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范模因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探究
——以蚌埠市公示语英译调查为例

2018-09-18 07:34翊,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模因蚌埠市英译

王 翊, 王 琴

( 安徽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

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应用文体,其概念最早确立于2005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的“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指“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产、生活、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其旨在用简洁规范的语言为公众提供快捷、准确的公共信息,具有指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

汉语英译公示语是城市的“名片”,主要服务于外籍友人,其普及和规范程度是一个城市文明和开放程度的标志,体现并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于城市汉语英译公示语的纠错和规范研究引起了语言学界和翻译界的广泛关注。

蚌埠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蓬勃发展朝气的城市,拥有古老的双墩文化和花鼓灯艺术,吸引着世界各地友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蚌埠市近年来接连举办了中国蚌埠龙舟邀请赛、5·18国际博物馆日、蚌埠国际美食节等活动项目,汉语英译公示语在外宣环境中的作用随之凸显。基于对蚌埠市汉语英译公示语的调查分析,从规范模因视角探讨了对公示语英译的有效策略,为公示语汉英翻译提供了有效借鉴。

1 翻译模因论

“Meme”(模因)这一概念由Richard Dawkins(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在“TheSelfishGene”(《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 “Gene”(基因)的影响,道金斯将“Meme” 构想成促进人类社会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即“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分为“Mutualist Memes”(共生模因)和“Parasitic Memes”(寄生模因),相互影响和共存[2]。

如同基因在生物体中通过遗传和变异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模因在文化中的传播是通过复制和模仿来实现的,然而模因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传播则需要借助翻译为媒介。

Andrew Chesterman(安德鲁·切斯特曼)将模因论引入翻译领域,并将翻译的概念和观点、翻译理论、翻译策略、价值观念和规范等统称为“Translation Memes”(翻译模因)[3]。根据Popper对于三个世界——客观物质世界、主观世界、概念世界的划分,翻译模因存在于第三世界,是第一、二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并对第一、二世界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翻译理论通过影响译者的思维方式及翻译理念,进而影响译者的翻译行为[4]。

2 规范模因对公示语翻译的指导意义

公示语作为一种信息或观念,可以通过文字、图形、话语、行为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公众,劝导公众记住并付诸于行动,符合模因传递复制、模仿的特性,属于语言模因的范畴,而公示语的翻译活动亦符合翻译模因传递的四个阶段:Assimilation (同化)、Retention(记忆)、Expression(表达)和Transmission(传播),可以视作翻译模因的跨文化传播活动。

切斯特曼将在某一特定时期具有优势,处于主导地位,起到规范作用的模因称为“规范模因”。翻译活动中规范模因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对某一时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起到导向和规约的作用,认可肯定遵循规范模因的翻译活动,批判否定与其背道而驰的翻译行为。

基于Bartsch(巴尔奇)和Toury(图里)的操作规范以及初始规范理论基础,切斯特曼从不同的视角进一步研究翻译规范,并将翻译规范细分为: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4-5]。

期待规范即译语读者对译文的期待,切斯特曼指出译语读者对译文的期待主要包括文本类型、话语规约、文体、语域、语法规范、文本特征、搭配和词汇选择等。专业规范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切斯特曼把专业规范细分为:Accountability Norm (责任规范)、Communication Norm(交际规范)和Relation Norm(关系规范)。

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分别为译文和译者提出具体要求,为公示语汉英翻译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3 蚌埠市公示语误译实例

蚌埠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兼具一定旅游资源,笔者选择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商贸圈、公共基础设施等人流密集的场所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汉语英译公示语的语料收集,如:蚌埠火车站、蚌埠南站、蚌埠市博物馆、第三人民医院、张公山公园、龙子湖风景区等。经过对语料的分析整理可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失误和错译现象,并将其大致分为三类:1.硬性翻译错误包括汉语拼音标注、机器翻译误植、拼写错误、译名不统一和语法错误等。2.语义表达错误包括用词不当、语义不明和信息传递失真等。3.语用失误包括逐字翻译造成语言晦涩和文化误译等。

