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风险管理

2018-09-12 10:41王宏伟宋婷婷高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干预风险管理效果

王宏伟 宋婷婷 高娟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心脏外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7年8月我科住院的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200例,对穿刺、固定操作流程,延长留置时间及护士综合能力进行风险管理。在实施期间制定护理措施,风险管理手法进行干预。结论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风险管理;外周静脉留;置针;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us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needle in pediatric cardiac surgery and to formulate countermeasures.Method From May 2017 to August 2017,200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department were treated with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The risk managemen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puncture,the fixed operation process,the prolongation of the retention time an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nurses.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period,nursing measures and risk management techniques were formulated.Conclusion Improving the risk awareness of nurs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Keyword】Risk Controlling Department;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kdle;Intervene;Effect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一种有创治疗,存在风险因素[1]。在抢救危重患儿方面发挥作用更为明显。首要是风险鉴别,找出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标准和制度。针对性学习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护理人员穿刺操作次数,较长时间维持静脉通道,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7年8月我科住院的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200例,其中法洛四联症10例、房室间隔缺损83例、室间隔缺损80例、右室流出道狭窄9例、单心室2例、大动脉转位2例、单心房2例、完全房室间隔缺损5例、主-肺分流术后5例、Fontan术后2例。年龄在0~6岁,均使用林华公司24G×0.75IN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对200例患儿实施风险管理。

2 评估与干预

2.1 穿刺失败

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由于自身的疾病原因,血管条件较差。同时又在多名家长关注下进行操作,心理压力大,大多数患儿依从性差,不配合导致操作失败。因此,过硬的穿刺技术是安全输液的基本保证[2]。科室严格制定留置针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由专人负责,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周考核一次,总分≥95分为合格。要求护理人员以老带新传授护理、操作技巧及经验,一同探讨一同总结。使新入职护士能做到快、慎、准。尽早有效提高操作水平,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穿刺率。

2.2 静脉留置针脱落

由于患儿不配合,家属和护理人员观察不到位及留置针选择穿刺部位易造成意外脱落、拔管和留置针弯曲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为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固定方法:关节处用3M贴贴于留置针处,弹力绷带固定于针柄處两圈再绕至原处于交叉至腕部或手背(足背)处,Y型接口缠一圈固定。对四肢留有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在用弹力绷带固定后,再在留有留置针的肢体套一丝袜,起到双重固定作用。头部出汗较多也易发生拔管和留置针弯曲的可能。可在针柄下垫一小块安普贴后将3M透明敷料贴于头部皮肤,弹力绷带绕头部一圈后固定Y型接口,用头套最后固定。在使用弹力绷带时,应加强对患儿指端循环的观察,缠绕时松紧以放入操作者1-2指为宜,防止阻碍血液循环[5-6]。

2.3 外周静脉留置针堵塞

患儿哭闹后导致静脉压增高,加之先心病患儿血液中血红蛋白粘滞性高出现留置针堵塞。护理人员应多加巡视、多与患儿接触建立安全感,让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信任,也减少患儿烦躁不安和哭闹现象。输液结束后可用生理盐水脉冲式进行封管。边推边退并缓慢拔出注射针头,防止回血,避免堵塞。

2.4 静脉炎

输入高危药品如:胺碘酮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等发生外渗易造成静脉炎发生。如:疼痛、起红线、红肿及硬结。操作前后严格七步洗手法。静脉输液中留置针脱出血管外,造成液体外渗,给予硫酸镁湿敷于患处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给予安普贴贴于患处24小时后,效果明显。

3 风险管理手法

3.1 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教育

定期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分析讨论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3.2 加强巡视

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对存在不安全因素较高患儿,床旁交接班,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发红,观察对侧肢体部位及表情变化。输液前检查皮肤情况及留置针是否通畅。

3.3 加强宣教

在操作前做好指导和注意事项告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在病房有宣传图片,让家属了解穿刺后的护理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告知家属在给患儿穿衣物时不要过度牵拉,先穿留置针侧肢体,脱衣物时先脱留置针侧肢体,避免意外脱管。对于3岁以上的患儿适时的给予鼓励,增加患儿配合的信心。如留置针内有回血属于正常现象,不需紧张。留置部位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保持清洁干燥。输液期间一定留有陪护人员,不要离开病房,严防意外的发生。

4 结 论

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进行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理对策和科学管理[3]。它贯穿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及过程中,即使微不足道或及简单操作都带有风险[4]。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将不安全因素消灭,提高护患满意度。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自身风险评估管理能力提升了高度,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了。取得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仁莲,严雪诊,梁锦娣.护理风险在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2):152-154

[2] 闫 敏.急诊抢救62例创伤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5):186-187

[3] 林菊英.医学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4] 张志平,李继红,韦 弘.风险管理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2,33(4):873-874

[5] 沈 犁.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68-71.

[6] 宋 伟,平玉卓,尉荣翠.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215.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干预风险管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抓住“瞬间性”效果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