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8-09-10 20:26魏香红
新校园(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魏香红

摘 要:在新形势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改变原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学、乐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非常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会更强,学生会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學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启发自主参与

一定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拿出画有两片土地的精美的图片问学生:“你从中发现了哪个学过的平面图形?这两块土地,一块长方形,一块正方形,老师想选那个大的来进行绿化,应该怎么选呢?”这样很自然地引到面积计算上,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种情境导入,抓住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当前无法计算其中一块土地的面积,那么就会让自主参与到教学中。

二、激发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关系”时,有的学生都会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两者的关系,笔者会让学生分为正、反两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并且能够很好地明白“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才是成立的。”在课堂上采取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相应的结论。

三、改变方式,激励自主尝试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综合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

1.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给提供一些更简单、直观的展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理解更深刻。如在教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笔者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屋顶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木条、螺丝等工具自己动手搭建一个三角形。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完一个理论知识时,及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以致用。例如,学习完“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例子中理解这三者的关系:“从家里到学校共有三条路可以走,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那条最近的路走。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遇到其中一条道路比较堵,我们就可以选择另外一条路,走得快一点,即提高我们的速度以保证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四、评价分析,促进自主反思

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不断交流反思的过程。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每节课固定时间在课堂上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及时、准确地给予指导,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反思。平时,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错题本,定期总结分享,促进学生反思。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有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钟梅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

[2]黄业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17(96).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