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8-09-17 05:32钱建良
考试周刊 2018年80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核心素养教材

摘 要:核心素养是人终身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素养,本文从乐学善学、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教材;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发展的基础。学生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取得成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素养,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获得的,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培养,还需要在人的一生中加强完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血液》一框为例,探究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 乐学善学 学会学习

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文化修养,而且要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血液的成分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盘托出,而是联系生活,由生活情景入手,首先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有思考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

1.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2. 小伤口流出的血液为什么能凝结?3. 血液里有哪些成分呢?4. 血液中各种成分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列空白表让学生填写)

然后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通过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进行实验,对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中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观察、动手体验的机会。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但绝不能把它看成是单纯的技术训练和操作练习。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积极思考导学案中的问题。先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质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展开教学。该环节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每位同学自学的基础上,请学生分小组展示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在自学中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样一方面有效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有效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 积极参与 责任担当

输血是现代医学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献血是以利他主义为基础,由健康人献出少量血液,去拯救他人的一种高尚行为,也是人与人之间爱心交流的文明体现。人的血型和输血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些内容学生非常关注,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教学中先播放几个相关视频,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视频中的问题。视频片段一:几个人将大量失血者送到医院,医生安排护士准备验血和手术,旁边有人质疑为什么要验血,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展示问题:在伤者大量失血的紧急情况下,医生为什么不立刻给伤者输血,还要先验血呢?视频片段二:验出伤者的血型后有三个人准备献血,但并不是每个人血型都匹配。展示问题:应该选择谁作为输血者呢?学生观看视频,踊跃发言,用所学内容尝试破解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师生共同得出结论:ABO血型系统把人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输血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型血相输。

通过相关视频和献爱心游戏等,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得学生能在今后的人生中能积极履行公民义务,有感恩之心。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使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达成。

三、 勤于探究 实践创新

输血抢救病人时通常都需要鉴定血型,但是在学校教学中用人血进行实验探究鉴定血型确实不太合适。在生物教学中,有时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可以利用相应的模型进行探究。模拟实验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一种探究方法。关于血型鉴定教材提供的方法是利用相关课件进行模拟探究,不过这种方法相对还是比较抽象。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设计新的探究方案并在课上交流。例如:

方法一:A型血清模拟材料:碘液,B型血清模拟材料:鲜橙汁。A型血模拟材料:豆浆,B型血模拟材料:淀粉液,AB型血模拟材料:淀粉液+豆浆,O型血模拟材料:纯净水。

方法二:A型血清模拟材料:红色水粉颜料,B型血清模拟材料:蓝色水粉颜料。A型血模擬材料:红色水粉颜料,B型血模拟材料:红色水粉颜料,AB型血模拟材料:黑色水粉颜料,O型血模拟材料:纯净水。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发表不同意见,提出新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精神得到发挥。在探究技能训练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从他人的发言中吸取有益的内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思考和设计。

四、 学以致用 健康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并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说有人扁桃体发炎,有人有点贫血。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出示讨论题:(1)贫血和发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2)贫血和发炎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和小结。指导学生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以预防贫血。人生病通常是不可避免的,去医院看病,常常需验血,所以学生对血常规化验单应该并不陌生,课前可请学生收集一些血常规化验单,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分析带来的血常规化验单。出示讨论题:(1)化验单上哪些项目分别代表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化验单上每项的测定结果正常吗?(3)根据这张化验单,你能作出哪些初步诊断?教师首先分析血常规化验单上数据的意义,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血常规化验单进行数据解读,然后分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或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应用,这样对引导学生体会、掌握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很有帮助,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观点。生物课程中有许多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一生受益。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结合多样的教学活动,并以这些活动为载体,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断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适应现代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钱建良,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新镇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核心素养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