3.1 硬性翻译错误

硬性翻译错误是由于译者疏忽或缺乏严谨态度造成的译文“硬伤”,包括汉语拼音替代英译、机译误植、拼写错误、译名不统一、语法错误等。例如表1中取自张公山公园的“公共厕所”翻译,在同一景区出现了WC/Washroom/Toilet三种截然不同的译文,很容易误导游客认知,将其视为三个不同设施。实际上WC,Washroom,Toilet都可指厕所,WC(Water Closet)现在已很少使用,Washroom 和Toilet分别是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常用表达,选择其一即可。

表1 硬性错误

3.2 语义表达错误

由于译者英文表达和翻译水平的局限,汉语英译公示语中语义表达错误十分普遍,主要体现为用词不当、语义不明、信息传递失真等。如表2中所示,语料选取自蚌埠市博物馆内,“第三卫生间”被译为“Unisex Restroom”实属信息传递失真。“第三卫生间”指的是为服务老幼病残人士独立设置的卫生间,方便他们在家属的陪同和协助下使用,其称谓来自于英文“Third Public Toilets”的译文。而“Unisex Restroom”的提法则最早出现在泰国,起初是专供有变性倾向的男士使用,之后才演变成具有类似于“Third Public Toilets”的功用,其中“Unisex”意为“男女皆宜”,与“有家属陪同协助”之意相去甚远,容易引起误解,故可直接使用英文原语“Third Public Toilet”或改译为“Family-assisted Washroom”。此外,有本地游客提出“第三卫生间”的汉语公示称谓也存在语义不明的问题,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可以考虑使用“家庭卫生间”、“协助卫生间”等称谓。

表2 语义错误

3.3 语用失误

由于汉英不同文化在语言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差异较大,译文稍不谨慎就会出现语用失误,包括逐字翻译造成译文晦涩,文化误译等[6]。例如,表3中采集自龙子湖风景区的语料,将“守望绿色,牵手自然”译为“Watching Green, Hand in Hand with the Nature”,其主要失误体现在文化误译方面。汉语公示语常使用富于情感的措辞引起受众共鸣,实现其呼唤功用,而英语公示语则倾向于使用较为平实的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故 “Hand in Hand with Nature”所很可能会使英语受众不明所以,将其实质信息“Join Hands to Create a Green Environment”传达出来会更符合英语受众的认知。

表3 语用失误

4 规范模因指导下的汉语公示语英译策略

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分别从译文和译者的角度为翻译活动提出要求。期待规范要求译文在文本类型、语义、词汇选择、搭配、语法规范等方面符合译入语语言特征及目的语受众的接受习惯以利于翻译模因在跨文化环境中的有效传播。专业规范则要求译者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对涉及翻译活动的各方负责,且在翻译过程中,优化翻译活动各方之间的交流以取得最佳交际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调整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相似关系。

4.1 运用套译复制目的语模因

虽然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译者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公示语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则具有普适性。对于目的语和源语中具有相同句法结构的表达,可以采用套译法,直接复制目的语模因的表达方式(表4),针对限制性和警示性公示语进行翻译:

表4 套译示例

一些限制性、警示性的公示语就可套用英语国家习惯表达形式。例如,1.缓和语气,“请勿……”可套用“Do not + V(P) 或NO+ N(P)/V-ing”加“Please”的形式;2. 一般语气,“禁止……”可套用“Do not + V(P) 、NO+ N(P)/V-ing、NO+ N(P)/V-ing+Allowed/Permitted、N(P)/V-ing+ is/ are not Allowed/Permitted”等形式;3. 严肃语气,“严禁……”可套用 “N(P)/V-ing + (is/ are)+ Strictly Prohibited / Forbidden/ Banned、Must not + V”等含有禁止意义的表达方式[7]。

