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香优676’作中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8-09-10 07:22姜桂梅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杂交稻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摘要:野香优676在尤溪县作中稻种植,表现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品种丰产性好,2016年在管前镇村尾村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13700 kg·hm-2,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433%,2017年在尤溪县新阳镇溪坂村示范种植平均产量94755 kg·hm-2,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112%。总结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稻;野香优676;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802002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iddleseason Rice cv. ‘Yexiangyou 676

JIANG Guimei

(Sanming Seed Management Station, Sanming, Fujian 365000)

Abstract: Rice cv. ‘Yexiangyou 676 was cultivated in Youxi County, Fujian Province as middleseason rice. It performed high quality, high yield, and high resistance and then had good extension prospect. This cultivar showed high productivity. Its yield was 11370.0 kg·hm-2 at Cunwei Village, Guanqian Town in 2016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the control ‘Ⅱyouming 86 by 43.3%. Its yield was 19475.5 kg·hm-2 at Xiban Village, Xinyang Town in 2017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the control ‘Ⅱyouming 86 by 11.2%. This paper summarized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 Hybrid rice; rice cv. ‘Yexiangyou 676;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野香优676是由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和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用不育系野香A与福恢676配组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170009)[1]。该品种丰产性好,2014年、201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81920 kg·hm-2和80325 kg·hm-2,比对照品种II优明86增产104%和74%,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1]。2016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0600 kg·hm-2,比对照品种II优明86增产196%(资料来源于《2016年福建省中稻新品种生产试验总结》)。该品种米質优、口感好,福建省区域试验检测,其品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1];在福建省第八届优质稻品种品质现场鉴评活动中获得金奖。该品种对稻瘟病抗性强,福建省两年区试的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1]。因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被列为2018年福建省优质稻重点推广品种。

1在龙溪县的种植表现

11产量

该品种于2016年引入尤溪县中、低海拔地区作中稻种植,表现高产。2016年在管前镇村尾村(海拔550 m) 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高达113700 kg·hm-2,比对照品种II优明86增产433%。2017年在尤溪县新阳镇溪坂村(海拔250 m)示范种植667 hm2,平均产量94755 kg·hm-2,比对照品种II优明86增产112 %。

12生育期

全生育期比较稳定。2016年在管前镇村尾村种植,4月22日播种,5月20日插秧,7月28日齐穗,9月18日成熟,全生育期149 d,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迟熟6 d[2]。2017年在新阳镇溪坂村种植,5月15日播种,6月12日插秧,8月25日齐穗,10月9日成熟,全生育期148 d。

13主要性状

群体整齐,植株较高,茎秆粗壮,叶淡绿,剑叶挺直,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转色好。在管前镇村尾村种植的考种结果:株高1350 cm,穗长246 cm,有效穗数223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940粒,结实率912%,千粒重290 g。新阳镇溪坂村考种结果:株高1357 cm,穗长248 cm,有效穗数193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2015粒,结实率9136%,千粒重266 g。

14抗逆性

姜桂梅:‘野香优676作中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018年第2期2018年第2期姜桂梅:‘野香优676作中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管前镇村尾村和新阳镇溪坂村种植,均未发生倒伏,未发现叶稻瘟和穗颈瘟,纹枯病和稻飞虱均为较轻发生,未发现细菌性条斑病。

15米质

在新阳镇溪坂村种植的野香优676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778%,精米率709%,整精米率691%,粒长7 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6%,垩白度08%,透明度1级,碱消值55级,胶稠度85 mm,直链淀粉含量161%,蛋白质含量86%。米质均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米粒外观晶莹透明,米饭柔软适口。

2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管好秧田

秧田以肥力中等以上、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和无病源的田块为佳,秧田基肥施用水稻专用肥(12-5-8)750 kg·hm-2。该品种在尤溪县300 m以下低海拔地区作中稻种植,最适播种期为5月13日至17日,生育期间光温条件适宜,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等性状发育;在300 m以上中海拔地区作中稻种植,播种期可适当提早。该品种种子细小,要严格控制秧田播种量,以105~120 kg·hm-2为宜,播种时要做到匀播。秧苗1叶1心期秧田排水后每公顷喷施300 mg·L-1多效唑药液900 kg,以控长促蘖;秧苗2叶1心期施水稻专用肥(12-5-8)375 kg;插秧前5~7 d,施尿素和氯化钾各45~75 kg作送嫁肥;在秧苗2叶期用40%氯虫噻虫240 g加30%苯甲·丙环唑300 mL兑水900 kg进行细喷雾,防控秧田病虫害。

2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以叶龄5叶1心、秧龄28~30 d时移栽最佳。插秧规格以20 cm×23 cm为宜,丛插2粒谷秧,每公顷大田基本苗102万~108万苗,有效穗数在195万穗以上,以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确保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生产率,减少病虫害发生。

23大田期施肥

该品种需肥量大。在尤溪县作中稻种植的生育期间正值当地的台风季节,中后期要注意控氮防倒伏。插秧前翻田时大田全层撒施有机无机复混肥(12-3-5,总含量大于20%)625 kg·hm-2、水稻专用复混肥(12-5-8)450 kg·hm-2、尿素75 kg·hm-2和氯化钾60 kg·hm-2,插秧时秧田的秧苗用钙镁磷肥15 kg·hm-2沾秧根,以促进秧苗在大田期根系发育。早施分蘖肥,插秧后7~10 d施水稻专用复混肥450 kg·hm-2,在插秧后18~22 d看苗补施平衡肥,可施尿素45 kg·hm-2、氯化钾复合肥60 kg·hm-2。依苗情巧施穗肥,在幼穗分化初期施进口复合肥(16-16-16)225 kg·hm-2,10 d后再施进口复合肥225 kg·hm-2。齐穗后根外追肥3次,每次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兑水750 kg·hm-2喷施,以增粒重。

24大田期水分管理

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搁)田、干湿交替孕穗、水层扬花、间歇灌浆成熟”的水管原则。当插秧后18~20 d或每丛基本苗10~12个蘖时清沟烤(搁)田5~7 d,以控制苗峰期,减少后期无效分蘖,增加根系活力。烤田复水后实行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沟中有水。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灌寸水层。该品种灌浆时间长,齐穗后注意保持湿润灌溉,以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生长后期不能断水过早。过早断水,不仅会增加空秕率,降低千粒重和产量;而且易增加裂纹米、青米、死米,影响稻米品质,收割前7 d左右断水。

25大田期防控病虫害和杂草

该品种插秧后5~7 d,每公顷大田用35%抛栽灵(苄·丁)900 g拌细沙土180 kg撒施进行化学除草,同时田间保持寸水层,堵住进水口和出水口,保持静水4~7 d。关注当地农业部门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注意下田观察,抓住防治最佳时期用药。在大田生长期间,主抓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稻曲病的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进行适期防治,把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26适时收割

该品种若收割过早,加工时整精米率显著下降;收割太迟,则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都会增加,会影响到碾米品质。所以,应适时收获,宜在谷粒金黄、成熟度达90%时收割。

参考文献:

[1]国家水稻数据中心野香优676[DB/OL][2017-04-30]http://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16306htm

[2]羅世钦,郑享万,严少妹,等2016年福建省中稻新品种生产试验尤溪点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7(7):123-125

(责任编辑:杨小萍)

猜你喜欢
杂交稻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