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之研究

2018-09-04 14:08梁慧慧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海绵城市城市规划

摘 要: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化的腳步越来越快,各个城市的规模范围也相继扩大。文章主要是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城市规划的意义和城市规划中存在诸多问题,最后,为更好实现城市规划,给出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绿色生态;海绵城市;城市规划

当前,城市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同时,也显现出许多问题,例如,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问题。此类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城市更好的发展,所以,人们对此类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一、绿色生态城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的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雨水的利用,是通过城市道路中的排水系统进行再利用。但是,有很多城市中的道路排水系统在设计时标准过低,并且没有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所以,在许多城市中的排涝工程无法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每当雨水来临时,由于排涝体系不合格,会造成地表径流过多,产生较为严重的积水现象,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洪涝灾害。由于城市的雨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会产生水污染等问题[1]。而城市的绿化,本身并不能将雨水进行储存,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灌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的产生,都造成城市水资源的紧缺。所以,在绿色生态城区下,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应用到城市规划当中,能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以及洪涝灾害等问题。

二、绿色生态城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存在问题

(一)缺少深入分析

绿色生态城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对所规划的城市区域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考察此地段位置,大小等是否存在风险。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要开发的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根据不同区域情况,开发的程度也要不同。例如,在洪涝多发地区,要及时对该地区进行调整与维护。只有对城市的每片区域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在城市进行规划时给出合理的建议。但是,目前来看,有关部门并没有对城市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致使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工作难以更好持续下去。

(二)对纵向规划的忽视

纵向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避免城市出现洪涝灾害的重要环节,是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城市规划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当中,纵向规划没有得到人们过多的关注,例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没有对要规划区域的地理条件,环境条件等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因为纵向规划数据在收集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纵向规划工作更加难以进行,所以经常被规划人员忽视。此类情况的产生,也会导致未来城市在用地需求方面和空间布局发生冲突。

三、绿色生态城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的有效途径

(一)保护生态资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想要做好城市规划,首先要对天然的生态资源进行保护。例如,城市中的草地、湖泊、湿地等资源,这些生态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污水,并且能够调节水流量。生态资源的保护与修整,对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第一,划分出禁止修建的区域以及限定修建的区域,必要时可以采取强硬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天然的生态资源拥有良好的调洪能力、蓄水能力以及排水能力等。第二,要及时对生态资源进行修复,可以采用培育水植物、生态砌岸等方式。第三,可以设立有助于城市发展的生态走廊,例如,湖泊、植物等。还可以利用生态走廊强化各生态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规范性、系统性的海绵体。

(二)建造人工生态海绵体

若是城市本身就缺少天然的海绵体,那么可以通过人工建造的方式增加海绵体。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建设湿地公园以及下沉式绿地。能有效补充城市的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的排水以及蓄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产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式,建设人工海绵体:第一,人工园林绿地有一定的排污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储存水量的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对洪涝灾害的应变能力。所以,可以在城市中建造人工园林绿化[2]。第二,将城市的水系进行构建以及改造,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并且将现有的水资源进行调节,可以充分发挥水资源的调节作用。第三,改变以往的绿地布局方式,与此同时,还要改变以往的城市居民区建造模式。将原来较为集中的绿地建设转化为较为分散的下沉式绿地,在保证投资成本与建筑原本的面积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促进城市绿地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减少雨水径流。第四,将园林绿地进行改造,使雨水采集设备与绿地景观进行有机结合,提高绿地的透水性。并且,采集到的雨水还可以应用在植被的灌溉,使雨水循环利用。

(三)建造人工设施

建造人工设施,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从而建造出能够储存水资源、回收水资源等设施。形成与天然生态资源相似的人工设施。这样的方式,对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人工建造的设施,在雨水天气可以将雨水进行储存,在晴好天气则将净化后的雨水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进行人工设施建造时,首先要保证设施的绿色环保,要利用现在建筑进行人工设施建造,通过人工建造的设施使建筑中的灰水和黑水进行分离,从而使灰水得到二次利用,还可以通过净化,将净化后的水利用在植被浇灌、生活用水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生态城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可以明显改善城市的洪涝灾害以及水资源短缺等情况,使城市在面临雨水灾害时能得心应手。但是,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的规划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使城市能够得到更好发展,及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仅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成炳.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1).

[2] 刁爱英,于世洋.城市规划方法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探讨[J].科研,2017: 00236-00236.

作者简介:梁慧慧(1985~),女,硕士,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海绵城市城市规划
融合绿色生态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研究
绿色生态发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之路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构建绿色生态德育课堂的研究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