 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J]. 高等理科教育,2013(4):94-98.

[3] 徐立清,钱国英,马建荣.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14(12):53-57.

[4] 刘富刚,祁兴芬,袁晓兰.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人文地理与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以德州学院为例[J]. 高师理科学刊,2014(6):108-111.

[5] 胡兴,刘卫今,刘胜贵,吴镝,付明.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5(3):139-141.

[6] 王璐.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培养经济学创新型人才[J]. 大学教育,2014(2):101-102.

[7] 于宁,刘景军,邓琳,王纯岩.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以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 高师理科学刊,2014(5):117-120.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广州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潘卓彤作品
史云昊作品
李以学作品
刘素芬作品
谢雪甜作品
Textual Analysis of an Authentic Text from BBC News Website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