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用于细微、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2018-09-15 04:50孙悦
医药前沿 2018年27期
关键词:隐匿性参数设置螺旋

孙悦

(鄂伦春自治旗中蒙医院影像科 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5456)

X线片很难显影出隐匿性骨折,再加上该骨折类型临床症状不存在特异性,极易导致漏诊情况的发生,不及时发现并尽早治疗,会加重患者病情,对不利于预后[1]。为有效促进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的提高,本文抽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细微、隐匿性骨折患者60例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细微、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细微、隐匿性骨折患者中抽取的60例,将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了32例男性,28例女性;年龄范围在24~55岁,均值为(35.7±5.4)岁;骨折原因:28例摔伤,12例车祸、7例坠伤,13例扭伤。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及MRI扫描。MSCT:110mA、120Kv、5mm层距,之后再使用MPR、MIP、VR技术进行重建。选取显影最高并完整的图像展开观察。MRI:T1W1参数设置为:TE20ms、TR600ms;TE20参数设置为:TE100ms、TR4000ms;反转恢复序列参数设置为:TE90ms、TR20ms.

1.3 结果评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结果进行分析,并统计细微、隐匿性骨折的检出情况,将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特异性和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展开分析,分别使用百分数、(±s)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再使用χ2、t值检验,当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时,则表明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MRI诊断在细微、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95.00%高于MSCT诊断的检出率为81.67%(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因为病灶的细微,使得细微、隐匿性骨折在临床诊断上存在着较高是误诊及漏诊概率,隐匿性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创伤性骨折、骨内骨折以及疲劳骨折。在临床上对一般性骨折多采用X线片进行诊断,但是对于移位及骨折线不明显的骨折类型,尤其是细微骨折,X线则因显像程度低而无法进行确诊,再加上下颌骨、肋骨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投影体会受到其他骨位结构的影响,发生重叠,进而干扰了扫描结果[2]。

MSCT作为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骨折诊断方式,在部分骨骼系统外的疾病诊断上效果佳,并且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进行多层扫描以及图层重建,但是在微小、隐匿性骨折的检出上效果不理想。MRI可通过T1W1与T2W1的变换进行骨部位置的显影,比如,隐匿性骨折可在骨皮质的MRI检测中得到T1W1条现状低、不规则信号和T2W2高信号[3]。并且MRI还能辅助MSCT,减少MSCT在扫描过程中因层厚对显影造成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经MRI检测的60例患者中,其显影均显示为T2W1高信号,少数患者的显影T1W1未显示低信号,可见隐匿性骨折的确诊存在一定的难度,还需对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进行更仔细的扫描[4]。经研究得出,MRI诊断在细微、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95.00%高于MSCT诊断的检出率为81.67%(P<0.05)。由此可知,MRI在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上具有较高的阳性率,T1W1、T2W1均能鉴别出骨折,并能检出存在的积液、血肿、脂肪覆盖的隐蔽性病灶部位的骨骼,MRI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好于MSCT,此研究结果与彭一枝的研究结果相似[5]。

表1 MSCT与MRI的细微、隐匿性骨折检出情况对比(n,%)

综上所述,MSCT诊断与MRI诊断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细微、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并且还具有较高的显影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隐匿性参数设置螺旋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蚁群算法求解TSP中的参数设置
RTK技术在放线测量中的应用
动车环境下U900异频切换参数设置探讨
奇妙的螺旋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多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隐匿性胆总管结石47例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糖尿病肾病各级肾动脉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