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巧解应用题

2018-09-10 08:08刘佳
家长 2018年5期
关键词:圆柱体小王容器

刘佳

数学学习千变万化,不能靠背诵解决问题,但任何数学题目都有自己的思路。

前不久,有一条热门微博,主题为:有什么是你从小到大都害怕的?转评、点赞中,排名第一的是数学。对很多人来说,数学是最难学的学科之一,而这个“噩梦”通常是从小学数学应用题开始的。哪怕毕业多年,“鸡兔同笼”“一个水管进水,一个水管放水,问多久能灌满水池”等应用题依然被大家拿来自嘲。

刚开学不久,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家长就焦急地向我求助:“还有三个多月就毕业了,孩子数学成绩迟迟提不上去,应用题丢分最厉害。应用题占分最多,难度最大,有没有方法能让孩子快速学会解应用题呢?”

“我们都知道数学学习千变万化,不能靠背诵解决问题,但任何数学题目都有自己的思路。”天津南开区领航教师、天津师范大学南开附属小学数学教师叶慧,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提出了三种方法,帮学生巧解题,得高分。

巧用公式降低解题难度

例如: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40平方厘米,底半径是4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按照常规思路,我们要逆用侧面积公式求出圆柱体的高,即:

侧面积S=2∏rh,则h = s÷(2∏r)

带入数据,可得:h = 40 ÷(2×3.14×4)

= 40 ÷25.12

计算到这里,再利用体积公式v = ∏r2h求出体积,即:

但若换一种思维,将体积公式进行进一步的推导,即:v =∏r2h——v=∏rh·r ,而∏rh 则表示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所以v=∏rh·r——v= S侧·r,带入数据

即可得:

V= ×40×4=20×4=80(立方厘米)

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后者明显地减少了计算量,大大降低了此题的难度。如果同学们能将这种类型的题目和公式加以整理,相信大家还能找出更快捷的公式运用法来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

巧用方程提高解题速度

例如:把一个底面半径6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形容器灌满水,然后把水全部倒入一个底面半径5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求圆柱形容器内水面的高度。

如果采用算术解法就要先求出圆锥形容器的容积,然后再利用圆柱体体积公式的逆用求出所求。即:

圆锥容积v= ∏ r2h= ×3.14×62×10

= ×3.14×36×10

=3.14×12×10

=3.14×120

=376.8(立方厘米)

圆柱内水面的高h=v÷( ∏r2)

=376.8÷(3.14×52)

=376.8÷(3.14×25)

=376.8÷78.5

=4.8(厘米)

若采用方程解法,解:设圆柱形容器内水面的高度为h厘米

3.14×52h= ×3.14×62×10

25h= ×36×10

25h=120

h = 4.8

二者对比就可发现,方程解法不仅降低了计算的难度,而且避免了因算数方法的逆向求解而带来的思维逻辑上的困难。同学们在解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时,不妨首先考虑方程解法,既省时又省力。

巧用比例知识解决行程问题

例如:小王、小李和小刘三人进行百米赛,当小李到达终点时,小王跑了40米,小刘跑了35米,如果小王和小刘以原速继续冲向终点,当小王到达终点时,小刘距终点多少米?

由题意我们可知当“小王跑了40米,小刘跑了35米”时,他们两人所用的时间是一定的,由此得出“小王和小刘的速度比就是他们二人的路程之比”。

我们不妨将一开始小王跑的40米记为S王1,小刘跑的35米记为S刘1,则有V王:V刘=S王1:S刘1=40:35=8:7

从题意又知“小王和小刘以原速继续冲向终点”,他们两人所用的时间还是一定的,则可推出“二人在任何时刻跑过的路程之比仍是他们二人的速度之比”。

故:

解:设当小王到终点时,小刘跑了 米

则小刘距离终点100-87.5=12.5米

如上題,我们巧妙地利用了“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关系”得出一条清晰的思路来列出比例式。洞察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加以正确利用,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一项重要技能,更是在思路上取得突破的法宝。

叶慧总结,学数学是一场修行,在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努力的同时,要想拓展思路还需一些巧方法,希望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努力寻找巧妙的方法,不断拓展思路,不断进取,就一定能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责编 刘国栋)

猜你喜欢
圆柱体小王容器
难以置信的事情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减肥
麻辣烫
借钱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