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产品地理标志建设的研究

2018-09-10 21:36潘启英张亚楠李丹
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森工林产品林区

潘启英 张亚楠 李丹

摘要: 开展森工林区林产品地理标志建设,是当下森工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开发各类产业产品实现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对促进森工林区产业转型发展,规范林产品地理标志的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区域林产品市场竞争力,改善地区生态和民生,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森工林区; 林产品; 地理标志

中图分类号: S 759. 81 文献标识码: C

黑龙江森工林区已完成其木材采伐生产的历史使命,林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随之更替,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重点转向林下经济领域,绿色食品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的产业支撑作用愈加明显,目前重点推进“林头食尾”“林头工尾”工程,加快打造森林生态产品全产业链。做强做大森林食品产业,除了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还要通过独有品牌的保护,突出林区自然地理优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机制始建于1999年,现已成为保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提升特色产品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发挥地理标志品牌效应角度出发,探讨开展林产品地理标志建设对提升森工林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森工林区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助力森工林区顺利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1 地理标志保护概述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品质特性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资质部门批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并对其进行地域专利保护[ 1 ]。林产品大多具有地理标志特性。目前,地理标志已经成为地方特色经济的品牌代名词,在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产品采用商标保护和专门标志保护,可分别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农业部三大系统申请获得,标志名称分别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在法律属性上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我国在2001年修订《商标法》时增加了地理标志方面的规定,因此,林产品被冠以地理标志后,就纳入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 ]。我国林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主要是在以上3个部门申请注册和登记,截至2017年底,注册和登记的林产品地理标志已达862件,黑龙江省林产品申请获得的各类标志只有33件(统计数据由国家林业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发布),占比4%,占黑龙江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总量(207件)的15.8%,这与林业大省称号极不匹配,也说明对林产品进行地理标志保护利用的意识不强[ 3 ]。作为国有重点林区的黑龙江森工林区,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换代,依托林下经济形成支柱产业已是必然趋势,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林区绿色无污染和独有的寒带地理自然优势,强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识和经营利用观念,大力发挥林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和引领示范作用,增强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森工林区林产品特质及发展现状

2. 1 森林地域天然绿色特质

黑龙江森工林区北域寒带的地理位置衍生了优良独特的物种,自然环境优异,无人为污染,是我国著名的绿色宝库,区内盛产品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野山菌、北药材等资源。因具有地理自然优势,受外界环境干扰少,其林下产品保持了原生态品相,因此无论是野生产品还是人工种植养殖产品,都在生产链的起始端就胜出于同类产品。

极具代表性的伊春林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好山、好水、好空气”赋予了伊春森林食品独特的品质,依托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打造森林绿色物产集聚区,百年红松籽、天然桦树汁、寒地野生蓝莓、有机黑木耳、时令山野菜、黑蜂椴树蜜等特色产品,以其天然、有机、健康、优质,获得广大消费者认可,目前正在向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延伸,向优势产业产品发展,提升特色产品附加值。我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的“铁力中国林蛙油”(2005年)就出自伊春林区,这一标志为该产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保护生产者权益、发展一方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目前为止,伊春仅有各类地理标志产品17个,远不足以突显“森林食品之都”的地源优势。

2. 2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 2. 1 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黑龙江森工林区自1997年实施天保工程和2014年停止商业性采伐以来,一直在探索产业转型的经济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实践,绿色食品、森林生态旅游的产业支撑作用已经被确定为主要發展方向,重点开发粮油类、食用菌类、山野菜类、坚果类、浆果类、保健酒类、保健品类、饮品类、特色养殖类、水产类等十大系列森林食品全产业链,推进精深加工,深度开发“原字号”,提高产品附加值。在黑龙江森工“十三五”规划中,进行了森林食品基地布局(表1),这也为开展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保护建设,规范品牌使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监督奠定了基础。

2. 2. 2 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品牌效应是产品价值的延续,关系到产品的定位、经营模式、消费导向和利润空间。品牌不仅是企业的一项产权,更是企业、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载体。黑龙江森工在发展绿色生态食品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着力打造龙头产品,提高高端产品供给比例。如“黑森”品牌就将黑森绿色食品集团打造成为集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全方位森林食品企业,并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伊春黑木耳、伊春榛蘑、伊春红松籽三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为2.37亿元、2.64亿元、1.22亿元的品牌价值。海林黑木耳2012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市场售价比常规每500 g高出5~10元,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产生巨大的利润空间。桦南紫苏2016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该地生产的紫苏价格大幅上扬,增收5 820万元。目前我省林产品获得的各种地理标志见表2。

2. 2. 3 存在问题

森工林区林下经济已启动快速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形成产业优势的步伐。①森工林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出产的产品品质特点各有千秋,需要进行分门别类,甄别整合,才能突出地域优势和品质特点,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②森工企业同类产品品牌多而杂,一些优势产品难以突出,无法形成合力去占据市场优势。③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各环节的衔接还存在疏漏,政出不一,造成进入市场的商品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林产品的市场形象。④品牌意识薄弱,缺少知名品牌和龙头产品,尤其对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保护和利用的意识薄弱。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省在林产品地理标志方面的建设明显滞后,森工林区更是稍逊一筹。因此,加强森工林区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保护建设,对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一项重要举措。

3 建议及讨论

3. 1 广泛开展森工林区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黑龙江森工“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培育以“黑森”为核心的品牌体系,打造和培育一批森林食品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 4 ]。据此,森工各林区要有效整合当地资源,筛选优势特色品质产品,适地适品种进行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着力突出地理资源赋予产品的特殊品质,发挥林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通过其名牌标志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

3. 2 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知识普及活动。绿色生态和林下资源优势是森工林区产品深度开发和精深加工的源头,了解地理标志产品概念的内涵、外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使森工林区的林产品经营者懂得利用知识产权的保护作用,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取得地理标志标识,由此体现其独一无二的身份,体现产品的品牌价值。黑龙江省质监局已筹建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展馆,以实物、图片、文字形式展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森工应积极推介自己的产品,拓宽宣传渠道。

3. 3 加强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监管及质量评估。全面落实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强化质量意识,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实现林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控制。推进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健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保证产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对地理标志产品和专用标志实施档案管理,推行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形码制度,保证地理标志品牌产品的高品质水准。

3. 4 地理标志制度的生态化,有利于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又是培育和发展地理标志产业的关键与基础。根据TRIPS协议对地理标志保护的规定,“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和声誉取决于特定产区的生态环境,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不能突破生产地域范围和环境承受能力的约束”,以保持在质量方面的独特品质和不可复制性,使绿色生态特质得以传承[ 5 ]。地理标志产业对生态环境的依赖使二者深度融合,最终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 金發忠. 农产品地理标志概述[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

[2] 国家林业局. 林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N].北京: 国家林业局, 2013.

[3] 程志强. 简述林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研究进展[J]. 农业经济, 2017(11): 69 - 71.

[4] 王岩, 马阿滨. 转型背景下的黑龙江森工林业科技发展研究[J]. 森林工程, 2015, 31(6): 29 - 31.

[5] 李顺德. WTO的TRIPS协议解析[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第1作者简介: 潘启英(1962-), 女, 副研究员, 从事林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 张亚楠(1985-), 女, 工程师。

收稿日期: 2018 - 05 - 11

(责任编辑: 王 岳)

猜你喜欢
森工林产品林区
吉林森工受大股东拖累业绩巨亏联营公司恐成业绩“拖油瓶”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非木质林产品认证
广西林业产品贸易引入森林认证的影响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