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船家

2018-09-07 05:29黄继婷
连环画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船家穿鞋木船

黄继婷

1 听奶奶说,我们一家是在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黄河发大水从北乡逃难来到运河边上的。

2 当时已经有了大伯、大姑和爸爸。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席棚子里。

3 爷爷起早贪黑,靠撒网打鱼养家糊口。

4 奶奶开荒,拾点边地,种些蔬菜、养几只鸡鸭补贴家用。

5 奶奶家落户在运河岸边一个很小的集市旁。那时日子过得很穷,打上来的鱼时常卖不掉,只好晒干了以后慢慢卖。

6 打鱼养活不了一家人。两年后,经东拼西凑,爷爷买了条旧木船给人拉货。全家离岸上船,以船为家,从此成为运河船家。

7 船家有着与陆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除了冬季,大半年的时间不穿鞋。孩子从学步起就常年背着葫芦,腰系长绳,一头拴在船上,以防落水便于搭救。

8 舱外没有生活场地,舱内空间又小,生活用具全都挂在舱壁上。

9 船在水上行走个把月是常事,只有进港装卸货物才能上岸和亲友见见面、一次性采购足量的日常必需品。沿岸上的小贩听说船靠岸了,便会哄抬物价。

10 船家走江下淮,居无定所,孩子无法上学读书。由于不识字,爷爷和父亲那两代人为此遇到很多麻烦。

11 父辈们成年后,若不想继续在船上干,上岸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没有文化,他们只能出苦力、打杂。

12 爸爸立志不让下一代再像自己一样睁眼瞎,经过三天的绝食抗议,终于迫使爷爷同意爸爸与沿上的闺女喜结良缘。

13 在我六七岁时,爸爸在他们上船前的地方盖了两间土坯茅草房,请姥姥过来照顾我上学。后来一家接一家地上岸盖房子,就形成了水上村。村子里全是老人和孩子。

14 当年的船家,由于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大伯、大姑和爸爸这些孩子就得像成年人一样出苦力。

15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打铁、捕鱼、卖豆腐。打铁的苦,在于酷暑天气也要在火炉边抡大锤,卖豆腐的则常年劳作在水火之中。

16 船民的苦在于无法避开恶劣的气候环境。冬天北风呼啸,船家依然要站在船頭船尾撑槁扶舵。手常常和槁冻在了一起,手上的裂口血流不断。

17 夏天拉纤,潮湿的河滩像蒸笼。脚上若穿鞋,又是水又是汗,直打滑,使不上劲,而且太费鞋;若不穿,贝壳茅草等随时可能把脚扎破。一天下来,肩上是血道,脚底是血泡。

18 苦日子熬白了爷爷奶奶的头发,累弯了爸爸妈妈的腰,直到我中学毕业,适逢改革开放,家里才换上机动木船。

19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南北物资调配量增大,水泥大船代替了小木船,铁驳渐渐代替了水泥驳。各式各样的船只塞满了整个河道。港口的船只往往是进不来出不去。

20 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国家和地方联合出资整治运河,取直、拓宽河道,禁止柴油机动船下水。水政快艇飞速地行驶在河道中,维护着河道的安全。

21 疏浚后的运河生态也有了改善,水下鱼虾成群,水畔鸭泳鹭飞,岸上绿树成荫。

22 如今高大的轮船头拖着长长的船队,游龙一般稳稳地行驶在宽阔的河面上。

23 码头也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操作。高大的吊机抓起集装箱,整齐地码放在货仓里,完全不见了人拉肩扛的场面。

24 运河船家已不再以船为家,他们多在繁华的港口城市购买商住楼、商业旺铺,家人会不经意流露我家有大船的自豪感。

猜你喜欢
船家穿鞋木船
栾剑作品
有效沟通
小蜈蚣穿鞋
《小木船》后传
岂有此理
穿鞋为的是走更长更远的路
根据穿鞋残缺足迹进行身高分析系数修正的研究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
木船友情不等式
神州谜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