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探讨

2018-09-11 06:42彭超敏
关键词:心肌梗塞利多卡因合计

彭超敏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医院,陕西 商洛 726100)

本次实验分析对象选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报道和评估利多卡因和胺碘酮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涉及的60例样本均来源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收入30例,参照组女性15例,男性15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40岁,中位年龄(62.54±5.21)岁;实验组女性14例,男性16例,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41岁,中位年龄(63.877±5.84)岁。验证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不展现分析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实行利多卡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071;生产企业: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利多卡因初始用药剂量为1.0 mg/kg,间隔5 min实施一次药物静脉治疗,药物总注射剂量是150 mg,之后控制每分钟1.1~2.8 mg的注射速。

实验组行胺碘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在20 ml、5%葡萄糖中加入150 mg胺碘酮进行注射治疗,10 min内完成注射,以微量泵进行药液维持泵入治疗,以每分钟1.0 mg作为注射速度,持续6 h注射后,控制每分钟0.5 mg的注射速度。对于未转律患者进行24 h持续静脉药物注射治疗,之后口服200 mg盐酸胺碘酮片,3次/d,1周后每次口服200 mg,2次/d,2周后,每天服用200 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以及统计实验组和参照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合计值、治疗有效率合计值。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验证本院收入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数据,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合计值、治疗有效率合计值以率(%)的形式表示,采取x2检验,P<0.05,统计学展现计算分析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且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有效率合计值

参照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有效率合计值73.33%对比实验组的96.67%,P<0.05,统计学展现计算分析意义。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参照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分析研究

2.2 比较且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合计值

参照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合计值26.67%对比实验组的6.67%,P<0.05,统计学展现计算分析意义。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参照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对比分析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病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发展趋势,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经常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现象[1],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塞导致产生室性心律失常症状后,不但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严重的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如果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产生室性心律失常,此时应该及时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全面完善和创新临床的有效治疗方法,将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2]。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适量药物治疗,不但可将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有效改善,也有利于预后的优化[3]。

此次研究显示,参照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合计值、治疗有效率合计值对比实验组,P<0.05,统计学展现数据分析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胺碘酮应用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相比较利多卡因治疗的作用更显著。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利多卡因合计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2020年4—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2019年7—9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2019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