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2018-09-10 04:51刘艳
新校园(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学生

摘 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师面临的重大任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时,要注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地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当下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促使学生有效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实现个性化成长。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现代化专业人才被提出更高的要求。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仅仅是一方面,还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创新能力便是其中之一,这是新时期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符合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也就是说,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初中阶段,物理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关键性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并掌握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想象力、观察力、操作力等。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能促进学生发展创新思维,为学生进入更高的层次学习,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1. 科学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物理

从某种层次上说,有效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前提,而这离不开高效的教学情境。以“机械运动”中的“测量平均速度”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快慢”等内容,并利用多媒体引导班级学生观看关于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趣味小视频,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测量平均速度”这一课题有直观的感受,会积极参与到新课题的学习中。随后,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结合“测量平均速度”课题具体内容,进行相关的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物理教学情境。教师在进行一系列演示时,同时讲解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测量不同物体平均速度过程中,巧设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积极参与到课题问题探讨、分析乃至解决中,有效促进他们学习,使之准确掌握一系列物理知识点,为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埋下伏笔。

2. 合理安排物理教学内容,优化物理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教学内容的科学安排,教学方法的优化利用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以“透镜及其应用”章节中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重难点内容,联系初中生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科学地整合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题内容。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班级各层次学生的物理水平,以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为基点,为其设置难度不等的探索性实践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多样化途径进行相關的实践操作,解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题中的探索性实践问题,在探索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3. 注重实验探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让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具体化的物理实验探究,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电流和电路”章节中的“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为例,在讲解完该课题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该章节中学生已学的“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流的强弱”等课题知识,与“串并联电路的电路规律”课题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巧设综合型的问题。以“电功率”章节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为例,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根据课题内容,自行设计相关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在探究实践中,掌握测量日常生活中小灯泡电功率的正确方法。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探究情况,结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验探究,有效深化学生对“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课题知识的理解,在实验探究中不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关键点,将创新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科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刘艳,女,山东临沂人,山东费县第二中学初中物理教师。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学生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聪明的学生等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