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对策

2018-09-17 05:32李向红
考试周刊 2018年80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对策

摘 要:学生进入初中后,无论是课程还是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都上升了一个台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各不相同,如若继续采取平行授课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接受新知识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十分不利,下面我就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几点建议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跟相关的教学从事者一起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对策

初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起着引导作用的基础学科,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如何高效地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有数学思维的人也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小学和初中学习方法的巨大差异,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难于及时适应,未能跟上老师的“步伐”而出现两极分化,这就急需教师对此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 数学分层教学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主要指教师对同一班级的学生采用自己心中原已划分出的A、B、C三个不同层次来设置不同的教学备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测评测试来进行授课,这个比例往往可以是3∶5∶2,其中3是A层学生、5是B层学生、2是C层学生,这样的分层和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点,以达成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种效果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这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二、 初中数学教学分层的必要性

在新教改的当下,也尤其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树立及强调学生数学思维的高度。一般平行教学的模式是对数学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相同看待,设置相同教学的备课、相同的教学模式、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课后作业,这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就更谈不上创新的数学思维,教师无意识地打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无意识地偏离了新课标的改革对于初中数学的要求,为后期学习埋下了隐患。

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何分层

(一) 学生分层

让学生发现自己属于老师归类中的哪一类,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如学习优秀出类拔萃者往往因骄傲导致成绩下滑,那些智力平平并不怎么被老师看重者因自卑导致心理阴影,那些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因心灰意冷导致缺乏学习兴趣。不得不承认,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以不歧视学生、不对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也即不公开的原则为前提条件,可默默将学生分到三个层面A(优)、B(中)、C(差),即智力及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可以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并可以进行自主复习者、各方面都中等水平有良好学习习惯反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各方面都较差或是学习能力一般却消极学习难以独自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者。切忌在课堂上当众公布学生的实际分层情况,一定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找学生进行谈心、正确引导他们面对目前存在的差异,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进入更高的层次等等。将学生进行分层,后续便可确定各自的教学目标,开始正式的教学过程。

(二) 教学目标分层

备课时我们应对教材及大纲有足够的熟悉度,并针对以上三种学生的教学目标有清晰明确的分层,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能力水平、素质能力水平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我通常是将教学目标划分为3个不同层次:C层次学生主要提倡掌握课本基础知识;B层次除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A层次除了完成B层次学习目标以外,还需培养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和创新意识。如简单地运用勾股定理证明一些简单的题目、因式分解法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等就应是各类学生的共同目标;对各方面都出类拔萃者就要求他们能对知识点有较高的熟练度,做到举一反三,能独自应对那些较有难度、较有灵活性、较有综合性的问题,属A层次要求;而各方面的能力都并不出众、能力平平者,可以让他们练习一些较中等难度的题目,然后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做出一些不同程度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对稍微复杂的提醒也有兴趣、有胆量尝试,属B层次要求,至于C层次则只要求其掌握基本的一些公式。

(三) 作业分层

作业在巩固学生的学习上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题海战术,这对于那些惰性很大的学生,其训练作用甚微,对于那些知识点掌握极好成绩出类拔萃者无疑又是浪费时间,而中间一部分的学生也往往会因为持续的高强度的训练而“疲惫不堪”,所以应对当下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后作业应进行分层布置,切忌练习单一死板。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后,我课后作业遵循了基础作业、强化作业和拓展作业来分层布置的:

1. 基础作业

(1)已知两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9∶16,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多少?

(2)两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长比为3∶5,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长之比是多少?周长之比为多少?面积之比为多少?

2. 强化作业

在△ABC中,已知EF∥BC,且EF=4,BC=6,△AEF的周长为20,求梯形EBCF的周长是多少?

3. 拓展作业

有一块三角形木板ABC,BC=20cm,高AD=10cm,要把此木板加工成一个矩形木板,使矩形的一邊位于BC上,另外两顶点位于AB、AC上。

①那么若此块矩形木板是正方形,求加工成正方形木板的面积;

②若此矩形的两条边之比是1∶2,求加工成矩形木板的面积。

课后作业安排过程中,我要求A层次学生完成基础、强化和拓展作业,要求B层次学生完成基础和强化作业,至于拓展作业可以选做或不做,而C层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作业,可尝试选做强化作业,以加深他们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这样作业层次化布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和学习效果。

四、 小结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潜力挖掘,落实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消除初中数学教学中首尾不能兼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现在也越来越多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分层教育的模式研究。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作业进行分层以及对评价进行分层以促进教师在教改创新中有所提高,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有真正提高,最终达到当下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龚春建.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7(3):116.

[2]马振才.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分层教学[J].神州(中旬刊),2016(8):78.

[3]张元勇.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的实践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6(9):59.

作者简介:

李向红,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锦丰中学。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