“安全出口”是广泛使用的汉语公示语标识,普遍存在各大商场、写字楼、酒店、公寓以及公司、行政单位、学校的公共建筑中,是指示型公示语的一种,其比较常见的英译文为“Safety Exit”。原文和译文看似匹配度较高,实则不然,“Safety Exit”会使英语受众摸不着头脑,什么叫“安全出口”?难道没有标注“Safety”的出口都是不安全的吗?其实,我们可以直接套用英语受众的惯用表达方式“Emergency Exit”即“紧急出口”,语义清晰明了。

套用目的语中现成的句法结构,复制目的语模因的表达方式,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翻译效率,快速、准确地向译语读者传递公示语信息。

4.2 运用省译、改译凸显核心目的语模因

作为一种特殊应用文体, 公示语的功用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为受众提供快速、准确的公共信息并感染受众,指导行动,因此,其成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把握原文实质性信息,适当采用省译法,突出核心目的语模因,使译文语义清晰、表情达意。

英语公示语常省略主语、冠词、介词、副词和一些没有实质性信息的词句,保留关键核心词汇[8]。张公山风景区内草坪上有一处公示语“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译文为“Overlapping Grass, Please Give Your Mercy Underfoot.”, 其中“Overlapping Grass” 用词不当,语义不明,有误译之嫌,而 “Please Give Your Mercy Underfoot” 逐字翻译痕迹明显,且包含冗余信息,未能很好传递原文实质信息,建议改译为“Keep off the Grass”,将公示语的中心含义表达出来,突出目的语核心模因,更符合受众的接受习惯。

其实,汉语公示语中不乏“脚下请留情”这样的表述,如“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小草微微笑,请您路边绕”,“芳草萋萋,脉脉含情”等,这些公示语的核心信息在中文特有的修辞表达下显得含蓄委婉,然而若一律将其翻译为“Keep off the Grass”或“No Trespassing” 则略显语气生硬,欠缺人情味。这时我们可以运用改译,在传递实质信息,彰显核心模因的基础上稍加情感,如:“Little Grass Smiles;Please Walk on the Pavement!”[9],兼顾了受众感情,让人倍感温馨。

4.3 运用仿译、创译重塑源语模因

不同民族间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的差异集中体现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情感联想,这也造成在公示语汉英翻译过程中很难存在完全对等的语言模因。面对这种情况,译者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运用仿译、创译等策略重塑源语模因,使其易于被目的语受众接受,完成跨文化传播的使命[10-11]。

蚌埠市的外宣公示语中常出现“淮上明珠”这一形象表述,将蚌埠比喻成淮河上璀璨的明珠,这与蚌埠市处于淮河沿岸、京沪铁路枢纽的地理区位,蓬勃发展的风貌以及养珠采珠的历史传统十分切合,又容易使汉语受众联想到“掌上明珠”这样的意象,寓意优美深远。然而在英译过程中却很难用寥寥数词传达其文化内涵,建议摈弃“明珠”这一形象和汉语四字格结构,译为“Bengbu, A Beautiful City Starring Along the Huaihe River”,重塑源语模因以符合目的语受众接受习惯。

4.4 提高译者职业道德意识和专业水平

规范模因下的专业规范对译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出要求。作为模因解码、编码及传播的主体,译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译文的质量及模因传播的效果[12]。

以上公示语英译状况调查中的硬性翻译错误,包括汉语拼音替代英译、机译误植、拼写错误、译名不统一、语法错误至少部分是由于译者的职业道德意识不够以及缺乏专业素养造成的。因此译者应积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专业素质水平,以严谨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参与翻译活动。

5 结语

汉语公示语英译状况是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局部展示,也是整个中国国际形象的地区化表现。翻译模因论从文化传播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本质,即语言模因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对公示语汉英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13]。鉴于规范模因对译文和译者提出的具体要求,可通过运用套译复制目的语模因,运用省译、改译凸显核心目的语模因,运用仿译、创译重塑源语模因等翻译策略以及增强译者职业道德意识和专业素质来提升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猜你喜欢
模因蚌埠市英译
摘要英译
净空
清纹雅韵
蝶舞
天镂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模因论研究综述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论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及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