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蛋白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的分析

2018-09-17 08:28刘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上臂终末期肾病

刘炜

由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 故需依靠血液透析代替肾脏作用[1]。若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透析膜滤过蛋白易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营养成分, 影响患者的生存能力[2]。本文对本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2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并深入研究和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护理方式对改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肌层厚度方面的临床价值和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220例, 其中男126例, 女94例;年龄54~82岁, 平均年龄(67.52±4.83)岁;病程0.5~12年;其中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狼疮性肾炎、68例糖尿病肾病、48例慢性间质性肾炎、48例高血压肾病。采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10例。观察组中男64例,女 46例 , 年龄 54~81岁 , 平均年龄 (67.16±4.62)岁 , 病程0.8~11年;其中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狼疮性肾炎、38例糖尿病肾病、24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2例高血压肾病;对照组中男62例, 女48例;年龄55~82岁, 平均年龄(67.67±4.78)岁;病程0.5~12年;其中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狼疮性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24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6例高血压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 对患者的一般生命指标进行检测, 如生命体征、体重、水肿情况等, 待进行血液透析后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出血情况。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营养护理干预结合的方式, 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沟通, 对患者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告知, 并对患者和家属所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 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②饮食干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营养学知识教育, 告知患者营养支持对疾病的重要性, 在饮食中宜多食用动物优质蛋白, 如瘦肉、鸡蛋等, 控制植物蛋白摄入, 并根据食物蛋白量和热量计算表记录每天的摄入量, 并严格遵守。③心理护理:对患者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予以安慰和鼓励,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血清蛋白、上臂肌围、前清蛋白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并作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护理前的血清蛋白为(50.9±2.7)g/L, 上臂肌围为(29.0±2.8)cm, 前清蛋白为(276.3±26.4)mg/L,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1.6±1.7)mm;护理后的血清蛋白为(51.2±2.8)g/L,上臂肌围为(29.1±3.2)cm, 前清蛋白为(279.8±21.7)mg/L,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1.1±1.8)mm。观察组护理前的血清蛋白为(51.1±2.6)g/L, 上臂肌围为(28.9±3.2)cm, 前清蛋白为(275.5±25.7)mg/L,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1.8±1.8)mm;护理后的血清蛋白为(54.9±2.9)g/L, 上臂肌围为(31.5±3.6)cm,前清蛋白为(321.9±23.6)mg/L,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0.1±1.9)mm。两组护理前的血清蛋白、上臂肌围、前清蛋白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清蛋白、上臂肌围、前清蛋白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血清蛋白(g/L) 上臂肌围(cm) 前清蛋白(mg/L)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mm)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110 50.9±2.7 51.2±2.8 29.0±2.8 29.1±3.2276.3±26.4279.8±21.711.6±1.7 11.1±1.8观察组 110 51.1±2.6 54.9±2.9a28.9±3.2 31.5±3.6a275.5±25.7 321.9±23.6a11.8±1.8 10.1±1.9a t 0.5596 9.6266 0.2467 5.2259 0.2277 13.7725 0.8472 4.007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易引起贫血、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 这主要是由于此类疾病的患者体内细胞异常促氧化作用, 造成患者全身性、慢性炎症[3]。而血液透析则是通过体外透明膜产生和肾小球滤过同样作用, 从而替代肾脏功能的疗法, 可以清除血液代谢物, 维持患者水衡、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并净化血液[4-6]。在临床中, 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血液透析, 可以缓解病情,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免疫力。如果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对患者缓解病情非常不利[7,8]。本文通过对22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发现, 采取常规护理和营养护理干预相结合方式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蛋白、上臂肌围、前清蛋白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明显优于仅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 这充分证明了在治疗过程中介入营养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方面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中介入营养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清蛋白水平和肌层厚度, 提高患者免疫力,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上臂终末期肾病
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终末期受累髋臼内陷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