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8-09-04 14:08卢晓峰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建设

卢晓峰

摘 要: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出重要部署。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战略高度,坚定不移把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向前推进。

关键词:新时代法治政府 建设 路径

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征程。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主要任务,坚定不移把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向前推进。

一、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方向一定要正确,政治保证一定要坚强。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在新时代条件下建设法治政府,必须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作为根本原则,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履行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建设法治政府第一位的要求。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特别强调和重视民意和民益,我们进行的每一项改革、采取的每一项措施,其目的和宗旨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大量给群众设置关卡的行政审批,还是倡导和促进“互联网+”,“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无论是在食品安全领域严格执法,护航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还是在生态环境领域“零容忍”,铁腕治污,为百姓守护碧水净土蓝天,都是根据民意和为了民益,确确实实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三、坚持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的本质要求就是依法行政,就是要让一切行政权力在法律的规范和制约下运行,通过法律对政府行为、政府职责和政府服务予以规范,为法治中国和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保证法之必行就成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点和关键。行政执法成效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最直观、最普遍、最可信的标尺。只有严格执法、不枉不纵,才能彰显法治权威、带动全民守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以着力解决权责交叉、争权诿责问题为重点,以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为目标,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纵向上,适当减少执法层级,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执法重心向市县两级政府下移,加强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横向上,整合执法主体,精简执法机构,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深入推进综合执法,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四、坚持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要求。

“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只管政府该管的事,只行使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政府该行使的职能。

“深化简政放权”,要求各级政府继续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的范围,最大幅度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和对行政相对人办事的各种奇特证明的要求;其次,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实施更方便有效的行政许可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加大取消和下放束缚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群众就业创业行政许可事项的力度,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监管方式”,要求政府充分发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在行政监管中的作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监管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监管质量和监管效率,而且可以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更多的便利(让数据多跑路,让相对人少跑腿),尽量减少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各级政府均应加强行政监管的平台建设,实施在线监督并将监督数据向社会公开。

五、坚持权力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建设法治政府,就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其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建设法治政府,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其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要多管齐下、精准发力,全面增强行政执法监督效能。一是强化行政监督联动机制建设。探索建立政府法制层级监督与行政监察联动机制,健全信息交流沟通、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追究。二是强化公众参与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设。积极构建言路畅通、办理快捷、反馈及时的社会监督运转机制。三是强化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加大假冒侵权等重点领域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力度,推动将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纳人社会征信体系。

六、坚持转变思维观念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而推进依法治国,首先需要运用现代法治思维创新政府治理理念,树立依法行政的现代政府治理理念。

树立现代政府理念。新世纪以来,在风靡全球的政府改革和“重塑政府”运动的影响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责任政府、有为政府等新的政府治理理念逐渐取代我国传统的全能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和建设型政府等理念,成为我国政府治理创新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主导观念川。职权法定、公开透明、注重服务、讲求诚信、权责一致等现代法治政府理念也逐渐成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

确立民本价值理念。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仅是人民的受托人。法治政府在本质上是依法行使政府权力以保护、管理和服务于人民的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其核心就是各级行政机关按照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法规、规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七、坚持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则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要全面提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法治思维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能力,切实发挥好他们的重大作用。党政主要负责人应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养成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改革、谋发展、促稳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履行好建设法治政府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

建设法治政府,党政主要负责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应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把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作为年终述职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建设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